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江西省興國縣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興國山歌歷史悠久,相傳是秦末興國上洛山造阿房宮的伐木工所唱的歌。興國山歌有獨唱、對唱、三打鐵、聯唱、輪唱等形式和鎖歌、盤歌、斗歌、猜花、丟觀音黃鰍咬尾、繡褡褳、藤纏樹、樹纏藤等種類。興國山歌所唱的內容十分廣泛,常唱歷史故事、傳說新聞等內容,有時即興編唱,有時長篇敘事,形式多樣。

2006年5月20日,興國山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國山歌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江西省興國縣
  • 遺產編號:Ⅱ-8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演形式,演唱形式,演唱內容,藝術手法,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榮譽表彰,重要活動,

歷史淵源

興國山歌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歷史悠久,相傳是秦末興國上洛山造阿房宮的伐木工所唱的歌。中原客家先民南遷後,其民謠滲透其內,與之融合,不斷改造演化,在興國山區紮根開花。興國山歌故有“唐時起,宋時興,唐宋流傳到至今”的說法。
在20世紀初期,興國山歌作為戰鬥的號角在建立和鞏固紅色政權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20世紀三十年代初,江西蘇區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五次反圍剿的鬥爭。興國縣的婦女在歡送親人上前線時,送上自己新編的草鞋和新編的山歌。
改革開放開始,興國縣把振興興國山歌,當作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來抓,使興國山歌空前繁榮。

文化特徵

表演形式

興國山歌就大的表演形式來分,興國山歌大體有以下幾種:
山野田間唱和,因情因景因人而異,內容涵蓋男歡女愛、生產、生活、時政等方方面面。
跳覡,分南河山歌和東河山歌,南河山歌又分情歌和插科打諢的搞笑歌,由覡公、覡婆裝扮演唱,東河山歌即祝讚山歌。
民俗歌,在廟會、婚喪嫁娶祝壽、建房、小孩滿月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職業歌師;敘事山歌多為民眾場合中一問一答正一反的對唱山歌,有較強的故事性,常常是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現常被地方政府用為宣傳工作的手段。
賽歌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即歌手聚會打擂台,考“肚才”,比機敏,高潮迭起,決定勝負後誕生擂主。
興國山歌按其主要特點“即興演唱”也可以分為遙唱體山歌和室內山歌:
遙唱體山歌即為山野田間相互唱和的山歌,其基本格式為七言四句體。然而,有的歌手,喜歡在末尾添加一句聲韻相同的句子,對前一句起深化補充的作用,湊成五句,俗稱三跌板,這是七言四句體的變異。
室內山歌,也就是跳覡,它是演唱性質的山歌。室內山歌主要是敘事山歌,它由歌頭、歌腹、歌尾三部分組成,具有典型的風頭、豬肚、豹尾的傳統特色。歌頭,通常一句或兩句比興句,用於起興,定韻;歌尾,簡短有力的一句話,畫龍點睛,揭示主題;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則是歌腹。歌腹內容可無限制的擴張,少則三五句,多則一兩百句,視歌手和故事情節發展需要而定。
然而,不管是遙唱體山歌還是室內山歌,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即興演唱。即情即景,臨時編撰,出口成章。因此,興國山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歌手即興編撰的能力。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語連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

演唱形式

興國山歌在演唱形式上由獨唱、對唱,發展到聯唱、合唱、小演唱,而且還創造出興國山歌劇這新劇種。在演唱形式上,興國山歌有個不同於其他山歌的特點,每首歌開頭一句哎呀嘞,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隨著激動的感情迸發出來,其歌聲有如大水拋浪,奔騰激盪,大有一瀉千里之勢。中間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風格,或高亢激越,或低徊婉轉;而唱到結尾句之前,有一個呼應語心肝哥,多稱同志哥,與開頭的哎呀嘞相呼應,形成興國山歌完整,獨特的演唱風格。
興國山歌興國山歌
敘事山歌中,由於篇幅較長,往往採用二人對唱或三人聯唱,俗稱三打鐵的形式進行演唱。歌手用小鑼一面,在每次跌板拖腔之後,擊小鑼片刻,一來便於歌手喘息歇氣;二來為歌手醞釀腹稿提供片刻思索時間;三來起一種過門轉調的作用。

演唱內容

興國山歌所唱的內容十分廣泛,常唱歷史故事、傳說新聞等內容,有時即興編唱,有時長篇敘事,形式多樣。解放後,許多以井岡山、贛南根據地革命歷史為題材的音樂作品中常以它為素材進行創作,如《紅軍根據地大合唱》《井岡山大合唱》等。
興國山歌興國山歌

藝術手法

興國山歌是勞動的號子,在田野山林中飄著,在壓彎的扁擔上顫著,在飛轉的紡車上纏著,既激發乾勁,又消除疲蒡。
興國山歌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繼承了傳統的賦、比、興創作手法,並在長期的演唱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興國山歌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廣為流傳,就因為有鄉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信手拈來,出口成歌。
興國山歌是生活的鏡子,折射生活的多姿多彩,情人傳情、斟茶待客、祈吉禳災、紅白好事祝讚都囊括其中。尤其是情歌運用比興、暗喻、雙關等手法,情趣盎然。

代表作品

興國山歌代表曲目有《園中芥菜起了芯》《繡香包》《行行都出狀元郎》《贊八仙》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興國山歌植根於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蓋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飽含著豐厚的客家文化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說,興國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歷史畫卷。

傳承人物

王善良,男,1941年6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興國山歌代表性傳承人。
徐盛久,男,漢族,1926年生,江西興國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興國山歌代表性傳承人。自幼酷愛山歌演唱,1947年拜民間藝人朱先昭為師,學習以畫符念咒、猜花唱采和山歌演唱融為一體的“跳覡”,開始職業歌師生涯。新中國成立後,隨縣鄉業餘山歌演唱隊到各鄉村演唱,直至80高齡從未間斷,並教授多名山歌傳人。其表演且歌且舞、男扮女裝、即興演唱、形象生動,嗓音高亢嘹亮,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多次獲全縣山歌擂台賽“優秀歌手”稱號。

保護措施

2018年8月10日,興國縣舉辦了“興國山歌”傳承人培訓班,來自全縣各鄉鎮的興國山歌愛好者近80人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既讓學員們基本掌握了山歌的演唱技巧,達到了培訓的預期目標,又激發了文藝愛好者的學習參與熱情,同時也對興國山歌更好地進行了保護。
興國縣實驗國小開展"山歌進校園"活動興國縣實驗國小開展"山歌進校園"活動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興國山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謝立華參加了中國·龍華客家文化藝術節羊台山全國實景山歌邀請賽,參賽歌曲是一首興國山歌《打支山歌過橫排》,獲得大賽銀獎。

重要活動

2018年11月23日晚,由贛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贛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贛南藝術創作研究所、贛州市文化館、各縣(市、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各縣(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協辦的“展示傳統藝術弘揚客家文化”贛州市2018年傳統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興國縣青少年學術報告館舉行,興國山歌《你是捱格哎呀嘞》在展演晚會中上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