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籍共產黨將軍名單(56名)
上將(2名)
上將肖華
肖華(1916--1985)江西省興國縣瀲江鎮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連、營政治委員,第10師30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陝甘支隊第一大隊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343旅政治委員,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委員,115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遼東省委書記,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
上將陳奇涵
陳奇涵(1897--1981)江西省興國縣五里亭鄉人。1919年入韶關滇軍講武堂分校學習。曾任贛軍排長、連長、代營長。1925年入黃埔軍校,任隊長、連長、政治大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被派往江西從事民眾運動。1927年任南昌軍官教導團參謀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贛南特委軍事部部長兼省軍事部辦事處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教導團團長,紅三軍、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江西軍區參謀長,教導師參謀長,軍委隨營學校校長,紅十五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教育局局長,綏德警備司令,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校長,軍委情報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東滿軍區副司令員,遼寧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中將(6名)
中將朱明
朱明(1903----1964)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興國縣區農民協會主席、縣政府土地部長、縣僱農工會委員長,中共南康、上猶、祟義等縣縣委書記,中央組織局科員,紅九軍團地方工作部部長、軍團政治部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358旅政治部主任,延安中央黨校三部組教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雁門區委書記,第一野戰軍三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二兵團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第一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政治委員。199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中將康志強
康志強(1912--1986)江西省興國縣方太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排長、連長,紅軍學校政治教員,軍委幹部團政治教員兼連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連政治指導員,一師一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科科長,隨營學校政治大隊大隊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新編第一旅政治部主任,344旅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四師九旅政治委員兼淮北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和中共地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21軍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東海艦隊政治委員,海軍學院政治委員,北海艦隊第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海軍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6年12月在北京逝世。
中將謝有法紀事
謝有法(1917-1995)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6師16團2連文書,軍委直屬後方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紅軍總政治部組織科統計幹事。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幹事,晉南軍政幹部學校政治處主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副科長,第一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山東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津浦前線指揮部政治部主任,新四軍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戰軍九兵團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基本建設委員會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學院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溫玉成
溫玉成(1915--1989.10.29)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第七師二十團宣傳員。興國縣警衛營幹事,獨立第十二團總支書記、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紅八軍團第二十一師六十二團政治委員、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紅五軍團騎兵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區隊長,新四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三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縱隊縱隊長,新四軍第六師十八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145師師長 ,第四野戰軍第41軍副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軍長兼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
邱會作
邱會作(1914--) 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五軍宣傳隊隊長,軍委總供給部政治指導員,軍委四局三科科長,西北供給部糧秣處處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供給部副部長、部長。豫皖蘇邊區財政委員會主任兼新四軍第四師供給部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熱遼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五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1955處被授予中將軍銜。“文化大革命”中積極參與林彪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1973年被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林彪反革命集團主犯。(引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第一集>>)
少將(48名)
少將馬澤迎紀事
馬澤迎(1912--1974)江西省興國縣永豐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第三師炮兵連班長,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連指導員,師直屬隊總支書記,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騎兵團政治委員,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十大隊政治委員,第二十一團政治委員,第一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第八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冀中軍區警備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第六軍分區司令員,第十一軍分區司令員,獨立七旅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七縱隊二十旅政治委員 ,第二0六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師政治委員,海軍四營基地政治委員,軍副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王屏紀事
王屏(1919-- )江西省興國縣埠頭鄉人。 1930年參加共產主義兒童團,並任鄉兒童團團長,1932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六師政治部宣傳員,三軍團保衛部科員,紅軍前總政治部保衛部秘書,參加了東方軍攻打沙縣等戰鬥,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戰地總動員委員會政治服務隊指導員,第五支隊政治處副主任,第二支隊政治處代主任,雁北察南十三縣辦事處武裝部長兼鋤奸部長,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秘書,晉察冀抗戰建國學院軍訓部主任,冀中軍區政治部調查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局社會部調查科副科長,中共鞍山市委社會部部長兼公安局長,遼東軍區第三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遼東軍區第一六五師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第一六三師副政治委員 。堅持沈(陽)撫(順)本(溪)敵後游擊戰爭,參加 了遼瀋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政治委員,遼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政治部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政治部主任 ,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毛會義紀事
毛會義(1914—1975)江西省興國縣崇賢鄉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排長、連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連長,晉西獨立支隊連長、副營長、營長、山東縱隊第二旅五團副團長,六團副團長,山東軍區五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十二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二十八師八十三團團長,二十八師副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八十四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副軍長,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參謀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少將鄧經偉紀事
鄧經偉(1914— ),又名經緯。江西省興國縣龍口鎮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二團通訊班長,師宣傳隊長,師政治部宣傳幹事,第一團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俱樂部主任,營政治教導員,團總支書記,第一區隊副政治委員,第25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四旅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後勤運輸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軍區炮兵政治部主任,炮兵副政治委員,四川省軍區政治委員。1955年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葉運高紀事
葉運高(1914——1979)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一師政治部宣傳員,第四師政治部組織科青年幹事、連政治指導員,紅一方面軍保衛局訓練隊隊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綏德分區公安局局長,陝甘寧邊區保全 處第三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行政公署公安局副局長 ,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華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代部長、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總參謀部通信部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劉涌紀事
劉涌(1914-1972)江西省興國縣五里亭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宣傳隊分隊長,師直屬隊通信連長、指導員,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第四師十一團特派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二團政治委員兼營長,第二支隊支隊長,濱海軍分區司令員,山東縱隊第二旅五團團長。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警備第四旅旅長,第六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二十六師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三十二軍副軍長兼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長,華東軍區裝甲兵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八、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少將劉玉堂紀事
劉玉堂 (1913-1980)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興國、會昌、寧都縣委書記,少共湘鄂贛省委書記,中共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部長,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省政府副主席。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湘鄂贛省駐武漢和平談判代表,延安中央黨校班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晉西南巡視團團長,中共中央青年委員會軍體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滿軍區安廣縣獨立團團長,吉林軍區政治部直工部部長,東滿軍區兵站部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東線兵團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運輸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運輸部部長,中南軍區後勤部車管部部長,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
少將劉世洪紀事
劉世洪(1913—1986)江西興國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一軍團第二師四團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通信營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指導員,冀中軍區第十六團政治處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衛生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平原省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平原省軍區幹部部部長,山西省軍區幹部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湖南省軍區政治委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
少將劉耀宗紀事
劉耀宗(1918--)江西興國人.1932年入團,同年參加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九軍政治部青年科幹事,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機關政治指導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隊政治指導員,山東縱隊第五旅十四團政治處副主任,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華東後備兵團第四師副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後勤運輸部政治委員,後勤部幹部處處長,後勤部副部長,南京軍區政治部幹部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司令部副參謀長,上海警備區第二政治委員,安徽省軍區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少將江學彬紀事
江學彬(1917-- ),191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支部書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任縣獨立團戰士,紅五軍團第14師41團司令部見習參謀,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訓練隊學員,紅九軍團政治保衛局技術書記,軍團直屬特派員,國家政治保衛局檢查科科員,西北政治保衛局秘書,紅一方面軍司令部機要科科員,援西軍司令部機要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鋤奸科幹事,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員、抗大五大隊政治指導員、抗大一分校三大隊保衛股股長、學員隊九營教導員,八路軍總部三營教導員、總部良溝(兵工廠)自衛大隊政委、晉豫軍區中條支隊政治部主任、中央學校學員。參加了保衛總部反掃蕩廣子山保衛戰、百團大戰、白晉路破擊戰、甘家腦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東滿軍區第23旅政治部主任、吉黑縱隊政治部副主任、抗大吉林分校政治部主任、獨立第6師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43軍156師副政委、江西南昌軍分區政委。參加指揮第一次解放長春戰役、吉長戰役、解放吉林太平嶺伏擊戰、遼瀋戰役、撫順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後,任海軍要塞區政委、基地政委,海軍艦隊政治部主任,國務院水產部政治部主任,中央農林政治部代主任,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部長,海軍航空兵政委。1955年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呂黎平紀事
少將呂黎平紀事
呂黎平(1917-- )原名呂繼熙,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興國縣少年先鋒隊部隊長,中央紅軍學校政治部青年幹事,機要秘書,紅軍總部一局參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作戰科科長,西路軍總指揮部情報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入新疆航空隊學習後,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飛行教員隊隊長、訓練處處長,瀋陽航管處處長,南京空軍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空軍第四航空學校校長,空軍中級指揮員訓練班班主任,空軍高級航空學校校長,空軍軍長,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李士才紀事
李士才(1906-1994),原名仕才。江西省興國縣均福山林場人。1930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村蘇維埃主席,省蘇維埃政府國民經濟部科員,紅軍第二補充師幹部隊支部書記,紅三軍團第5師15團團部政治指導員,13團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1936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紅軍第2師政治部組織科幹事。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政治指導員,晉西獨立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2團政治處主任,晉冀魯豫軍區教導3旅8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7縱隊20旅副政治委員。第一縱隊19旅政治委員,鄂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江西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工程兵政治委員,廣西軍區第二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李呈瑞紀事
李呈瑞(1913-1967)江西省興國縣崇賢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興國模範師3團排長,紅3軍團政治部直屬政治處組織幹事,紅1軍團4師12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政治部直屬政治處特派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中隊政治指導員,2團政治處主任,抗大總校政治部組織部幹部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冀中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晉察冀軍區第3縱隊7旅副政治委員,炮兵旅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炮兵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
少將李佐玉紀事
李佐玉(1914--1992)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人。1928年參加贛西南農民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偵察部偵察員、第1師1團副特派員,紅軍學校政治部副特派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第四後方醫院特派員,中央軍委通訊學校特派員,八路軍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鋤奸科科長,3團代政治委員,晉綏軍區騎兵支隊1團政治委員,綏遠軍區騎兵旅副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綏遠軍區騎兵旅政治委員,騎兵第一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李良漢紀事
李良漢(1914- )江西省興國縣良村鎮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永豐縣模範團連副政治委員,紅一軍團警衛連司務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工作連政治指導員,總校直屬隊政治協理員,第一團政治處組織股副股長,太岳大隊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太岳分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政大學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北軍政大學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第三總隊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30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員。援越抗美二支隊政委,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少將楊卓紀事
楊卓(1914-1995)原名楊德才。江西省興國縣永豐鄉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6師18團排長,4師11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1師13團特派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1師1軍分區政治部鋤奸科科長,1軍分區25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張家口衛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華北軍區第三兵團政治部保衛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部幹部部副部長,訓練基地政治部主任,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第一政治委員,解放軍技術工程學院第一政治委員,總參謀部三部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少將楊漢林紀事
楊漢林(1915-1985)江西省興國縣東村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2軍政治部組織幹事,粵贛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湘粵贛游擊支隊第一大隊政治委員,中共湘南資(興)汝(城)桂(東)邊區縣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政治部組織幹事,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七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組織部部長,第三野戰軍25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34軍100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野戰軍高炮師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幹部部副部長、部長,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
少將邱先通紀事
邱先通(1911—1975)1929年入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興國模範師第16團連指導員,營政治委員,紅一軍團隨營學校總支部書記。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4支隊12大隊政治處副主任,11大隊政治處主任,第三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一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遼北軍區後勤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遼西軍區副政治委員,遼寧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少將邱會魁紀事
邱會魁(1905-1993)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興國模範師排長,紅三軍團6師16團連長,5師15團營長,14團管理處主任,13團連長,獨立師司令部參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察南支隊支隊長,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區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林軍區和龍支隊支隊長,延邊軍分區副司令員,25旅副旅長,吉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吉林軍區副參謀長兼警備司令,中共吉林省委軍事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人民武裝部部長,軍區司令部武裝處處長,動員處處長,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鄒衍紀事
鄒衍(1915—— )江西省興國縣崇賢鄉人。原名鄒衍桃。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2軍政治部宣傳員,紅1軍團3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甘肅華池縣保衛局局長,陝北定邊縣保衛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保全處政治處主任,邊區政府保衛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晉西支隊副政治委員兼第2團政治委員,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第8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7軍160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公安縱隊政治委員兼公安一師政治委員,東北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瀋陽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9、11、12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12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列席了黨的第13次全國代表大會。1988年離休。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張英輝紀事
張英輝(1913-2000 )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政治部保衛隊勤務員、南路軍獨立團班長,紅7軍軍部電話員、班長、排長。1936年在瓦窯堡入紅軍大學步兵科學習,畢業後曾任中央軍委機要科譯電員、軍委第四局管理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1團副營長、警衛營營長,易縣支隊支隊長,冀中軍區第九分區24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8旅23團團長、7旅副旅長、8旅旅長、19兵團187師師長。參加了解放石家莊戰役,榮獲“大功團”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63軍188師師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解放軍第19兵團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 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陳熙紀事
陳熙(1918.2-1990.12)江西省興國縣興蓮鄉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少共蓮塘區委組織部長。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隨紅軍西路軍三次過雪山草地。土地革命時期,歷任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師政治部宣傳員、紅5軍團政治處技術書記、文化科科長、紅30軍政治部秘書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於1938年3月進入我黨舉辦的新疆航空隊學習飛行;1942年9月,被軍閥盛世才逮捕入獄,監禁3年零9個月,於1946年6月釋放返回延安。解放戰爭時期,奉命到東北創建我黨第一所航空學校,任飛行大隊政治教導員、政治委員、大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命參與組建空軍第三航空學校,並任校長。1953年10月,任空軍軍事學校管理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0年任空軍軍校部部長。1978年任空軍學院第一副院長。1983年任空軍學院政治委員(正兵團職)。1984年12月離休。是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少將陳坊仁紀事
陳坊仁(1916-1967),江西省興國縣永豐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興國縣區蘇維埃政府兒童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連政治指導員、代營長,紅28軍第3團政治委員、團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營長,宋鄧支隊大隊參謀長、大隊長,冀熱察挺進軍參謀處長,第七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十一軍分區7團團長,第三軍分區42團團長,第五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11旅旅長,第三縱隊9旅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軍長、代軍長、軍長,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山東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共七大代表。
少將陳遠波紀事
陳遠波(1913-1963),江西省興國縣五里亭鄉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興國縣城市區少共區委宣傳科長兼兒童局書記,共青團太雷縣委書記,少共川康省委組織部部長,慶陽步兵學校政治教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組織幹事,獨立一團營政治教導員兼營長,第三支隊政治委員,獨一旅2團政治委員,第五支隊政治委員,第六支隊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巡視團主任,大青山騎兵一團政治委員、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呂梁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第八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幹部部長,軍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陳美福紀事
陳美福(1914- ),江西省興國縣社富鄉人。原名陳湘友。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五軍團第34師111團排長,中央軍委警衛營連長、副營長,警衛團副團長,陝北獨立一師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五團參謀長,警備第1旅3團參謀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進幹部縱隊直屬支隊支隊長,旅大警官學校教育長,旅大市公安總隊總隊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旅大市公安總隊司令員,旅大警備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瀋陽軍區後勤部司令部參謀長,後勤部副部長,後勤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陳美福將軍出生興國縣社富鄉稠村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他15歲那年春天,陳毅、肖克率領紅四軍一縱隊,在興國、於都、贛縣邊界分兵發動民眾。並深入稠村打土豪,分田地,宣傳革命,陳美福深受影響。不久,紅四軍轉戰閩西,稠村一帶的土豪劣紳趁機組織反動“靖衛團”對抗革命。以后土地革命在興國全縣展開,稠村卻成了一個“白色據點”。陳美福參加了秘密的兒童團組織,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了兒童隊長,積極配合游擊隊與“靖衛團”鬥爭。他利用人小目標小的條件,偵察敵情,傳送情報,完成了許多艱巨的任務。
1931年夏天,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後,為了迎接更艱險的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紅軍決定掃清興國境內稠村這個白色據點,為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準備戰場。隱蔽在稠村裡的秘密農會準備和紅軍裡應外合,配合進攻的主力紅軍作戰。決定讓陳美福送一封信到贛縣田村,去和主力紅軍取得聯繫。陳美福的母親很擔心兒子遇到危險,聽說他要去田村,猜到是去冒險,就勸他說:“孩子,現在兵荒馬亂,你成天出去跑來跑去,我也不知道你是做好事還做壞事,弄不好要掉腦袋。我將來靠誰來養老呢?你還是不要出門吧。”陳美福安慰母親說:“媽,我出去都是為我們窮人做好事,你放心吧。”陳美福扮著找牛的孩子,把信藏在牛梢竹里,安全送到了田村,並在田村參加了紅軍。
陳美福當紅軍後,參加了第三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後,他被選送到瑞金紅軍學校學習,畢業後先到紅五軍團任排長,後到中央警衛營工作。
在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陳美福屢歷險境。在搶渡烏江之戰中,他乘坐的竹筏被敵人的炮彈打散,他落入冰冷遄急的江水中,他背著全副武裝,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泅渡,還救護著一位傷員,漂流到了對岸。在飛奪瀘定橋戰鬥中,他和戰友們冒著敵人的炮火,雙手抓住鐵索,雙腿倒掛在鐵索上,身下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周圍是嗖嗖的彈雨,他們硬是咬緊牙關,靠兩腿一伸一屈攀緣過橋。到達對岸時,雙手都已脫皮流血,他們都顧不上包紮,端上槍,踏著敵人在橋頭設定的火障,向前衝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回家看望母親,可惜母親剛剛去世。他回家後,非常悲痛。家裡的親人勸他回到江西工作,以便找機會照顧家裡的親人。他給親人們解釋說:“我是共產黨員,就是回到江西來工作,也不能給大家什麼特殊的照顧。何況我們必須服從組織安排,到黨的事業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六十年代初期,他帶妻子張永回村里看望鄉親。左鄰右舍的鄉親都想請他們夫妻吃頓飯,他們夫婦看見鄉親們糧食困難,都婉言謝絕鄉親的好意,只是挨家挨戶上門問候,送上一點從北京帶回來的禮物,坐下喝一杯清茶。囑咐鄉親們努力生產,盡日富裕起來。鄉親們深受感動.
少將歐陽平紀事
歐陽平(1916- )原名歐陽俊法,江西省興國縣隆坪鄉人。1930年任村兒童團團長,1931年隨興國獨立師出發攻贛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村少共支書、區交通委員。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連政治指導員,中央幹部團政治委員,紅軍學校支部書記,紅軍大學政治教員,炮兵隊指導員,營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政治處民運股股長、政治教員、營協理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幹部科科長,八路軍軍政學院政治指導員,赴山東幹部隊政委、山東縱隊第四旅政治部主任,魯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中共泰山地委委員、泰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第四師政治部主任,渤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戰軍33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淞滬警備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備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炮兵政委,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副政委、顧問,濟南軍區副政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歐陽平將軍室內,一直懸掛著一幅翻拍放大的毛澤東題詞:“奮鬥到底”。每次看見這四個大字,幾十年來,和毛澤東的七次交往,就會浮現在他的眼前。
歐陽平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是在瑞金的1934年“八一”建軍節上,毛澤東登台講話,宣布方誌敏率領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勝利渡過閩江的訊息,激起了全場熱烈的掌聲。第二次見毛澤東是在長征越過雪山草地,勝利到達哈達鋪時,毛澤東在幹部大會上講話。第三次是1935年12月,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講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和艱巨任務。
歐陽平第四次見毛澤東,是1938年七、八月間,他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六大隊(又名八路軍隨營學校)政治教員,參加抗大學生畢業典禮。到延安住下後,大隊政治部主任張正光邀他去謁見毛澤東。歐陽平擔心地說:“毛主席這么忙,是否會接見?”張正光回答說:“毛主席特別喜歡青年人到他那裡去聊天,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去他那裡,不論是部隊來的學員,還是國統區、淪陷區來的學生,只要通報,他都會讓你進去。”歐陽平想,若能當面聆聽毛主席的教誨,受益一定會更大。於是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同張正光一起來到鳳凰山下毛主席住的窯洞前,經過衛兵通報,果然得到允許。他們給毛主席敬過禮後,毛澤東就叫警衛員給大家沏茶,招呼大家坐下,還一一問過他們的姓名和職務,問他們一伙食怎樣,每人每天幾錢油,能不能吃上肉?能不能吃飽飯?給每人遞過一支煙後,毛主席又逐一詢問各自的情況。當歐陽平告訴毛主席,他是興國人時,毛主席興奮地說:“噢,你是興國老表!興國我去過好多次,你們那裡的米粉魚又辣又嫩又香,味道好極了。”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毛主席又問歐陽平讀過幾年書?現在去當政治教員講什麼課?歐陽平不好意思地告訴毛主席,因為家裡窮,自己唯讀過二年書,參加紅軍後,在紅軍步校讀過書,拿到了畢業證,就留在紅軍學校當教員,現在在抗大講“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靠現炒現賣,開好教員準備會才能上講台,現在的學員大多是知識分子,講課比過去更難了。毛主席鼓勵大家說:“你敢給知識分子講課,你可算工農幹部知識化了。你們都很年輕,要努力學習文化,要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學習文化知識,學習革命理論,學習軍事知識,你們應當起模範作用。”談話很隨便,毛澤東和大家一樣穿著灰軍裝,坐在板凳上,談笑風生。大家提了一些有關時局的問題,毛主席都不厭其煩地解答。當說到知識分子投奔延安時,他教育大家,一定要把黨的團結爭取知識分子的方針執行好,黨的發展要大膽向知識分子開門。同去的宣傳股長安征夫,說他過去在紅四方面軍當文書,自己高小畢業也算什麼知識分子,差點被張國燾殺了。主席說那是“孤家寡人政策。”“容不下知識分子是很危險的。”談話進行一個多小時,他們告辭要走了,主席還親自送到門口,囑咐說:“以後要來可以來,路遠寫信來也行。”幾天之後,毛澤東在抗大幹部會議上作報告,講到幹部學習理論時,提出工農幹部要知識化的號召,還列舉了歐陽平等若干同志的事例,說明工農幹部知識化是能夠做到的。
毛澤東給學員做報告時,有位會攝影的學員給毛主席拍了一張照片,沖洗出來後,贈了一張歐陽平。歐陽平把這張照片寄給毛主席,並請他在照片後面題詞。數天后,歐陽平收到回信,照片寄回來了,後面有毛主席親筆題的四個大字:“奮鬥到底”,落款署名“毛澤東 1938年8月9日”。歐陽平十分感動,他把照片給同志們傳閱,並把它作為珍貴禮品珍藏在身邊,伴隨他轉戰南北。
1939年夏,歐陽平在晉東南抗大一分校工作,托別人捎了一封信給毛主席,提出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想去馬列主義學院學習的願望。兩個月後,八路軍總兵站的張令彬同志將毛主席的親筆覆信轉給歐陽平。毛主席在信中除勉勵歐陽平安心工作外,還答應推薦他去馬列主義學院學習的要求。
1939年11月,歐陽平接到去延安馬列主義學院學習的通知。12月,歐陽平到達延安,住在寶塔山下總後招待所,寫信給毛主席請求接見,很快接到毛主席請他去吃飯的電話。歐陽平到毛主席的窯洞後,毛主席請他吃羊肉燒土豆、豆腐燒白菜。並詳細詢問歐陽平所率領的戰地工作團的情況。
歐陽平第六次見到毛澤東時,是1959年11月,在上海友誼大廈會客廳,毛澤東端著酒杯高興地說:“許世友,你現在是大軍區司令員;王必成,你現在是上海軍區司令員,你歐陽平是那個從太行山回到延安來過我家的吧?你們三位都是將軍,不要驕傲啊,要繼續奮鬥!”這番話語重心長,歐陽平終生難忘。
歐陽平第七次見到毛澤東,是1964年6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毛主席與其他中央領導一起接見全國公安部隊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千餘名代表。當時,歐陽平任公安部隊領導人,毛主席在記者的攝影鏡頭前,緊緊拉住歐陽平的手,說:“歐陽平,你現在在公安部隊工作了呀,你這個興國老表奮鬥得不錯。”隨後,他又同代表們合影留念。歐陽平對毛主席說:“謝謝主席的親切關懷,你給我的題詞‘奮鬥到底’,我將牢牢記在心間。”
歐陽平將軍的一生,確實是按毛主席的題詞去做的。他離休後,用握慣了槍的手,拿起了筆,回顧他奮鬥的一生:少先隊的天真,紅校讀書時的樂趣,長征路上的坎坷,延安聖地的榮耀,抗日前線的艱辛,淮海戰場的勝利,接受勳章的激動,黃海兵艦的波濤,西藏卡集拉兵站的足跡,一一在他筆端流瀉。短短几年,他先後出版了《奮戰黎明前》、《敵後戰歌》、《奮鬥到底》等回憶錄。
興國籍國民黨將軍名單(42名)
上將(1名)
上將 胡 謙 國民黨九千將領553、人物誌38、縣誌817頁 瀲江鎮
中將(6名)
中將 胡嘉詔 國民黨九千將領561、人物誌40、縣誌817頁 楓邊鄉
中將 歐陽煥 國民黨九千將領490、人物誌41、縣誌817頁 楓邊鄉
中將 王根僧 國民黨九千將領075、人物誌41、縣誌781頁 城崗鄉
中將 王建煌 國民黨九千將領070、人物誌46、縣誌815頁 高興鄉
中將 王隆璣 國民黨九千將領078、人物誌46、縣誌815頁 瀲江鎮
中將 謝遠灝 國民黨九千將領723、人物誌42、縣誌818頁 長岡鄉
少將(35名)
少將 肖培元 國民黨九千將領695、人物誌42、縣誌818頁 瀲江鎮
少將 胡 霖 國民黨九千將領553、人物誌43、縣誌818頁 鼎龍鄉
少將 謝壽麟 國民黨九千將領723、人物誌43、縣誌818頁 瀲江鎮
少將 張庭玉 國民黨九千將領386、人物誌43、縣誌817頁 方太鄉
少將 呂 錕 國民黨九千將領195、人物誌44、縣誌816頁 瀲江鎮
少將 李繼煌 國民黨九千將領296、人物誌44、縣誌816頁 瀲江鎮
少將 曾伯熹 國民黨九千將領717、人物誌45、縣誌818頁 方太鄉
少將 胡 信 國民黨九千將領552、人物誌45、縣誌817頁 瀲江鎮
少將 肖 鈞 國民黨九千將領691、人物誌45、縣誌818頁 瀲江鎮
少將 藍鐵民 國民黨九千將領769、縣誌819頁 長岡鄉
少將 肖御寰 國民黨九千將領695、人物誌46、縣誌818頁 瀲江鎮
少將 曾慶業 國民黨九千將領715、人物誌46、縣誌818頁 鼎龍鄉
少將 謝清華 國民黨九千將領725、人物誌47、縣誌818頁 長岡鄉
少將 蔡 壁 國民黨九千將領786、人物誌47、縣誌819頁 社富鄉
少將 鐘 祥 國民黨九千將領566、人物誌47、縣誌817頁 瀲江鎮
少將 胡禮周 國民黨九千將領555、人物誌48、縣誌817頁 鼎龍鄉
少將 胡義賓 國民黨九千將領554、縣誌817頁 鼎龍鄉
少將 黃定伍 國民黨九千將領680、人物誌40、縣誌818頁 瀲江鎮
少將 鐘鐵齋 國民黨九千將領569、人物誌43、縣誌817頁 瀲江鎮
少將 陳泮藻 國民黨九千將領439、縣誌817頁 瀲江鎮
少將 毛麟義 91—95年鑑697頁 均村鄉
少將 肖桂榮 91—95年鑑697頁 瀲江鎮
少將 曾慶楫 91—95年鑑697頁 鼎龍鄉
少將 李世椿 縣誌816頁 埠頭鄉
少將 黃衍全 族譜紀錄 瀲江鎮
少將 黃家吾 族譜紀錄 瀲江鎮
少將 黃邦本 族譜紀錄 瀲江鎮
少將 黃邦霖 族譜紀錄 瀲江鎮
少將 王定華 黃子信、老家親人提供 埠頭鄉
少將 黃子信 台北興國同鄉會文獻資料、家鄉女兒提供 鼎龍鄉
少將 李佐援 台北興國同鄉會文獻資料、家弟李佐揚提供 江背鄉
少將 劉華章 黃子信、在家兄弟提供 瀲江鎮
少將 鐘開泰 台北興國同鄉會文獻資料摘錄 鼎龍鄉
少將 黃 強 台北興國同鄉會文獻資料摘錄 崇賢鄉
少將 張志朝 市台辦張主任提供 瀲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