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元府

興元府,唐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置,治所在南鄭縣(今陝西漢中市東)。轄境相當今陝西漢中市南鄭、勉縣、城固等縣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元府
  • 時間:公元783年
  • 記載:《元和郡縣圖志》
  • 人物唐德宗李适
由來,記載,

由來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手握兵權的太尉朱泚發動叛亂,很快占據都城長安唐德宗李适無奈只好逃至奉天(今乾縣),叛軍追逼不捨,德宗在奉天難以立足。興元元年二月(784),只好率嬪妃群臣沿儻駱道南逃漢中
德宗皇帝初來漢中,春暖花開,氣候宜人。所經之地,老百姓又夾道相迎,簞食壺漿。這都使德宗對漢中有了好感。在漢中期間,漢中保障了德宗的安全,給以物資保證,使他遙控指揮關中官員平了叛亂。為振興朝廷,改元興元。三個多月後離開漢中返回長安時,下詔“升梁州興元府”。銘書曰:‘朕遭罹寇難,播越梁岷。丞庶煩於供億,武徒勤於扞衛。凡百執事,各奉厥司。人皆競勸,物以豐給。嘉乃成績,予懷不忘”。不久以後再次下詔升興元府(漢中)與京兆府同級;並免去漢中百姓稅賦徭役一年。中國歷史上以帝王年號命府名,始於漢中

記載

《元和郡縣圖志》
興元府,漢中。開元戶。元和戶。今為山南西道節度使理所。
管州十七:興元府,洋州,利州,鳳州,興州,成州,文州,扶州,集州,集州以下九州闕。壁州,巴州,蓬州,通州,開州,閬州,果州,渠州。縣八十八。
《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舜十二牧,梁其一也。春秋時及戰國並屬楚。楚懷王時,秦惠文王漢中地六百里,以為漢中郡。秦亡,項羽封高祖為漢王。高祖欲攻羽,蕭何曰:“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遂從之。後漢末,張魯漢中,改漢中漢寧郡曹公討平之,復為漢中郡。蜀先主破魏將夏侯妙才,遂有其地,為重鎮。魏延蔣琬姜維相繼屯守。其後锺會既克蜀,又置梁州
晉末李特據蜀,漢中又為所有,桓溫討平之。譙縱時,又失漢中,縱滅又歸舊理。
自漢、宋已還,多理南鄭。隋開皇三年罷郡,所領縣並屬梁州。大業三年,罷州為漢川郡武德元年,又改為褒州,二十年又為梁州。興元元年,因德宗遷幸,改為興元府。按漢中當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漢中,謂人曰:“曹公雖來,無能焉也!”及蕭齊明帝時,後魏大將元英率兵十萬,通斜谷,圍南鄭,刺史蕭懿拒守百餘日,不拔而退。
府境:東西三百九十九里。南北四百四十七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七百六十里。東北至東都一千六十二里。西南至利州四百九十里。北取太白山路至鳳翔府六百里。西取斜谷路至鳳州三百八十里。西取巴嶺路至集州二百八十里。正西微北至興州二百五十里。東至洋州一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紅花。賦:布,麻,綿,絹。
管縣六:南鄭,褒城,金牛,三泉,城固,西。
南鄭縣,次赤。郭下。本漢舊縣,屬漢中郡。幽王為犬戎所滅,鄭桓公死之,鄭人南奔居此,故曰南鄭。高祖都之。蜀後主以魏延為南鄭侯。後魏改為光義縣,隋開皇元年又為南鄭。
巴嶺,在縣南一百九里。東傍臨漢江,與三峽相接。山南即古巴國。
漢水,經縣南,去縣一百步。《禹貢》曰“れ冢導漾,東流為漢。”裴秀雲漢氏釋淮水改秩漢水為四瀆,以其國所氏。
褒城縣,次畿。東至府三十三里。本漢褒山縣,屬漢中郡,都尉理之。古褒國也。當斜谷大路,晉義熙末,朱齡石平蜀,梁州刺史理此,仍改褒中縣。魏又於此置褒中郡。隋開皇元年,以避廟諱改為褒內縣,仁壽元年改為褒城。
褒水,源出縣西衙嶺川。斜水與褒水同源而派分。褒水東流入於漢中郡褒城縣,斜水北流入渭,經武功縣及鳳翔、扶風三縣者也。漢孝武帝時,人慾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問其事,因言:“抵蜀從故道,多坂,回遠。今開褒水至斜,?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如此,漢中之?可致,山東從沔無限,便於砥柱之漕。且褒、斜林木竹箭之饒,擬於巴、蜀。”天子然之,拜湯子?為漢中守,發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遂止。
褒谷山,在縣北五里。南口為褒,北口為斜,長四百七十里。
褒國,在縣東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
甘亭關,在縣北九里。今為戍。
褒斜道,一名石牛道,張良令漢王燒絕棧道,示無還心,即此道也。諸葛亮與兄瑾書曰:“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崖以北閣道緣谷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立柱於水。今水大而急,不可安柱,不可強也。”
金牛縣,次畿。東至府一百八十里。本漢葭萌縣地,東晉孝武帝分置綿谷縣。
武德二年,分綿谷縣通谷鎮置金牛縣,取秦五丁力士石牛出金為名。
れ冢山,縣東二十八里。漢水所出。
嘉陵江,經縣西,去縣三十里。
關城,俗名張魯城,在縣西三十八里。
三泉縣,次畿。東北至府二百五十里。本漢葭萌縣地,蜀先主改為漢壽縣。
武德四年置南安州,又置三泉縣,八年州廢,以縣屬梁州。
城固縣,次畿。(二十)南至府七十二里。本漢舊縣,有鐵官,屬漢中郡
隋開皇三年改屬梁州。武德二年,改為唐固縣,貞觀二年復舊。
通關山,在縣東北九里。漢高祖北定三秦蕭何守(關)〔漢〕中,欲修此道通關中,故名通關山。
漢水,南去縣二里。
黑水,出縣西北太行山,南流入漢。諸葛亮《箋》曰:“朝發南鄭,暮宿黑水。”
成固故城,在縣東六里。韓信所築。晉平譙縱後,梁州刺史嘗理於此也。
西縣,次畿。西至府一百里。本漢沔陽縣地,後魏分置れ冢,隋大業二年改為西縣。
百牢關,在縣西南三十步。隋置白馬關,後以黎陽有白馬關,改名百牢關。
自京師趣劍南,達淮左,皆由此也。
八陣圖,在縣東南十里。諸葛亮疊細石為圖。
諸葛亮墓,在縣東南八里。亮卒,遺命葬漢中定軍山。貞觀十一年,敕禁采樵。
定軍山,在縣東六十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