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清水河州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黔西南州興仁縣和興義市交界處,涉及興仁縣魯礎營鄉1個村11個組,興義市馬嶺鎮1個村1個組,品甸鎮1個村1個組,主要以興仁縣境內為主,共有居民266戶,1152人。保護區地理位置為東徑104°54′04″-104°59′07″,北緯25°16′48″-25°19′28″。總面積2556公頃,森林覆蓋率78.1%,以喀斯特植被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仁清水河州級自然保護區
- 地 址:黔西南州興仁縣林業局內
- 總面積:2556公頃
- 批准檔案:州發[1997]11號
保護區基本信息,保護區級別,批准檔案,管理機構,地 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區建設,
保護區基本信息
保護區級別
州級
批准檔案
州發[1997]11號
管理機構
興仁清水河州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地 址
黔西南州興仁縣林業局內
生態環境資源
保護區內地勢東高西低,清水河從保護區西段由北向南切入,切割深度達400多米。保護區海拔高度為1200—1550米,最高海拔1639米,最低處為南部清水河河面,海拔1100米,相對高差539米。地貌類型屬中亞熱帶岩溶山原,石灰岩大面積出露,岩性為泥質灰岩、頁岩、白雲質灰岩,岩溶地貌十分發育,有峰林、峰叢、溶溝、峰林窪地、溶蝕漏斗等。
興義清水河州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低緯度的高原性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具有溫暖濕潤,雨熱同期,無霜期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夏季降水集中,秋冬陰雨連綿,春季乾旱少雨。年均氣溫14.5—16.4℃,極端最高溫為34.6℃,最低為-7.8℃;最熱月為7月份,平均溫度22.1℃,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溫度為6.1℃。無霜期281天;年降雨量1400-1440mm,5-9月份集中降雨量為1050-1100mm。
保護區主要為喀斯特植被,是貴州省喀斯特地區植被保存較好的區域之一。保護區內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鳶(Milvus korschun)、雕鴞(Bubo bubo)、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白腹錦雞(Chrysolophus amherstiae)、白冠長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蟒(Python molurus)等。有野生植物115科32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等。
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試驗區和生態旅遊區三大區域。其中,核心區面積13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0.9%。其餘部分為實驗區(含生態旅遊區),面積為1256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9.1%。
興義清水河州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低緯度的高原性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具有溫暖濕潤,雨熱同期,無霜期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夏季降水集中,秋冬陰雨連綿,春季乾旱少雨。年均氣溫14.5—16.4℃,極端最高溫為34.6℃,最低為-7.8℃;最熱月為7月份,平均溫度22.1℃,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溫度為6.1℃。無霜期281天;年降雨量1400-1440mm,5-9月份集中降雨量為1050-1100mm。
保護區主要為喀斯特植被,是貴州省喀斯特地區植被保存較好的區域之一。保護區內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鳶(Milvus korschun)、雕鴞(Bubo bubo)、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白腹錦雞(Chrysolophus amherstiae)、白冠長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蟒(Python molurus)等。有野生植物115科32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等。
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試驗區和生態旅遊區三大區域。其中,核心區面積13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0.9%。其餘部分為實驗區(含生態旅遊區),面積為1256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9.1%。
保護區建設
興仁清水河州級保護區管理站為副科級事業單位,隸屬於黔西南州興仁縣林業局領導,編制4人,聘請護林人員4人,經費列入興仁縣財政預算。 (陳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