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礎營回族鄉

魯礎營回族鄉

魯礎營回族鄉地處興仁市、興義、普安三縣(市)結合部,距興仁市區24km,距州府興義務64km,是黔西南州、興仁市境內唯一的回族鄉鎮,東與雨樟鎮交界,西抵普安縣樓下鎮,南與興義市萬屯、馬嶺、清水河三鎮接壤,北與新龍場鎮毗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礎營回族鄉
  • 隸屬:貴州省 黔西南州興仁市
  • 面積:146.74平方公里
  • 下轄:8個行政村
  • 人口:17813人
基本概況,國民經濟,特色產業,資源狀況,

基本概況

是貴州省兩個回族鄉之一、黔西南州唯一的回族鄉(1984年7月成立)。全鄉國土面積146.74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魯礎營村、孔白村、海豐村、中興村、堵氽村、清水河村、民族村、索土村)94個村民組,居住有:回、漢、布依、黎、彝、苗等11個民族,共4667戶17813人,中少數民族6358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6.68%(其中回族121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9.11%)。
現有耕地面積15138.21畝(其中田4029.68),宜林牧畜荒山9萬畝(其中公益林6.38萬畝),天然灌木林6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41%。
荒山草坡10萬畝。南(寧)昆(明)鐵路掛鄉而過,晴(隆)興(義)高速穿越鄉境,雨(樟)樓(下)公路貫穿鄉境,經濟西北環線穿鄉而過,經濟南環線直抵鄉政府行政區,隨著通村油路的建成開通,交通區位初見優勢。
鄉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省、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家寨道堂、州級天然林——清水河自然保護區;
“世界五最”的清水河峽谷、間隙泉、珍珠井、海子6萬畝天然林、海子游擊隊遺址——轎子山、清水河村“蟠桃宮”溶洞群、享譽世界的清水河鐵路大橋、馬堡樹瀑布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煤、鐵等;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烤菸、林業、畜牧為重要支柱產業。

國民經濟

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132萬元,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量5929噸,比上年增長4.7%,人均食糧346公斤;肉類總產量1450噸,比上年增長64.6%,實現畜牧產值1005萬元,比上年增長4.68%;鄉鎮企業總產值4500萬元;
烤菸產值480萬元,實現煙特稅96萬元,財政總收入10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0元;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8‰(在控制指標16‰以內),計畫生育“村為主”和村民自治工作有效推進,“兩基”鞏固提高和“普實”工作逐步加強。
農業產業:主要以生產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為主。鄉黨委、政府緊緊夯實農業基礎,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推廣玉米營養球育苗移栽,水稻兩段育秧、旱育稀植,小麥分帶輪作、分廂調播等科技種植,提高單產、增強質量,確保糧食穩定增長,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特色產業

主要以烤菸和畜牧業為支柱經濟產業。
1、烤菸產業。重點分布在“三線”(雨樟-海子、魯礎營-堵氽、西環線)沿線,鄉緊扣“計畫種植,主攻質量”的發展思路,推廣和實現商品化育苗,控制和淘汰劣雜品種,規範種植,強化純度,提高質量,增加交售額,實現農民增收。2006年,全鄉共種植烤菸5500畝,實現產值480萬元,創稅96萬元。
2、畜牧業。緊抓鄉境內9萬餘畝宜牧荒山和6萬餘畝天然灌木林的自然優勢,以發展大牲畜、黑山羊為主,大力推廣育肥技術,在孔白、魯礎營、海子分別創建了牛羊品改點,增強了畜牧業的發展後勁,促進畜牧業逐步向商品化轉變,確保畜牧產值穩定提高。2006年實現總產值1005萬元。
3、輔助產業。以發展芭蕉芋、生薑、苡仁米、早熟玉米、反季節蔬菜為輔助產業,種植面積逐步增加,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6年實現產值達165萬元。
基礎設施:雨(樟)海(子)公路貫穿鄉境,南(寧)昆(明)鐵路掛鄉而過,隨著興仁市西北經濟環線的實施,交通區位初見優勢。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逐步發展,水、電、路、電視、電話基本實現村村通,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漸漸改善。

資源狀況

一是礦產資源。鄉境與普安縣樓下鎮接界處有一定儲量的金礦和煤礦。
二是旅遊資源。主要有省級重點保護單位三家寨道堂,間隙泉、珍珠井、海子6萬畝天然林、海子游擊隊遺址—轎子山、清水河村“蟠桃宮”溶洞群、享譽世界的清水河鐵路大橋、馬堡樹瀑布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豐富的旅遊資源連成一線,待開發後,將成為興仁縣西線旅遊的一顆亮麗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