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給事書

與陳給事書

與陳給事書》,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給陳給事的信箋。陳給事即陳京。韓文公早年與陳有舊,可後來,韓文公被貶去廣東陽山縣當縣令,而陳京卻因精通禮儀得到了皇帝的欣賞。韓文公經“落實政策”“平反昭雪”後回到京師,可這時的陳京卻表現出相當的冷漠和寡言。韓文公陷入迷惘的境地,認為陳京是念舊情的,他對自己的漠然完全是對自己不勤於登門的抱怨。

韓愈在信中述寫了與陳京交往和疏遠的原因,歷敷了與陳給事的見面情況,希望與對方恢復交往,代為引薦。信中處處體現其誠惶誠恐的心態;同時字裡行間又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給陳給事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韓昌黎集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陳給事書》
愈再拜1:愈之獲見於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於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後,閣下位益尊,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2。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則賢者3不與;文日益有名,則同進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專之望,以不與者之心,而聽忌者之說。由是閣下之庭,無愈之跡矣。
去年春,亦嘗一進謁[jìn yè]4於左右矣。溫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屬乎其言,若閔5其窮也。退而喜也,以告於人。其後,如東京取妻子6,又不得朝夕繼見。及其還也,亦嘗一進謁於左右矣。邈[miǎo]7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8;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懼也,不敢復進。
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9,無所逃避。不敢遂10進,輒[zhé]自疏11其所以,並獻近所為《復志賦》以下十首為一卷,卷有標軸12。《送孟郊13序》一首,生紙14寫,不加裝飾。皆有揩15[kāi]字注16字處,急於自解而謝,不能俟17更寫。閣下取其意而略其禮可也。
愈恐懼18再拜。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再拜: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先後拜兩次,表示鄭重奉上的意思。
2伺候:等候,此處有依附的意思。門牆:原指師門,此處泛指尊者的門下。
3賢者:此處指陳給事。
4進謁:前去拜見。
5閔:同“憫”,憐恤,哀傷。
6妻子:指妻子和兒子。
7邈:遠,此處形容臉上表情冷漠。
8若不察其愚:好像沒有察見我的愚衷。
9誅:責備。
10遂:就,立刻。
11疏:分條陳述。
12標軸:古代用紙或帛做成卷子,中心有軸,故一卷叫一軸。標軸是捲軸上所作的標記。
13孟郊:字東野。唐代詩人,韓愈的朋友。
14生紙:未經煮捶或塗蠟的紙。唐代書寫分熟紙與生紙,生紙用於喪事,或作草稿用。
15揩:塗抹。
16註:添加。上述用生紙寫信,不加裝飾,有揩字注字處數語,乃是表示失禮和歉意。
17俟(sì):等待。
18恐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作品譯文

韓愈再拜:
我有幸同您認識已經好多年了,開始時也曾受到您一些稱讚。後來由於我貧賤,為了生計而奔波,所以不能早晚經常拜見。此後,您的地位越來越尊貴,依附侍候在您門下的人一天天地增多。地位越來越尊貴,跟貧賤的人就會一天天地疏遠間隔;伺候在六下的人一天天在增加,那么由於您喜歡的人多了,而對於舊友的情意也就不專了。我的品德修養方面沒有加強,而所寫的文章卻一天比一天多出名。品德方面不完善,那么賢德的人就不會讚揚;文章越來越有名,那么我與同路求進的人就會妒忌。起初,您我由於經常不見面而疏遠,以後又加上我對您感情不專的私下抱怨,而您又懷著不再賞識的情緒,並且聽任妒忌者的閒話,由於這些原因,您的門庭之中,就沒有我的足跡了。
去年春天,我也曾經去拜見過您一次。您面色溫和,好像是接待新近結交的朋友;談話連續不斷,好像同情我窮困的處境。告辭回來,非常高興,便把這些情況告訴了別人。此後,我回東京去接妻子兒女,又不能朝夕連續與您相見了。等我回來後,我又曾經拜訪過您一次。您表情冷漠,好像不體察我個人的苦衷;沉默寡言,好像是不理會我的情意。告辭回來,心中恐懼,不敢再登門拜見。
現在我恍然大悟,非常懊悔,心裡想:您那種冷漠的表情,是責怪我不常去拜見的緣故;談話很少,就是暗示這種意思的緣故。對我性情愚鈍的責怪,我是無法逃避的。我不敢馬上去拜見您,就自己寫信和分析陳述事情的緣由,同時獻上近日寫的《復志賦》等十篇文章作為一卷,卷有標籤和軸。《送孟郊序》一文,用生紙寫成,沒有裝飾,並且有塗改和加字的地方,因為我急於向您解釋誤會表示道歉,所以來不及重新謄寫清楚。希望您接受我的心意,不計較我的禮節上的不周之處。
我誠惶誠恐,再拜。

創作背景

陳給事名京,字慶復,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進士,803年(德宗貞元十九年)由考功員外郎晉升為給事中。給事,官名,即給事中。唐代的給事中,乃中央機構門下省的重要官員,僅次於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副長官侍郎,掌管駁正政令的得失。本文為韓愈給陳京的一封信。信中述寫了與陳京舊時曾有過交往和後來疏遠的原因,婉言表述了對陳給事的不滿。同時也表示疑慮消除,希望陳京重新了解自己,恢復友誼。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韓氏論文素以整飭、謹嚴、生動形象著稱於世。此篇《與陳給事書》,乃是一般的書信,但出自他的筆下,卻委婉動情,不同凡響。
803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關中地區大旱,年成歉收,民間饑饉,韓愈上書奏請減免徭役租賦,因此得罪了權貴,由監察御史貶為陽山縣令。陳給事卻在這年得到了升遷。此年皇家準備舉行祭祀大典,陳給事奏請祭祀必尊太祖,而且祖宗靈位的排列,以及參加祭祀人員的排列,都要分出尊卑長幼的先後次序,必須講究禮儀。他因此得到皇帝的讚賞,自考功員外郎遷給事中,可謂宦海揚帆,春風得意。而韓愈卻因愛民而被貶,極為苦悶,茫然若失。但他對仕途仍充滿了幻想,希望能有人薦舉,重返朝廷做官。所以他對這位備受皇帝欣賞的新遷給事中陳京,還抱有很大的希望。其實此信中並沒有實質的內容,只是要同陳給事聯絡個人感情而已。然而文章的通篇圍繞著一個“見”字,歷敷了與陳給事的見面情況:上半篇從見說到不見,下半篇從不見說到要見。好像通幽曲徑,峰迴路轉;如柳暗花明,若斷若續。信中處處自貶自責,表現了韓愈誠惶誠恐的心態;同時在字裡行間,又微微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態。

名家點評

古文觀止》原評:“一路頓挫跌宕,波瀾層疊,姿態橫生,筆筆入妙。”

作者簡介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範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故與其並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將他與杜甫並提,有“杜詩韓文”之稱。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韓愈韓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