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舍弟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與舍弟華藏院此君亭詠竹》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詩作。此詩首聯寫人到竹亭,便生出無窮興致;頷聯寫竹之特徵,用語關合人事;頸聯以蒿藜作映襯,寫出竹之耐寒品質;尾聯化用黃帝命伶倫取竹製律的典故,暗喻自己夙有得君行道、造福蒼生之志。全詩結構曲折,用典貼切,格調豪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舍弟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 作品別名:華藏院此君亭
  • 出處:《全宋詩
  • 作者:王安石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字數:56
  • 描繪事物:竹子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即華藏寺,金陵(今江蘇南京)城中的一座佛寺。《建康志》云:“在斗門橋西街北。偽吳武義二年(920)建。初為報先寺。南唐改為報恩禪院。國朝改今額。”

華藏院中的一座竹亭。此君,指竹。據《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新語·簡傲》又載:“王子猷行過吳中,見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掃施設,在聽事坐相待。王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

竹叢濃密貌。

愛。

直乾有節。唐人錢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遺因而贈之》:“楚竹青玉潤,從來湘水陰。緘書取直節,君子知虛心。”徐夤《山陰故事》:“愛竹只應憐直節,書裙多是為奇童。”

自期。許,期望。

野草,雜草。

給予。

相傳為黃帝時人,樂器的發明者,曾取竹為樂器,吹奏之聲似鳳鳴。《漢書·律曆志》:“黃帝使伶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音。制十二篇(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柳宗元清水驛叢竹天水趙雲余手種一十二莖》:“只應更使伶倫見,寫盡雌雄雙鳳鳴。”

與舍弟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一徑森然四座涼,殘陰餘韻去何長。

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伶倫學鳳凰。

詞句注釋

華藏院:即華藏寺,金陵(今江蘇南京)城中的一座佛寺。《建康志》云:“在斗門橋西街北。偽吳武義二年(920)建。初為報先寺。南唐改為報恩禪院。國朝改今額。”

此君亭:華藏院中的一座竹亭。此君,指竹。據《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新語·簡傲》又載:“王子猷行過吳中,見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掃施設,在聽事坐相待。王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

森然:竹叢濃密貌。

憐:愛。

直節:直乾有節。唐人錢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遺因而贈之》:“楚竹青玉潤,從來湘水陰。緘書取直節,君子知虛心。”徐夤《山陰故事》:“愛竹只應憐直節,書裙多是為奇童。”

自許:自期。許,期望。

蒿藜:野草,雜草。

乞:給予。

伶倫:相傳為黃帝時人,樂器的發明者,曾取竹為樂器,吹奏之聲似鳳鳴。《漢書·律曆志》:“黃帝使伶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音。制十二篇(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柳宗元清水驛叢竹天水趙雲余手種一十二莖》:“只應更使伶倫見,寫盡雌雄雙鳳鳴。”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創作背景

《與舍弟華藏院此君亭詠竹》是王安石與其弟在金陵華藏院此君亭創作的一首詠物詩。此詩當系王安石年輕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考。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詠竹的七律。作者在詩中詠竹述志,極寫竹的品格,寄託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現了作者早年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
此詩首聯寫人到竹亭,便覺其涼、蒙其陰、感其韻,從而生出無窮興致。頷聯寫竹之特徵,一是直節,二是高材,用語關合人事。這兩句為王安石自況,以竹節比喻自己的節操,直節性剛。頸聯以蒿藜作映襯,寫出竹之耐寒品質。尾聯化用古代聖王黃帝伐竹作樂的故典,表明“自身”發出“黃鐘之音”的願望,暗喻自己夙有得君行道、造福蒼生之志。“古者黃鐘為萬事根本,故尺量權衡皆起於黃鐘”(《續資治通鑑》卷五十四)。所以,詩人也藉此表明,自己要關注當今的政事根本。
此詩詠竹言志,表現出少年壯志豪情。據宋曾慥高齋詩話》載:“荊公《題金陵此君亭詩》云:誰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賓客每對公稱頌此句,公輒顰蹙不樂。晚年與平甫坐亭上視詩碑曰:“少時作此題榜,一傳不可追改。”詩人晚年詩風有變造詣精深,反觀少作,有此一說,不足為怪。不過,即使就這篇“少作”而論,自有其審美價值,面貌也不必盡與老作一律。

名家點評

元代韋居安:“植物中惟竹挺高節,抱貞心,故君子比德於竹焉,古今賦詠者不一,半山老人一聯雲‘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自負甚高。”(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宋神宗朝兩度任相,實行變法。封舒國公,改封荊國公。晚居金陵。卒,謚曰“文”。詩文皆有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詞作不多,風格高峻,一洗五代綺靡舊習。著有《王臨川集》《臨川先生歌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