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景韋兄投江給事書》是南宋鄭樵創作的一篇文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景韋兄投江給事書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書信
- 作者:鄭樵
- 作品出處:《夾漈遺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國有可賀而吊、可吊而賀者,士有若達而窮、若窮而達者,此理甚明而甚幽、甚微而甚著。知者或失之十五,愚者或得之十一,得失之機,間不容髮,請為閣下開敘其端。
厚、樵,莆陽田家子也,亦經生也。非愚,非智,所恃者胸中無膏肓之疾。解紛排難,洞肝徹臆,遇不平事則熱中振衣,達旦不寐,奔往掉赴,若將後時,用持此說,躡屩擔簦,不避風雨,求見通人而論之。得通人則論,不得通人則不論也。
當海宇晏清,方隅寧謐,長揚羽獵,斗鷹走狗,吳姝荊艷,盡態極妍時也。人以為可賀,厚、樵以為可吊。白刃雲屯,蒼生鼎沸,天子蒙塵,百官連頸,宮中生棘,雨露沾衣時也。人以為可吊,厚、樵以為可賀。昔馮道馳馬之喻,得之矣。懷黃金,帶紫綬,乘肥馬,蔭廣廈,美食大觀,重門高第,凡此之輩,人以為達,厚與樵以為窮。面色黧黑,形神潦倒,朝夕藜藿,不計飽暖,凡此之輩,人以為窮,厚與樵以為達。昔韓退之荊潭詩序得之矣。
馮道為河東掌書記時,奉使中山,過井陘之險,懼馬蹶失,不敢怠銜轡,及至平地謂無足慮,遽跌而傷。此無他,蹈危者慮深而獲全,居安者患生於所忽,人情之常也。請以建武、天寶之事以明之,開元之際,太平之日,梨園窮絲桐之妙,驪山極土木之役,自以為太平磐石之固,子孫萬世帝王之業也。豈意禍起蕭牆,奸生帷幄,嬪嬙魚肉,乗輿播遷,蜀山秋草,相對何心?厚與樵所謂可賀而吊,蓋已然之明驗也。火徳中微,賊臣內擅,黃巾、赤眉連山亘谷,四方之盜如雲而起,人謂漢家血食於此已矣。世祖赫憤南陽,徒步奮呼,天下不約而從者,總百萬之師,使髙祖之業不絕如線。未幾,建武之隆,頌聲洋溢,豈天意哉?或人力也。厚、樵所謂可吊而賀,已然之明驗也。
退之嘗曰:和平之聲淡泊,愁思之聲要妙,懽愉之詞難工,窮苦之言易好。此無他,憔悴起哀思,膏梁生痼疾,人情之常也。請借諸葛、王衍之事以明之。典午衣冠,以浮虛相誕,而夷甫以風流儒雅獨成門戶。雍容風格灑落人耳目間,以為雲天上人矣。及臨小患害,低頭畏避,莫敢支吾,頹牆之禍,殞身赤族。此夷甫之達,厚與樵得而窮之也、諸葛武侯,琅琊田翁也。躬耕隴畝,風日刺其肌,蔬糲攻其腸,煢煢然,曠四海若不容其軀,一旦感防於草廬中,談笑而取岷蜀,君臣相遇,以魚水為不若。何其一身計之而不足,天下計之而有餘?此武侯之窮,厚與樵得而達之也。
以往鑒今,正國家可賀之辰,而羈旅求達之秋。然黠虜未羈,亭障未肅,皇圖未復,調發未弭,父兄之恥未灑。天地憤容,日月奪色,至尊宵旰,貔虎枕戈,亦上下愁蹙之時也。以厚與樵觀之,勁敵不足憂,弱卒足憂。貧賤不足憂,富貴足憂。則為厚與樵者易,為閣下計者難矣。蓋艱難之主勤,勤則易曉,戰勝則兵驕,驕則易敗。厭亂之俗易成,饑渴之民易得,況以夷狄之五,不當中國之一。驅飲憤之民,仗義奉辭,以吾多筭,制彼無筭,以吾重地,制彼散地,以吾銳氣,犯彼歸氣。吾專為一,彼分為十。取用於國,因糧於敵,險其勢,短其節,如轉圜石於千仞之山,縱不能正藁街之戮,長纓之羈,亦足以攎生靈之憤,刷祖宗之辱。兩宮帳殿,必不寥寥於穹廬沙漠之鄉也。為國計者不亦易乎!若今日之兵,教導不明,典刑不正,溺於疲將之手,持之失其紀律,進無銳意,軍有亂心。馭之則亂,不馭亦亂;馭之其亂速,不馭其亂遲。信乎為兵計之不易也。
厚與樵,野人也。身不紆君之紱,口不膏君之粟,得志則行其義,不得志則肥遁山林。一丘一壑,一觴一詠,下視勢利,如擺脫鴻毛耳。為厚與樵計者,不亦易乎?若閣下衣人之衣,懷人之憂,乘人之車,載人之患,食人之祿,死人之事。當此時也,不能垂尺寸功名以自效,使國家無環視之責,而臣子之心所以自為者,宜何如?信乎為閣下之難也。然人之所以憂者,亦不足憂。為國計固易,為兵計不難。為厚與樵計固易,為閣下計亦不難。與其進也,則狂瞽之見,庶裨萬一,以所為難者而為易,若反手耳。奈德厚信至而未達,不敢躁辭以求媚,如其不遇,則天也,命也,夫復何言!
且為閣下言之。峨冠博帶,曳裾投刺者,或挾親而見,或挾故而見,或階緣親故先容而後見也。跡相仍,袂相屬也。然有畫一奇,吐一策,為閣下計者乎?有人於此,親非崔、盧,故非王、貢,又無左右介紹為之先容,敢仗天下大計,堂堂求見,閣下謂此人胸中當何如哉?世有非常之難,又有非常之功,又有非常之人,豈常人所能賞鑒哉?厚與樵見今之士大夫,齷齪不圖遠略,無足與計者,用自獻於閣下。昔蕭何引韓信於行伍,鄧禹薦寇恂於偏裨。周瑜定交魯逮於閭閻,元直推觳孔明於隴畝。厚、樵誠有望焉。嗚呼!羽毛既成,因風而騰。鱗甲已就,待雲而興。厚、樵風雲,閣下實司
牧之。
注釋譯文
⑴發:藝海珠塵本《夾漈遺稿》(簡作《藝海珠塵本》)、函海本《夾漈遺稿》(簡作《函海本》)作“檖”並有注釋,或為後人竄入。此處據四庫文淵閣本《夾漈遺稿》(簡作《四庫本》)。
⑵荊潭詩序:三本《夾漈遺稿》均作“放荊潭詩序”,此處據馬其旭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第四卷知原題為“荊潭唱和詩”。
⑶中山:三本《夾漈遺稿》均作“山中”,此處據《新五代史卷五十四馮道傳》。
⑷懼:三本《夾漈遺稿》均作“躍”,此處據上下文文意。
⑸人情之常也:三本《夾漈遺稿》均作“人之情也”,此處據《新五代史卷五十四馮道傳》。
⑹愁:三本《夾漈遺稿》均作“哀”,此處據馬其旭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第四卷·荊潭唱和詩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哀思之聲要妙。”
⑺草廬:《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頻繁”,此處據《四庫本》。
⑻秋:《藝海珠塵本》作“日”,《函海本》作“會”,此處據《四庫本》。
⑼黠虜:《四庫本》作“敵國”,此處據《藝海珠塵本》、《函海本》。
⑽戰勝:《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犬羊”,此處據《四庫本》。
⑾夷狄:《四庫本》作“邊騎”,此處據《藝海珠塵本》、《函海本》。
⑿因:《函海本》作“用”,此處據《四庫本》。
⒀圜:《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圓圈”,此處據《四庫本》。
⑿因:《函海本》作“用”,此處據《四庫本》。
⒀圜:《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圓圈”,此處據《四庫本》。
⒁帳:《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帷”,此處據《四庫本》。
⒂軍:《四庫本》作“君”,此處據《藝海珠塵本》、《函海本》。
⒃裨:《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殫”,此處據《四庫本》。
⒄峨冠博帶:《四庫本》作“峨冠帶”,此處據《藝海珠塵本》、《函海本》。
⒂軍:《四庫本》作“君”,此處據《藝海珠塵本》、《函海本》。
⒃裨:《藝海珠塵本》、《函海本》作“殫”,此處據《四庫本》。
⒄峨冠博帶:《四庫本》作“峨冠帶”,此處據《藝海珠塵本》、《函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