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

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

《我們的政治主張》內容簡介: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僅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與“自由平等博愛之理想”兩種偉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著很好的結合。《我們的政治主張》從歷史的角度,精選了蔡元培先生一生當中精彩的演講稿、雜文和書信。一方面體現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會政治方面的主張,另一方面體現了他所經歷的歷史事件和他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過這些文章閱讀到他在當時複雜的歷史環境下,對待教育改革、青年人發展和社會變革三個方面的思考,為當今青年建立獨立人格與思想提供一種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216頁
  • 開本:16
  • 品牌:光明日報出版社
  • 作者:蔡元培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234650, 751123465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的政治主張》作者被譽為“中國一完人”的民國鬥士,“當代最有風骨”的“大丈夫”蔡元培,重塑“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大時代,還原歷史,審視中國社會變革,歷史學者劉繼興導讀。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孑民,漢族,中國紹興山陰人,原籍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主要著作有《文化運動》《中國倫理學史》《妖怪學》《美術的起源:學術講演錄》《石頭記索隱》等。他的演講、雜文多輯錄在《蔡孑民言行錄》《蔡元培全集》中。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蔡元培先生實在代表兩種偉大文化:一曰,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一曰,西歐自由博愛之理想。此兩種文化,具其一難,兼備尤不可覯。先生歿後,此兩種文化,在中國之氣象已亡矣!
——傅斯年
蔡元培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
——馮友蘭
與牛津、劍橋、哈佛、哥倫比亞等頂尖學校的校長相比,蔡的專業知識比不過他們;可在教育上,他們比不過蔡。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美國著名教育家 杜威

名人推薦

蔡元培先生實在代表兩種偉大文化:一曰,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一曰,西歐自由博愛之理想。此兩種文化,具其一難,兼備尤不可覯。先生歿後,此兩種文化,在中國之氣象已亡矣!
——傅斯年
蔡元培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
——馮友蘭
與牛津、劍橋、哈佛、哥倫比亞等頂尖學校的校長相比,蔡的專業知識比不過他們;可在教育上,他們比不過蔡。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美國著名教育家 杜威
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來

圖書目錄

導讀 蔡元培:被譽為“中國一完人”的民國鬥士(劉繼興) 1
第一部分新教育 1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3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0
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 13
以美育代宗教說——在北京神州學會演說詞 16
大學改制之事實及理由 21
北京大學開學式之演說 25
《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 26
教育之對待的發展 28
科學之修養——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修養會演說詞 30
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 33
北大第二十二年開學式演說詞 35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演說詞 37
教育獨立議 43
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45
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在西湖國立藝術院開學式演說詞 51
怎樣才配做一個現代學生 54
美育與人生 59
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61
關於讀經問題 70
我在教育界的經驗 72
第二部分新青年 81
文明之消化 83
黑暗與光明的消長——在北京天安門舉行慶祝協約國勝利大會上的演說詞 85
告北大同學諸君 88
告北大學生暨全國學生書 89
回任北大校長在全體學生歡迎會上的演說詞 91
在林德揚追悼會上的演說詞 93
去年五月四日以來的回顧與今後的希望 95
洪水與猛獸 97
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 99
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我們的政治主張 101
在倫敦舉行的孫中山追悼會致辭 106
讀書與救國——在杭州之江大學演說詞 110
現代女子的苦悶問題 112
說青年運動 113
犧牲學業損失與失土相等 115
我的讀書經驗 117
我青年時代的讀書生活 119
我在五四運動時的回憶 122
《國民雜誌》序 125
第三部分新文化 127
世界觀與人生觀 129
《學風》雜誌發刊詞 133
杜威六十歲生日晚餐會演說詞 139
義務與權利——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演說詞 141
讀武者小路實篤的著作有感 144
我的新生活觀 146
何謂文化 147
《到田間去》序 153
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 155
《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 171
孔子之精神生活 180
墨子的非攻與善守 183
記魯迅先生軼事 185
附錄一蔡元培大事年表 187
附錄二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傅斯年) 190
附錄三蔡元培先生與五四運動(顧頡剛) 194
編輯說明 201

後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曾湧現過一批性格獨特鮮明的大師級文化名人,他們的不凡經歷和智慧一直是啟迪後輩的一部大書。蔡元培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個教育家,也是一個革命家,一生雖為公務所累,但仍然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說起蔡元培,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而他在教育界方面的成就更是為後代樹立了標桿。作為“中國現代最偉大的教育家”(馮友蘭語),蔡元培先生不僅有過一段執掌北京大學的辦學經歷,而且提出一套可稱之為“大學觀”的辦學理念,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輝。從另外一個方面說,蔡元培先生又可以說是一個豪無爭議的人物。他性格溫和,人緣極好,胡適、陳獨秀、辜鴻銘都因其高尚的品格積聚在北京大學。顧頡剛則說,“先生之為人,誠實懇摯,無絲毫虛偽。……其言訥訥也,如不能出諸口;然至討論學理之時,則又滔滔不絕。”
所以,本書旨在以管窺豹,從歷史的角度,看蔡元培先生對待教育改革、青年人發展和社會變革三個方面的態度與做法,為當今青年建立獨立人格與思考提供一種參考。全書共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編選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張,重新溫讀他對大學的定義,回顧他與北大的淵源,分享他多年來在教育界的經驗。第二部分編選了他在青年成長方面的思考,以及面對青年運動時的表現,從中看到蔡元培先生對學生的愛護。第三部分力圖以展現他對義務、權利、生活、文化的態度,對魯迅、孔子、墨子的不同評價來看到蔡元培先生在大時代面前的自我修養與選擇。
作為一本向大眾讀者普及蔡元培先生思想的讀本,編者認為這三個部分既方便了讀者們的閱讀,又比較完整地展現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
讀再多評論與演繹,不如讀他們本身的作品。作為“與大師一起讀歷史”系列叢書的一部分,本書所編選審定的文章,一方面體現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會政治方面的主張,另一方面體現了他所經歷的歷史事件和他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可以說閱讀本書,就像蔡元培先生在為我們讀歷史,而我們在閱讀蔡元培先生,這兩方面共同構成了這本書“讀歷史”的內涵。
在本書編輯過程中,主要參考了中華書局出版的《蔡元培全集》,這套書收錄的蔡元培先生的文字齊全,遺漏甚少,對選擇篇目頗有幫助。但遺憾的是,全集版本比較早,仍有疏漏,因此又參考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蔡元培全集》,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的修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蔡孑民先生言行錄》等書,對文章逐一審定。為此,編者非常感謝上述出版社和相關同業的辛勤工作。
最後,編者要感謝蔡元培先生為我們留下的文字與精神,讓我們能有幸得以一讀再讀,在變化的時代里堅定前進的方向。
楊茹
2012年11月於北京

序言

蔡元培:被譽為“中國一完人”的民國鬥士
劉繼興
被毛澤東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鬥士和教育家,他一生愛國,並致力於科學與民主的踐行,奠定了我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礎,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有先進而獨到的教育理念,而且能排除萬難付諸於實踐,尤其他創造的北大輝煌,歷來為人所敬仰。
執掌北大,不拘一格納賢
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出任大總統,北京政府明令恢復了民初《臨時約法》,在德法考察與學習的蔡元培應邀回國。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總統令,於12月26日正式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
北大這一舞台,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盡情的發揮與施展;北大也因蔡元培的到來,而獲得了新生,且迸發出無限的活力,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學。
蔡元培上任北大校長時,正值北洋軍閥政府推行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黑暗時期,當時的北京大學官僚積習很深,校政極其腐敗。其學生以上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對研究學問沒有興趣。教員中也有不少是不學無術的。課堂講授敷衍塞責。這一切,都亟需徹底扭轉。
尊重每一個人,從小事做起,且以身作則,是蔡元培治校的一大特色。有一個事例很能說明這一點: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天,校工們排隊在門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他一反以前歷任校長目中無人、不予理睬的慣例,脫下自己頭上的禮帽,鄭重其事地向校工們回鞠了一個躬,這就使校工和學生們大為驚訝。此後,蔡元培每天出入校門,校警向他致敬,他都脫帽還禮。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發表演說,倡導教育救國論,號召學生們踏踏實實地研究學問,不要追求當官。同時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在校內大力推行西方先進國家大學的教育方針和制度,將北京大學原來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條例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蔡元培深知,要振興一所大學,僅靠思想與制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注重人本,師資才是最關鍵的要素。為此,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且不拘一格。老友湯爾和向蔡元培推薦了《新青年》主筆陳獨秀,蔡與陳本相識已久,他翻閱了《新青年》,並向湯打聽到陳在北京的住處。他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的當日,就到西河沿中西旅館訪問陳獨秀,力勸陳出任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回憶說:“蔡先生約我到北大,幫助他整頓學校。我對蔡先生約定,我從來沒有在大學教過書,又沒有什麼學位頭銜,能否勝任,不得而知。我試乾三個月,如勝任即繼續幹下去,如不勝任即回滬”(石元皋:《陳獨秀生平點滴》)。考慮到出任文科學長需要一定資歷方能通過,蔡元培甚至為陳杜撰了履歷,使他順利地到北大任教,《新青年》雜誌社也隨之遷至北京。
1917年7月,另一位新文化領袖、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胡適,從美國學成回國,被蔡元培聘為北大教授,並因胡適的介紹給北大引進了不少新派學者。
被蔡元培聘入北京大學的,還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大釗,任圖書館主任一職。
梁漱溟之進入北大,更能體現蔡元培用人特色。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錄取,他在《東方雜誌》發表了一篇講佛教哲學的文章《究元決疑論》,蔡元培看了認為是“一家之言”。1917年,蔡元培就破格請梁漱溟來北大任教,講印度哲學。這一年,梁漱溟年僅24歲。後來,梁漱溟在北大這個舞台上盡情施展,終成了舉世聞名的大哲學家。
梁漱溟欲當北大學生而不得,卻一下子就成了北大的教師。如此用人之氣量與魄力,除蔡元培外,難有第二人。
大力納賢的同時,蔡元培還痛裁庸才,吐故納新並舉。當時北大各科尚有若干洋教員,皆從中國駐外使館或外國駐華使館請託介紹而來,學問參差不齊,來校後又感染了中國教員的懶散習氣,北大依照契約辭退了其中不合格的數人。於是有洋教員要控告校長,英國教員克德來、燕瑞博請英國公使朱爾典來同他談判,均為所拒。朱爾典曾揚言“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長的了”,蔡元培則一笑置之,根本不予理會。在蔡元培的心中,只有“教育質量”四字,別無其它。
多方延攬和優勝劣汰等用人舉措,使北大的師資力量得以大幅度提升,且名家雲集,鼎盛一時,此皆蔡元培之功也。據北京大學1918年初的統計,全校教員217人中有90位教授,平均年齡僅30餘歲。對76人的統計顯示:50歲以上6人,35歲以下43人,其中陳獨秀39歲,梁漱溟24歲,徐家璜25歲,朱家驊26歲,李大釗、劉文典、胡適28歲,這在當今的大學中是無法想像的。這樣年輕而富於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掃北大過去的陳腐之氣,使北大成為魯迅所說的“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
文明薪火相傳,名師多出高徒。當時北大本科學生平均年齡為24歲,師生年齡段的接近,給校園帶來了清新活躍的學風,其中傅斯年、羅家倫、顧頡剛、馮友蘭等學生,後皆成為一代學術宗師。
兼容並包,各種思想爭鳴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蔡元培執掌北大之後,強調自己的治校方針是:“依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蔡元培教育文選》第244頁)。他堅決貫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提倡學術民主,教學自由,使每一朵花兒都能在此盡情綻放。
在蔡先生這種辦學方針指引下,那時北大不但聘請左派和激進派人士李大釗、陳獨秀當教授,請西服革履的章士釗、胡適當教授,還聘身穿馬褂、拖著一條長辮的復辟派人物辜鴻銘來教英國文學,喜談怪論的國學家黃侃,甚至連贊助袁世凱稱帝和籌安會發起人之一的劉師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壇。特別是“性博士”張競生,被封建衛道士辱罵為“四大文妖”之一,被蔡元培延攬來他北大講“美的人生觀”,在校外出版《性史》,竭力提倡“情人制”、“外婚制”和“新女性中心論”。在半封閉半蒙昧的中國,張競生的言論絕對算得上聳人聽聞,驚世駭俗。蔡先生主校以後,許多學者名流來到北大,人才雲集,面目煥然一新。像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都來到北大教書。不同的思想在這裡碰撞,不同的風格營造了共同的魅力。一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教學相長,學術精進。
為了進一步把自己“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落實到實處,蔡元培還採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例如,在他的提倡下,學校成立了“少年中國學會”等各種學會、《新潮社》等各種社團、“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新聞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畫法研究會”等各種研究會,還有“靜坐會”等體育組織。蔡元培先生還親自主持成立了一個“進德會”,師生都可入會,條件是:不嫖、不賭、不娶妾。學校還經常開音樂會,辦體育運動會,允許成立學生自治會。凡此種種,逐漸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研究學問、研究大事上來了,使師生的言行都空前活躍。學生們打麻將、吃花酒的越來越少,研究學問和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越來越多,北大很快成了真正的一流學府,執全國高校之牛耳。
蔡元培當北大校長期間做的最駭人聽聞的事是開放女禁。那時有一個勇敢的女生王蘭(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的王崑崙的姐姐)向蔡先生請求入學,蔡元培就讓她到北大當了旁聽生。這件事當時轟動了全北大、全北京。此後招生時,就允許女生和男生一樣地應考了。蔡元培曾談到:“有人問我:‘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部核准?’我說:‘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從前女生不來要求,所以沒有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而程度又夠得上,大學就沒有拒絕的理。’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後來各大學都兼收女生了。”(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改革的航船,並非一帆風順。在那個時代,新的教育理念的施行遇阻甚多。為捍衛“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思想,蔡元培也多次應戰。據顧頡剛的《蔡元培先生與五四運動》回憶,在五四運動前夕,蔡元培和林琴南曾經發生過一次有名的公開辯論,轟動了全國。林寫信給蔡,攻擊蔡主辦北京大學以來“覆孔孟,鏟倫常”,“盡廢古書,引用土語為文學”。蔡元培於1919年3月18日寫了一封公開信答覆林琴南:“對於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無論有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對於教員,以學詣為主。例如復辟主義,民國所排斥也,本校教員中,有拖長辮而持復辟論者,以其所授為英國文學,與政治無涉,則聽之。籌安會之發起人,清議所指為罪人者,本校教員中有其人,以其所授為古代文學,與政治無涉,則聽之。嫖賭娶妾等事,本校進德會所戒也,教員中間有喜作側艷之詩詞,以納妾挾妓為韻事,以賭為消遣者,苟其功課不荒,並不誘學生而與之墮落,則姑聽之。夫人才至為難得,若求全責備,則學校殆難成立。且公私之間,自有天然界限。”
蔡元培致林琴南的公開信,通篇平實深沉,入情入理,不亢不卑,很理性地闡述了自己“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思想,且行文彬彬有禮,立論有據,令對手無法不折服。
學術上的爭論則更多。蔡元培均能很好地處理各方的關係,連最頑固的、拖著一條長辮的教授辜鴻銘也對蔡校長深為欽佩。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蔡元培自己也身體力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方針,以身垂範,雅量高致,絕不以權壓人。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頭記索隱》一書,提出《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的概念,並指出:“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亡,揭清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由於恰逢五四時期,人們“反對滿清”的情懷甚重,因此這本書在當時得到了廣泛傳播。1921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矛頭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氣地指出蔡的索隱是牽強附會的“大笨伯猜笨謎”的方法,認為校長和他的親友團走錯了路。推翻索隱派,成了胡適研究紅學的目的之一。
胡適為了推翻蔡元培的觀點,曾到處尋找錄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這本書。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絕望的時候,蔡元培卻托朋友為他借到了此書,胡適根據書中的史料記載,更加充分地證明了自己關於《紅樓夢》是“曹雪芹自述”的說法。
蔡元培的舉動無異於給敵人送彈藥,此等雅量,幾人能有?在蔡元培的影響與治理下,北大容納了各派的學說和思想,空氣新鮮得很。特別是教師們對於學術爭論的態度,都頗具大師風範。如有一次錢玄同在講課,對面教室里黃侃也在講課。黃侃大罵錢玄同的觀點如何如何荒謬,不合古訓;而錢玄同則毫不在乎這些,你講你的,我講我的。
“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
全部身心獻教育,不為自己置一物。蔡元培的兩袖清風,也是有口皆碑的。1935年9月7日,蔣夢麟等聯名給蔡元培祝壽.提出要為一生清廉直至晚年仍全家租賃房屋連藏書的地方都沒有的老校長造一所“可以住家藏書的屋”。後來這個計畫雖然由於抗戰全面爆發而未能付諸實現,但反映了北大師生對蔡元培的深深敬愛之情。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蔣介石在陪都重慶主持公祭,紅都延安則舉行各界追悼大會。毛澤東在唁電中稱其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來的輓聯云:“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蔣夢麟的輓聯是“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吳稚暉的輓聯是“平生無缺德,舉世失完人”。
曾任北大教授的民國大佬王世傑在《追憶蔡元培》一文中寫道:“蔡先生為公眾服務數十年,死後無一間屋,無一寸土,醫院藥費一千餘元,蔡夫人至今尚無法給付,只在那裡打算典衣質物以處喪事,衣衾棺木的費用,還是王雲五先生代籌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蔡元培一生的真實寫照。
偉哉蔡元培!他既是獨樹一幟的教育家、大學者,又是真正的民主鬥士,他與清廷斗過,與袁世凱斗過,與北洋軍閥斗過,與蔣介石斗過,多次被通緝,多次收到恐嚇信,但為了救國的理想,毫無所懼,終生致力於科學民主與教育事業,其不屈不撓之可貴精神,其有節有方的管理智慧,頗值我輩等後人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