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

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

《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一書的出版社是廣東省出版集團,作者是王東京

基本介紹

  • 書名: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
  • 作者王東京
  • ISBN: 9787545405200
  • 定價:35
  • 出版社: 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0年7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內容簡介:經濟學絕不是屠龍術。如果我們善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它最本原的東西梳理出來,就會發現,經濟學基本的理論,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複雜。《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旨在為政府決策者提供開啟經濟學大門的鑰匙。全書分“經典引讀”、“領悟大師”、“經世濟民”、“他山為鑑”四大篇,從古典到現代,從理論到實踐,對經濟學作了一次大跨度、全景式的盤點。讀者在讀完《與中國官員談經濟學》並消化吸收後,就能獲得在工作中最實用的經濟知識。

作者簡介

王東京,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安鄉人。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巨觀經濟政策研究,擔任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班主講教員。著有個人專著《國際投資論》、《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前景》等10多部,曾在《經濟研究》、《財貿經濟》、《改革》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近年來撰寫出版的《與官員談西方經濟學》、《與官員談中國經濟》、《與官員談經濟政策》、《與官員談經濟學名著》、《與官員談西方經濟史》等,在國內廣大黨政官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經典引讀
古典名篇
假如你要了解經濟學,那么有三本書必讀:一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二是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三是馬克思的《資本論》。這三本書,乃古典經濟學經典名篇。老祖宗不能丟,研究經濟學,不能不讀老祖宗經濟學裂變。
自李嘉圖之後,經濟學在歐洲發生裂變。19世紀末,經濟學再次轉型,進入新古典時代。至20世紀30年代,效用價值論已成正統,國家干預經濟主張大行其道,並開始占據了大學講壇。其間代表人物主要有:馬歇爾、庇古、凱恩斯。
回歸斯密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凱恩斯因此大紅大紫,聲名遠播。然而20世紀40年代以來,卻不斷有經濟學家站出來,公開與凱恩斯叫板,反對國家干預,力主自由經濟。哈耶克、艾哈德、布坎南、弗里德曼等,皆為這個陣營不同時期的領軍人物。
制度學派崛起
制度學派起源於19世紀末,凡勃倫、米契爾、康芒斯一起被稱為舊制度經濟學的三大巨擘。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爾布雷思、諾斯等一批經濟學家,承前啟後,推陳出新,創立了新制度經濟學。作為經濟學一個門派,新制度經濟學聲譽日隆,目前在學界的影響可謂如日中天。
第二部分 領悟大師
20世紀四大假說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科學發現與發明的基本程式。經濟學作為實證科學,每一個新的理論,也都是先基於某種假說而提出來的。20世紀,經濟學有四大假說,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們不僅拓寬了經濟學的研究領地,而且主導了經濟學發展的進程。
疑點與發現
由於經濟學家的不懈努力,經濟學長足發展,日臻完善。然儘管如此,卻仍有不少疑點懸而未決,至今還困擾著經濟學界。而有些疑點,一旦被人解破,經濟學就會借風行船,開始一段新的航程。所謂“特里芬難題”、“里昂惕夫之謎”、“丹尼森殘差”等,就是典型的範例。
經濟學定理
經濟學定理,是經濟規律的理論提煉與表達。200多年來,一代代經濟學家嘔心瀝血,終於從複雜紛繁的經濟生活中,抽象出了一些對世界具有普遍解釋力的理論(定理)。而這些定理一經確立,經濟學家也就具備了觀察與分 析經濟問題的參照系。
曲線與模型
自馬歇爾肇始,經濟學家通常喜歡用一些幾何曲線或模型描述經濟學原理,因為曲線與模型的使用,不僅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直觀,而且讓複雜的現象變得簡單拉弗曲線、菲利浦斯曲線、哈羅德一多馬模型、二元經濟模型等反覆被人們引用,正是因為它們直觀而簡單。
最優分 配原理
分 配事關人們切身利益,不僅重要,而且敏感,故對分 配問題,經濟學家歷來重視。雖然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已成為人們研究分 配普遍接受的準則,但何為檢驗分 配效率最大化的標準,如何使分 配效率最大化,經濟學家對此卻眾說紛紜,見解各異。
第三部分 經世濟民
財政牽繫國運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曾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財政作為調節經濟、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它關乎民生,牽繫國運。對各級政府官員而言,只有財政理論爛熟於心,運用財政政策收放自如,才能經邦濟世,舉重若輕。
稅收取用有道
古往今來,稅收都是政府強制征取的。繳不繳稅、繳多少稅,既不由納稅人說了算,也不由政府官員任意定奪。法制社會,政府要通過立法,對徵稅範圍、徵收比例做出規定,並且稅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倘若偷稅漏稅.都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金融中樞
工商業勃興、分 工專業化、貿易空間擴大,密切了貨幣與信用的聯繫,改變著貨幣形態、信用方式。貨幣和信用聯姻,孕育出經濟社會的混血兒——金融。它自誕生之日起,就遵循“遊必有方”的道理,哪裡有利可圖,資金融通的觸角,就會伸向哪裡。
保險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險業應運而生,海險、火險、人壽險等相繼走向成熟。作為金融大軍中的一員得力幹將,保險業不僅能為社會經濟遮風擋雨、保駕護航,而且還是個高明的投資者。現代經濟賦予了保險業新的使命,也促使它不斷前行。
風險與監管
當代市場經濟社會,金融監管當局就像一個監工,管制過嚴,會遭到金融界左右抱怨,百般抵制;監督太松,又擔心日積月累,釀成大禍。監管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分 寸拿捏殊為不易,故也越來越為各國政府所重視。
第四部分 他山為鑑
政府千能
政府能量究竟有多大?經濟學家從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市場萬能,反對國家干預;有人說市場會失靈,主張政府調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國家實踐證明,市場經濟不能只靠“無形的手”,也要發揮“有形的手”的作用,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自由經濟浪潮
二戰之後,自由主義思潮重新抬頭,抑制國家干預的浪潮也隨之席捲而來。德國走第三條道路、柴契爾進行“貨幣主義試驗”、里根推動自由經濟復興、俄羅斯施行“休克療法”,半個世紀裡,西方國家上演了一幕幕自由經濟的人間活劇。
科教興國
大凡文明國度,無不重視教育;所有經濟強國,無不受益於科技。當今國際競爭,說到底比拼的是人才與科技。德國與日本經濟戰後崛起,教育與科技居功至偉;美國也是憑藉其領先於世的教育與科技,才使得它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占盡風流。
西方農業啟示
民為國之根,農為民之本。農業不興,難保百業之興;農民不富,難保天下太平。放眼全球,縱觀古今,只要是農業人口多的國家,政府絕不會對農業掉以輕心考察西方農業發展的歷程,總吉他們的成敗得失,一定會帶給人們某些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