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樟

臭樟

臭樟,所屬植物界,中草藥名,以果實、木材、樹皮入藥。具有祛風散寒,理氣止痛功效。用於感冒,中暑,支氣管炎,食滯氣脹,胃痛,腹瀉脹痛,風濕關節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臭樟
  • 別稱: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腦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樟目
  • :樟科
  • 亞科:樟亞科
  • :樟族
  • :樟屬
  • :臭樟
介紹,形態,

介紹

臭樟
【別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腦樹
【來源】樟科樟屬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以果實、木材、樹皮入藥。木材、樹皮四季可采,果實在成熟後採集,曬乾。
【性味歸經】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理氣止痛。用於感冒,中暑,支氣管炎,食滯氣脹,胃痛,腹瀉脹痛,風濕關節痛。
【用法用量】全株0.5~1兩,水煎或泡酒服。果實常用量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臭樟

形態

【原形態】 雲南樟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縱裂,具香氣;枝條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3.5cm,近無毛;葉片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5cm,寬4-6.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有時不對稱,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麵粉綠色,幼時下面被微柔毛,後脫落無毛,或略被微柔毛,羽狀脈,稀離基三出脈,側脈4-5對,側脈脈腋在上面明顯隆起,下面有明顯腺窩,窩穴內被毛或近無毛,網脈微細不明顯;革質。圓錐花序腋生,長4-10cm,無毛;花兩性,長約3mm,淡黃色;花梗長1-2mm,無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mm,花破裂片6,寬卵圓形,長約2mm,花被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內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被短柔毛,第1、2輪雄蕊長約1.4mm,花葯卵圓形,與花絲等長,4室,內向瓣裂,花絲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約1.6mm,花葯長圓形,長約1mm,4室,外向瓣裂,花絲近基部有1對心形腺體;退化雄蕊3,長三角形,連柄長不及1mm,柄被短柔毛,位於最內一輪;子房卵圓形,直徑約1.2mm,無毛,花柱長約1.2mm,柱頭微3裂,果實球形,直徑約1cm,黑色;果托倒圓錐形,長約1cm,先端直徑約6mm,邊緣波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