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1)發現學習。提供的學習材料是一些未經分類的事例或未經整理的經驗數據,學習者的任務是從這些事例或數據中發現概念或規律。
(2)解釋學習。提供的學習材料是一個概念、該概念的一個例子和有關規則,學習者的任務是首先構造一個解釋,說明給出的例子為什麼能滿足概念,然後將解釋總結為概念。
(3)例中學。即通過考察實例進行學習。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這種學習有兩種情況:一是提供某個概念的一系列正例和反例,學習者的任務是通過歸納推理,產生覆蓋所有正例並排除所有反例的概念的一般描述;二是提供一個或幾個有詳細解題步驟的例題,學習者的任務是考察並理解這些例題,並通過類比學會解決其他類似問題。
產生式
規則1:如果是紅燈,那么停下來等。
規則2:如果是綠燈,那么穿過馬路。
我們可以把人類解決問題的知識看作一系列產生式規則,人一旦獲得這些產生式規則,就能有效解決相應問題。這裡要特別注意對“條件”、“動作”的理解:條件既可以是外界的某種刺激形式,也可以是短時記憶中存儲的信息,除外部動作外,還包括對短時記憶中的內容所進行的內部操作。在學習中,動作主要指內部的心理操作。
我們把產生式的條件部分進一步分為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並描述了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外部信息作用於感覺器官,形成映像,再與人腦中存儲的產生式系統相互作用,通過信息的檢索與整合,激活有關的產生式,達到對條件的識別,進而產生動作。產生動作之後,反饋到產生式系統,進一步對其評價與校正,並存儲到產生式系統。從中可以看到,要解決好問題,人就需要構建好產生式系統,其中關鍵是對產生式條件部分的識別。因此,要特別注意對條件部分的學習。(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資料連結
在實踐套用方面,朱新明等提出了以樣例引路,以問題解決為手段,以建立產生式為核心的示例演練學習方法,並將這一方面套用到幾何、代數、物理等領域的學習。1993年9月,由朱新明和西蒙(中文名:司馬賀)編寫的《國中數學示例演練試驗教材》正式出版,在我國的一些學校進行教學試驗。這一實驗逐步擴展到21個省市的數百所學校。
為了充分挖掘和發揮自適應學習理論的套用價值,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5課題組的支持下成立的“西蒙教育研究中心”,申報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科學學習的認知過程及高技術支持的科學教育”,獲得批准。本課題主要定位於兩個方面:一是研究中小學生科學學習的認知過程,並利用研究成果開發高質量的學習資源,支持和促進教學改革;二是研究高技術支持下的科學教育方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科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