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烈士陵園

自貢烈士陵園

自貢烈士陵園位於自貢大安區楂口山樑,建於1984年,是國務院批准的 “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45畝.214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自貢烈士陵園
  • 占地面積:2140平方米
  • 建於:1984年
  • 名譽: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簡介,地理方位,歷史,部分英烈簡介,

簡介

地理方位

整個陵園依山造型,風格獨具,紀念碑高21米,碑體形似一雙高聳入雲的巨手,捧著聖潔的花環,伸向萬里長空,遙祭英烈忠魂。碑身由原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座上三幅漢白玉浮雕,分別展現出千年鹽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漫長革命鬥爭歲月,碑身後為自貢市人民政府碑文。
紀念碑左側為全國著名烈士盧德銘、鄧萍、江竹筠半身塑像。原國家領導人楊尚昆聶榮臻、張愛萍分別為塑像題寫了碑文。
紀念碑左側隔山相望,是1988年建成的革命烈士陳列館。
自貢市烈士陵園分為烈士墓群、烈士紀念碑、陳列館三個區。進大門邁上十幾級台階,就是“永生”大型雕像,表達了我們對烈士的敬仰,寄託了我們對烈士的思念。轉過“永生”大型雕像,上幾十級石階,就來到烈士墓群和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碑高20.5米,漢白玉材質,基座上有革命題材浮雕,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為胡耀邦題字。自貢市烈士陵園安葬有34位烈士的骨灰,陳列館陳列有部分烈士的實物162件。

歷史

1985年,自貢市烈士陵園被評為國家級百強烈士紀念建築保護管理單位;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烈士紀念建築管理先進單位;1995年1月,自貢市烈士陵園被民政部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底,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自貢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部分英烈簡介

在自貢市烈士陵園,有我市第一個犧牲的共產黨員黃仁(1904—1924)。黃仁,大安區鳳凰鄉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12日在上海被國民黨右派殺害。
秋收起義部隊總指揮盧德銘(1905—1927),今自流井區仲權鎮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加入中國共產黨,秋收起義中任部隊總指揮。1927年9月23日,為掩護毛澤東帶領部隊安全轉移犧牲。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鄧萍(1908—1935),大安區涼高山人,1926年考入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與彭德懷、滕代遠等發動平江起義,創建工農紅軍第五軍,任參謀長、軍事委員會書記。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攻占遵義時犧牲。
農民運動帶頭人李仲權(1901—1928),今自流井區仲權鎮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建了雙石鋪農民協會,建立了中共雙石鋪黨支部,任支部書記,開展了抗稅、抗糧鬥爭。1928年3月17日李仲權被捕,19日在宜賓大觀樓英勇就義。
豫南七縣革命政權創建人之一的范易(1902—1928),富順縣永年鎮人。1921年到法國留學,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5月回國後到豫陝地委工作,任過開封地委書記、鄭州市委書記、河南省委委員等職,創建了紅色政權豫南革命委員會。1928年3月18日領導武裝暴動時英勇犧牲。
鹽場工人運動的先驅肖鳳階(1902—1929)、方士廷(1910—1929)。肖鳳階,富順縣兜山鎮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秋到自流井鹽場從事工人運動,歷任自貢總工會委員、中共大墳堡區委委員兼機車支部書記等職。方士廷,內江凌家場人,1927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與肖鳳階一起從事工人運動。
1929年8月,肖、方參加了“自貢全體鹽業工人總同盟罷工”鬥爭,8月10日被叛徒告密被捕,8月21日英勇犧牲。
中共自貢黨組織創建人劉遠翔(1898—1933),四川岳池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受黨組織派遺來自流井建立了自流井特別支部委員會,劉遠翔任書記,領導了兩次鹽場工人大罷工。1932年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因叛徒出賣被捕,1933年8月18日在濟南英勇就義。
紅岩烈士江姐江竹筠(1920—1949),今大安區大山鋪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在重慶市委工作,1947年協助發行重慶市委機關報《挺進報》,1948年到川東開展武裝鬥爭,同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威武不屈,同敵人進行了頑強鬥爭,1949年11月14日英勇就義。
中共富順縣委第一任書記陳澤煌(1901—1930),大安區馬衝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富順縣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參加了劉伯承指揮的(富)順瀘(州)起義。1928年春任川南特委書記,領導了川南地區最大規模的南溪農民暴動。1930年被捕,在重慶通遠門外英勇就義。
有在抗美援朝著名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烈士曾平章劉新民、葉銀和。
曾平章(1924—1952),富順縣安溪鎮人,1949年12月入伍,任班長,上甘嶺戰役中,曾平章所在連奉命堅守主峰五聖山。曾平章連續負傷三次,仍指揮全班戰士英勇殺敵,打退敵人兩個排一個班的五次進攻。彈藥打完後,曾平章手持爆破筒躍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守住了陣地,共殲敵70餘人。被部隊追認為共產黨員,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立一等功。
葉銀和(1921—1952),榮縣同心鄉人,1950年3月參軍入朝作戰,1952年10月,葉銀和所在連奉命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作戰中,葉銀和以319顆手榴彈、29顆手雷,同全班打退敵人2個連1個營的13次衝鋒,葉銀和個人殲敵174名。11月5日英勇犧牲,立一等功。
劉新民(1930—1951),大安區人,1949年12月參軍,1951年入朝作戰,任衛生員。1951年10月3日,在上甘嶺天德山戰鬥中,劉新民一人搶救了20餘名傷員。一條大腿被炸斷後,以驚人的毅力,拉響手榴彈向敵人滾去,與敵人同歸於盡,立一等功
身撲敵堡的鐘蔚平(1938—1962),大安區人,1961年入伍。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鐘蔚平兩處負傷,仍堅持戰鬥。為部隊衝鋒打開通道,鐘蔚平撐起負傷的身子猛撲向地堡,用手榴彈將地堡炸掉。4次受傷身殘肢斷後,仍高唱戰歌,鼓舞戰友們衝鋒。部隊追認鐘蔚平為共青團員,立一等功。
捨身救人的扳道員彭新明(1954—1987),自流井區人,1977年參加工作,任舒坪車站扳道員,4次危急關頭搶救7人生命。1987年10月31日為搶救背小孩的老太婆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