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12月,由2個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2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組成。學科領域包括: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生態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12月,由2個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2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組成。學科領域包括: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生態學。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12月,由2個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2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5個):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實驗室、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實驗室、數據分析與套用實驗室 國際研究機構(9個):中韓海洋科學共同研究中心、中國-印尼海洋與...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重點發展大洋氣候觀測技術,圍繞對我國氣候具有重要影響的印度洋、太平洋、南大洋和中國近海開展現場水文和氣象觀測,著重研究海洋動力和熱力過程在不同尺度氣候變化中的作用與機制,從海-氣相互...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島海岸帶研究中心以海岸過程與機理、海島海岸帶綜合管理為主要研究方向,堅持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基於海島海岸帶調查、監測與評估,認知海島海岸帶系統過程及機制,發展海島海岸帶綜合管理技術與方法。研究...
李鐵剛 李鐵剛,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人物履歷 李鐵剛,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工程中心(1個):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所屬研究部門(7個):船舶管理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動力過程與衛星海洋學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系統與生物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硬體設施 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
它的成立,對進一步拓展中國—東協海洋交流合作、加強北部灣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南海海洋權益,以及促進區域海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自然資源部和廣西共建第四海洋研究所,將極大提升廣西海洋科技力量...
從事海洋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研究,是海洋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資本、生態補償、生態保護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工作崗位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生態資產與補償團隊帶頭人。教育經歷 曾經就讀於龍洞...
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聲學與遙感實驗室主任,國家某重大專項海洋聲學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某新重大專項總體組成員、軍委科技委國防科技創新特區主題組專家、海洋信息感知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客座專家、部數字海洋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海洋底質聲學、海洋地球物理探測與技術方法研究。周建平,1974年11月出生,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海洋底質聲學、海洋地球物理探測與技術方法研究。超慢速擴張洋中脊熱液...
《自主星載高度計海面測高在軌絕對定標關鍵技術研究》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周興華、楊磊、穆博、付延光、張化疑、周東旭、梁冠輝、唐秋華、彭海龍、宋慶君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
王春生,男,漢族,1964年3月生,九三學社社員,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先進事跡 王春生長期堅守海洋科研工作第一線,參加我國30多個航次調查,8次擔任首席科學家,11次...
2017年11月,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與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於海洋二所成立平台海洋標準物質行業分庫,雙方將聯合開展海洋領域標準物質研發工作,並在相關國際組織積極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海洋領域標準物質及計量技術的研究與...
2019年11月,為最佳化整合構建部科技創新平台,自然資源部對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實驗室的評估結果為通過。發展歷史 2002年,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重點實驗室成立。以海洋一所原海洋地質研究室為基礎,最佳化組合了海洋一所其它部門的海洋地質與地球...
海洋研究院以認知海洋、資源環境保護和利用、全球變化治理及海洋安全等為目標,組建了物理海洋、化學海洋、深海生物、海洋生態、和海洋技術等多個研究團隊。海洋研究院組織跨學科研究團隊對海洋奧秘開展全面探索,致力於開展海洋綜合過程觀測、...
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與可持續利用為主線,重點建設海洋生物與醫藥研究中心、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海洋先進材料與智慧型感測器研究中心和船海裝備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
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機構設立 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
同時,該館還作為開放性合作平台與台灣海洋生物博物館,廈門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珊瑚礁全球變化生物與生態學,礁區生物人工繁育等研究。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珊瑚保育館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依託多箇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以及...
教育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提供支持,主要依託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農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五家科研機構,是國家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鯨豚展館其主要目的是向廣大人民呈現海洋生物的原始風貌,感受海洋生物的神奇與魅力,增進大眾對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保護意識。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研究 科研成就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鯨豚展館”是我國第一家以...
等(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推薦,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直屬單位等起草)、制定《固體礦山地質工作規程》(由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推薦並起草)、制定《礦山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指標及計算方法》(由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
其中,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潘德爐、李家彪、陳大可,國家衛星海洋套用中心的蔣興偉等入選第一梯隊人員名單;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柴扉、方銀霞等入選第二梯隊人員名單;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胡利民,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胡...
張占海,男,1962年4月出生,研究員。現任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人物履歷 1984年到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工作,2000年6月任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2001年4月任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2003年4月任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2007...
組織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擬訂城鄉規劃政策並監督實施。組織擬訂並實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畫。負責土地、...
負責海區海洋礦產、油氣、海洋能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和海上測繪活動的監管。五是承擔海區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承擔海區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工作。負責海區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的監督管理。監督檢查海區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施、海洋生態...
“向陽紅18”船可實現的科學目標包括:海洋動力過程和災害性海洋觀測;大洋環流與氣候變化;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探測;海洋礦物資源、生物資源和基因資源開發;海洋生態系統和碳循環研究;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海洋工程勘察;海...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目錄 1 個人經歷 2 獲獎 3 人物事跡 4 人物評價 韓喜球個人經歷 編輯 韓喜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作為中國大洋科考的第一位女首席,她的名字已經跟大洋科考、熱液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