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

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

《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是由黃賢金主編,葛揚金曉斌、鐘太洋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1年5月17日出版的iCourse·教材。該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地理類、環境類、經濟類、管理類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人士參考。

該書分十章,不僅在體系上繼承了前版的主要內容及邏輯體系,而且在內容上進一步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以及中國國家戰略的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
  • 作者:黃賢金主編,葛揚、金曉斌、鐘太洋副主編
  • 類別:iCourse·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7日
  • 頁數:23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60176
  • 字數:370千字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該書由主編、副主編共同完成修訂大綱。參與修訂的人員如下:第一章,黃賢金、鐘太洋、周峰;第二章,鐘太洋、黃賢金、漆信賢;第三章,黃賢金、周艷、宋婭婭;第四章,葛揚、許亞芬、蔣昀辰;第五章,賴力、沈曉艷、漆信賢;第六章,葛揚、王棋;第七章,黃偉、金曉斌;第八章,杜超、周寅康、賴力;第九章,黃賢金;第十章,徐婷、周寅康。南京大學博士生仲天澤對論文文獻、圖表等方面進行了補充、修訂與完善。最後由南京大學黃賢金、鐘太洋定稿。
該書修訂得到了“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建設項目支持,還得到了南京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資助與支持。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在第一版、第二版編輯出版中付出了勞動,為該書修訂奠定了基礎。南京農業大學王萬茂教授、唐焱教授、河海大學施國慶教授、安徽農業大學於忠祥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方斌教授等“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審定專家對該書的修改完善提出意見。中國科學院大學沈鐳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金建君教授為該書審稿。
2021年5月17日,《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該教材共十章,按照“總論—分論—綜論”的邏輯思路,針對自然資源系統性特徵,闡述了自然資源經濟問題,分析了中國自然資源經濟問題的主要特徵及應對路徑;針對自然資源類型差異,就耗竭資源、再生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的理論、方法,以及有關實踐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介紹了自然資源經營、自然資源安全等內容。

教材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一、 自然資源的概念
二、 自然資源的分類
三、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研究體系
一、 研究對象
二、 研究內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在學科中的地位
五、 相關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自然資源觀與自然資源經濟問題
一、 典型自然資源觀的發展及比較
二、 自然資源觀與自然資源經濟問題的關係與演變
三、 自然資源經濟問題分析
四、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及其理論內涵
第四節 區域發展戰略與自然資源經濟問題
一、 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約束
二、 區域發展戰略對自然資源經濟問題的影響
三、 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及其制度意義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自然資源稀缺:從極限增長到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自然資源需求
一、 自然資源需求的概念與影響因素
二、 自然資源需求的趨勢與特徵
三、 人口增長與自然資源需求
四、 經濟發展(結構調整)與自然資源需求
五、 技術進步與自然資源需求
第二節 自然資源供給
一、 自然資源供給及其趨勢與特徵
二、 自然供給
三、 經濟供給
第三節 自然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
一、 自然資源優勢
二、 自然資源優勢度評價
三、 自然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
第四節 自然資源稀缺性
一、 自然資源稀缺性的表征
二、 自然資源稀缺性的度量
三、 自然資源稀缺性的影響
四、 自然資源稀缺性與替代資源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
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二、 可持續發展:緩解自然資源稀缺程度的途徑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
第一節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提出及其內涵
一、 承載力概念源起與演變
二、 資源環境人口與經濟承載力
三、 以指標體系為核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
四、 以土地開發強度為特徵的承載力
五、 基於適宜性及供給能力的資源環境承載力
六、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內涵與特徵
七、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展望
第二節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
一、 國內外研究進展
二、 基於共軛角力理論的區域資源環境與生產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機理
三、 基於共軛角力機制的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DENS模型
第三節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
一、 主要原則
二、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內容
三、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細則
第四節 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案例
一、 研究區概況
二、 研究方法
三、 土地開發均衡度評價結果分析
四、 土地開發限度評價結果分析
五、 主要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自然資源產權:從公地悲劇到可持續利用
第一節 自然資源產權
一、 自然資源產權的內涵
二、 自然資源產權的結構
三、 我國自然資源產權
第二節 公地悲劇及其產權成因
一、 “公地悲劇”
二、 公地悲劇產生的產權成因分析
第三節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產權制度
一、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產權制度特徵
二、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產權制度改革
第四節 蓄洪區排水權構建及其安排
一、 排水權內涵及特徵
二、 國內外排水權實踐及比較
三、 排水權空間配置的定價原理及方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自然資源核算:從外延擴張到內涵增長
第一節 自然資源價值觀
一、 自然資源價值觀的演變
二、 自然資源價值構成
第二節 自然資源核算方法及套用
一、 自然資源核算概述
二、 實物量核算
三、 物質流核算
四、 價值量核算及其套用
第三節 自然資源占用成本與綠色經濟核算
一、 自然資源利用及外部性占用成本
二、 綠色經濟核算及方法
三、 中國綠色GDP核算及其特徵
四、 區域經濟成長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自然資源利用:從一個地球到循環經濟
第一節 宇宙飛船理論
一、 宇宙飛船理論的提出
二、 宇宙飛船與資源配置
第二節 資源配置的經濟學分析
一、 代際公平與資源配置
二、 效率保障與資源配置
三、 報酬遞減與自然資源配置
四、 資源替代與自然資源配置
第三節 循環經濟型自然資源利用
一、 自然資源節約與循環經濟
二、 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
三、 循環型資源利用模式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耗竭資源:從過度占用到代際均衡
第一節 耗竭資源概念與基本特徵
一、 耗竭資源的概念
二、 耗竭資源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耗竭資源的開發利用決策
一、 耗竭資源開發利用決策的基本原則
二、 耗竭資源開發利用決策的依據
第三節 耗竭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一、 耗竭資源持久利用模式
二、 我國耗竭資源的短缺與可持續利用
三、 耗竭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再生資源:從掠奪利用到永續利用
第一節 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一、 再生資源的概念
二、 再生資源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決策
一、 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決策的基本原則
二、 再生資源價值評價
三、 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決策的依據
第三節 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一、 再生資源持續利用模式:以漁業資源為例
二、 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以東太湖圍網養殖為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自然資源經營:從保護依賴到經營增值
第一節 自然資源經營的內涵及特徵
一、 自然資源經營的內涵
二、 資源經營的特徵
第二節 自然資源資產與資源經營方式
一、 自然資源資產及其特徵
二、 自然資源經營模式分析
第三節 主要自然資源類型經營分析
一、 土地經營
二、 景觀經營
三、 保護區經營
四、 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體系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自然資源安全:從亡羊補牢到未雨綢繆
第一節 自然資源安全的概念及特徵
一、 自然資源安全的概念
二、 自然資源安全特徵
三、 自然資源安全與地緣政治
第二節 自然資源儲備
一、 自然資源儲備的概念
二、 重要的戰略性自然資源儲備
三、 自然資源儲備方式
第三節 生態安全
一、 生態安全的概念及特徵
二、 生態安全與自然資源安全
三、 生態安全戰略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一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的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數字課程主要為電子教案和彩色圖片教學資源。
作品名稱
自然資源經濟學(第三版)數字資源
作者
黃賢金
出版發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5月
項目策劃
楊俊傑
技術編輯
李翠玲

教材特色

一是結合中國道路,進一步豐富了自然資源經濟學相關理論。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自然資源用途管制”等新的內涵,為此,書中進行了闡述和補充。例如,第一章第三節補充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及其理論內涵”等方面的內容,以及第一章第四節補充了“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及其制度意義”的內容等。
二是豐富了中國自然資源經濟制度實踐或改革構想。中國自然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制度、資源產權作用凸顯(如排水權、用水權、用能權等)、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推進及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都為自然資源經濟學教材的完善提供了實踐案例,為此,該書進一步充實了有關內容。基於META分析方法,分別闡述了中國國內外有關水資源價值、森林資源價值等方面的研究情況,並評估了中國水資源及森林資源的價值。
三是體現了中國重大自然資源政策改革的方向。中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自然資源統一管理體制改革、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重大命題。為此,該書通過補充相關案例,結合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豐富對於自然資源需求與供給的特徵認知的分析方法的完善;並增強了對於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內容的有關闡述。該書還進一步突出基於綠色發展的集約利用、循環利用、低碳利用等資源可持續利用模式及分析。
四是體現了全球化發展及全球認知的自然資源經濟制度創新需要。全球及中國資源戰略進一步發展,在全球化體系下,全球資源利用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得中國國家的資源戰略體系及格局也在調整。該教材基於全球視角開展自然資源經濟問題的認知與研究,包括從全球視角進一步探討生態安全等問題。

作者簡介

黃賢金,農業資源經濟與土地利用管理專業博士,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副院長。黃賢金教授主要從事土地經濟與政策、土地利用與規劃、資源環境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
葛揚,經濟學博士後,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金曉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與主要研究興趣:土地利用與國土整治;土地利用變化過程與效應。
鐘太洋,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圍繞土地政策、鄉村地理、食物地理幾個方面開展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