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概論(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自然科學概論》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科學概論 
  • 作者:婁兆文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1日
  • 頁數:223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34872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史實為基礎,以歷史進程為線索,以學科為主線,側重介紹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介紹部分重要學科領域的歷史與現代發展狀況,以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自然科學成就和著名科學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現、發明及學說為主要內容,概括地分析和闡明自然科學及其學科的對象、特點、發展規律與歷史作用,粗略地介紹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本書共10章,內容包括緒論及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天文學、地學、數學、系統科學等自然科學的主要學科方向,並提供了部分供教學參考的資料。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自然科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和特徵 1
1.1.1 科學的概念和特徵 1
1.1.2 技術的概念和特徵 2
1.1.3 科學與技術的關係 3
1.2 自然科學的功能與作用 5
1.2.1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巾的一種歷史現象 5
1.2.2 科學技術既是一種物質力量,又是一種精神力量 6
1.2.3 科學技術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革命力量 7
1.3 自然科學的體系結構與發展趨勢 7
1. 3.1 科學和技術的形成與發展 7
1.3.2 現代自然科學的體系結構 8
1.3.3 現代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趨勢 9
1.4 科學結構的革命——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走向統一 10
1.4.1 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不同特點 10
1.4.2 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分離 11
1.4.3 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統一的基礎 11
1.4.4 對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統一的理解 12
1.4.5 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走向統一的途徑 12
第2章 物理學 14
2.1 物理學的學科特點與研究方法 14
2.1.1 物理學簡介 14
2.1.2 物理學的學科特點 14
2.1.3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16
2.2 物理學革命的背景及其發展模式 17
2.2.1 物理學革命前夜的三大發現 17
2.2.2 物理學革命前夜飄蕩在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 18
2.2.3 物理學革命進行曲——物理學發展模式 19
2.3 相對論的建立及其時空觀上的革命 21
2.3.1 狹義相對論的建立 21
2.3.2 狹義相對論及其所引出的全新的觀念 24
2.3.3 廣義相對論簡介和意義 29
2.4 量子力學的發展及其全新的物理概念 31
2.4.1 能量子、波粒二象性與測不準原理 31
2.4.2 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33
2.4.3 量子力學的意義及其引起的思想爭議 36
2.5 物質結構基本單元的理論及其套用 38
2.5.1 物質結構的基本單元及相關理論簡介 38
2.5.2 重核裂變及其核子彈與核反應堆 43
2.5.3 輕核聚變及其氫彈與核聚變的套用展望 46
第3章 化學 51
3.1 化學的基本知識 51
3.1.1 化學的基本概念 51
3.1.2 化學的萌芽 51
3.1.3 化學的中興 52
3.1.4 化學的作用 54
3.1.5 化學的學科分類 55
3.2 現代化學理論 56
3.2.1 原子結構與元素學說的新發展 56
3.2.2 現代化學鍵理論與量子化學 60
3.2.3 現代化學動力學理論 64
3.3 現代實驗和分析化學方法 68
3.3.1 光學分析法 68
3.3.2 電化學分析法 69
3.3.3 色層分析法 69
3.3.4 現代結構化學與X射線衍射法 71
3.4 現代化學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75
3.4.1 現代化學的發展特點 75
3.4.2 現代化學的發展趨勢 76
第4章 生命科學 79
4.1 生命科學概述 79
4.1.1 生命科學的基本概念 79
4.1.2 生命科學發展簡史 79
4.1.3 生命科學的學科分類 82
4.2 生命科學的研究方法 83
4.2.1 科學觀察 83
4.2.2 假說和實驗 84
4.2.3 模型實驗 84
4.3 現代生命科學理論與套用 85
4.3.1 細胞與細胞克隆 85
4.3.2 基因與基因工程 89
4.3.3 人類遺傳與優生 97
4.3.4 致病微生物與人體免疫 100
4.3.5 生物多樣性與保護 103
4.4 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106
4.4.1 現代生命科學不斷向微觀方向深入 106
4.4.2 現代生命科學繼續向巨觀方向發展 107
4.4.3 現代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滲透融合 107
4.4.4 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的統 108
4.4.5 現代生命科學與社會進步密切相關 108
第5章 天文學 109
5.1 天文學概述 109
5.1.1 研究天文學的意義 109
5.1.2 研究對象和領域 109
5.1.3 天文學的研究方法與手段 110
5.1.4 天文學的學科分支 110
5.1.5 天文學的發展歷程 110
5.1.6 天文學發展展望 111
5.2 宇宙 111
5.2.1 宇宙年齡 112
5.2.2 宇宙的產生 112
5.2.3 宇宙的層次結構 113
5.2.4 宇宙物質多樣性 113
5.3 星系 114
5.3.1 星系的相關定義 114
5.3.2 星系的特徵 115
5.3.3 主要星系類型 115
5.4 銀河系 116
5.4.1 形狀 116
5.4.2 特徵 116
5.4.3 銀河系的未來 116
5.5 太陽系 117
5.5.1 軌道概述 117
5.5.2 結構和組成 117
第6章 地學 121
6.1 地球環境系統 121
6.1.1 太陽及其運動 121
6.1.2 月球及其運動 124
6.1.3 地球及其運動 126
6.2 地球演化的假說 127
6.2.1 大陸漂移說 127
6.2.2 海底擴張說 128
6.2.3 板塊構造說 130
6.3 地球的圈層構造 132
第7章 數學 133
7.1 數學發展史概要 133
7.1.1 古代數學發展簡史 133
7.1.2 近現代數學發展簡史 135
7.2 數學分支領域介紹 137
7.2.1 代數學範疇 137
7.2.2 幾何學範疇 138
7.2.3 分析學範疇 140
7.3 20世紀數學發展的特點 142
7.3.1 20世紀數學研究的特點 143
7.3.2 20世紀數學套用的特點 147
7.3.3 21世紀數學展望 149
7.4 套用類數學分支介紹 150
7.4.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 151
7.4.2 運籌學 152
7.4.3 計算數學 154
7.4.4 模糊數學 155
7.5 數學問題介紹 157
7.5.1 地界四大數學難題 157
7.5.2 近代三大數學難題 158
7.5.3 七大千年數學難題 161
第8章 系統科學 165
8.1 概述 165
8.1.1 古今系統思想概述 165
8.1.2 系統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167
8.2 系統的結構和分類 176
8.2.1 系統的概念 176
8.2.2 系統的結構與子系統 177
8.2.3 系統的層次 178
8.2.4 結構效應與整體湧現性 179
8.2.5 系統的分類 180
8.3 系統的環境、邊界、特性、功能 180
8.3.1 系統的環境 180
8.3.2 系統的邊界 181
8.3.3 系統的開放性與封閉性 182
8.3.4 系統的功能 183
8.4 系統的狀態、演化 184
8.4.1 系統的狀態 184
8.4.2 系統的演化 184
8.5 系統的模型方法 186
8.5.1 系統的原型和模型 186
8.5.2 系統的數學模型 186
8.5.3 基於電腦程式的系統模型 187
第9章 發展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 189
9.1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 189
9.1.1 天文學 189
9.1.2 數學 190
9.1.3 醫藥學 191
9.1.4 農學 192
9.1.5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 193
9.2 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 194
9.2.1 社會歷史原因 195
9.2.2 中國傳統文化及科學自身的原因 197
9.3 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198
9.4 從迎接新技術革命到走科技自主創新之路 201
9.4.1 我國面臨的新挑戰 201
9.4.2 藉以起飛的好機會 202
9.4.3 迎接新挑戰 203
第10章 課餘閱讀材料 206
10.1 關於原子是否存在的爭論 206
10.2 在發現電子道路上的遺憾 210
10.3 普朗克的“悲劇” 212
10.4 製造永動機夢想的破滅 216
10.5 明代數學的停滯 219
10.6 王夫之的物質不滅思想為什麼沒有發展為物質不滅原理 220
後記 2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