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與生態建設》是2006年8月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作者: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
- ISBN:9787502941673
- 頁數:517
- 定價:80.00元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8
- 裝幀:簡裝本
《自然地理學與生態建設》是2006年8月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
《自然地理學與生態建設》是2006年8月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1...
注意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對自然地理系統進行研究,注重人類對環境作用的後果,並由此而發展了生態地理學、景觀生態學等。套用 運用自然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參與解決農業生產、工程建設、資源開發利用、地理環境污染和治理等問題,由此而發展了套用氣候學、套用地貌學、資源地理學、環境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套用性分支學科。
乾旱區自然地理等課程。曾任國家*首屆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中國冰川凍土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幹旱區地理建設委員會委員。代表性的著作有:《自然地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綜合自然地理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中國地理》(第三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青海省自然地理與環境過程重點實驗室組建於2009年,2012年獲批建立,依託單位為青海師範大學。主管單位為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研究方向 (1)高原環境演化與全球變化 (2)高原現代環境過程 (3)高原生態系統變化與自然保護 (4)青藏高原水資源管理與理論 發展歷史 青海省自然地理與環境過程重點實驗室於2012年獲批建設,...
完善地理學、生態學深度融合服務實驗室主體研究方向的技術和理論體系,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科研成果明顯增多。立足青海省“一優兩高”發展戰略,解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等領域中的重大科技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區域一流學科(地理學)建設的支撐作用明顯提升。大幅度提高對外合作交流的層次和頻率,加快...
11.3綜合自然地理學為城市建設服務的套用 11.4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11.5旅遊開發與管理研究 11.6區域開發研究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外國人名姓氏英(俄)漢對照 附錄二漢英(俄)對照專業辭彙 教材特色 本書內容系統全面,邏輯嚴謹,脈絡清晰,文字流暢,難易程度適中。在綜合了國內已經出版的同類教材的...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西北乾旱區有關資源環境與區域協調發展問題,尤其是河西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的理論與套用研究,注重資源開發利用的環境效應和內陸河流域的水—生態—經濟系統耦合研究。對河西乾旱區現代氣候變化和生態與水土資源相關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世紀30年代以後,地理學逐漸向參與經濟工作過渡,西方的套用地理學和蘇聯的建設地理學應運而生。近代地理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許多成果,並形成了3種傳統和3個學派。 生態傳統與環境學派 早期的近代地理學是從生態觀點出發,將人作為地球表面的一個因素看待,代表人物是德國F.拉采爾。拉氏的《人類地理學》...
全書共六部分22章,重點介紹現代地理學思想、地理環境效應的研究、城市化和城區的水文水環境效應的研究、重金屬污染在內的土壤退化、河口潮灘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濕地的生態建設、沙漠與黃土過程的再研究與金沙江下段(石鼓—宜賓)多次襲奪貫通東流的研究。本書專供地學各院系培養研究生,也可作為地學各院系師生的...
具體包括自然地理、區域地理、水文與水資源、氣候與環境變化、乾旱區生態及其生態系統建設與植被恢復、資源開發與利用、氣象災害與防治,以及乾旱區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乾旱區資源環境研究重大科學問題即綠洲生態系統與演化機制、綠洲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發展,...
選取環境生物地球化學、第四紀年代學、退化土地生態重建等作為突破口,鞏固和全面實現國內領先水平,爭取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在5年內爭取在國際SCI刊物發表論文數量從每年25篇增加至50篇左右,70% SCI論文發表在相關學科影響因子前50%的刊物上,在各相關學科最高水平刊物發表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吸引國內外著名人才,建設高...
1949年林超代表中國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參加國際地理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為中國在國際地理學界爭得了應有的地位,從此中國成為國際地理聯合會的正式成員。榮譽成果 新中國成立以後,林超對自然地理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時逢從蘇聯傳入綜合自然地理學思潮,大規模的國家建設也需要對自然地理條件作綜合研究,於是逐漸形成一門...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生態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科教學地理、風景園林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地理學 省級重點學科(2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省級一流學科(1個):地理學(與喀斯特研究院聯合獲批)教學建設 ...
生態系統變化模擬與監測方向 利用遙感數據監測區域生態格局的變化,研究人類活動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機理,建立區域生態系統動態模型。開展生態模擬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內容:●東北地區濕地與植被動態監測技術體系標準化研究。●濕地和植被資料庫建設。●森林植被全球變化回響研究。植物修復技術研究方向 主要圍繞吉林西部草地...
學科建設 人才培養 一、本科生教學 (一)專業介紹 地理科學專業(師範類)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地理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教師基本技能和良好的野外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師資人才,同時為社會培養本專業相關套用型人才。課程設定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和地理教學方法等,同時...
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經濟地理學、遙感信息科學與技術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區域經濟學和生態學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及對應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課程教學論(地理)、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等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
地理學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三輪(2012年)學科評估中位居第九名,地理學、生態學在全國第四輪(2017年)學科評估中分別進入B+、B-的行列,同年,地理學進入福建省“高峰學科”建設行列。學院形成比較完備的學科和支撐體系。擁有地理學、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
由水系和濕地所構成的水空間是山地城市生態系統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源和環境載體。而當前山地城市水空間建設難以因循自然水文過程、契合自然生態環境,其在規劃中最大的缺失,是缺乏對水空間所依存的生態水文過程的理解和預測。針對該問題,本項目擬運用生態水文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圍繞山地城市水空間生態水文發生機制中的生境...
培養能夠在教學科研單位、政府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全球變化、環境保護、資源開發與利用、災害監測與管理、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旅遊規劃、城鄉規劃、區城發展、地理信息技術開發與套用、國防建設等與地理科學有關的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套用及管理的專門人才。學校制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各高校應根據培養目標以及自身辦...
鄉村地理學的傳統研究內容是鄉村聚落地理或稱村落地理以及農業地理。現在研究領域已經擴大到許多其他的方面,例如鄉村地區的發展和建設,鄉村人口的變化,鄉村環境,鄉村產業結構、勞動、職業及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鄉村的居住、交通、服務供應、文化教育等。鄉村地理學把鄉村作為整體,從區域性、綜合性的角度,研究其...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地理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地理科學 省級精品課程:自然地理學 學生成績 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先後有50餘人在全國高校地理師範生教學技能比賽、華南地區地理文化大賽、海南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學科建設 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
這種環境變化與資源、災害及生態問題有怎樣的聯繫?此時此地的環境變化對彼時彼地的環境有何影響?這些一直是自然地理學者關注的問題。在黨中央提出以“五個統籌”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之後,社會對於回答這些問題的要求更為迫切。編輯推薦 該書是2004年7月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的“土地變化科學與生態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教材建設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然地理教研室出版的主要教材有:陳傳康、潘樹榮、伍光和,《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王恩涌,《文化地理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獲1996年教委一等獎,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陳傳康、黎勇奇,《地球科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陳傳康、伍光和、李昌文,《...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於2006年,前身是1921年竺可楨教授創建地理系,素有中國地理學搖籃的美譽,經過90多年的發展,該院的學科體系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地理學的範圍,擴展到地理、海洋、環境、城市規劃等領域,在國家的基礎研究、地表和海洋資源開發、環境與生態建設、城市化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學院積極進行本科教學工程建設。《自然地理學》課程獲得山東省高等學校基礎學科專項資助,擁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概論》、《經濟地理學》、《遙感概論》6門校級精品課程和1個校級《需求導向型GIS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自然地理學》課程為校級網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