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 作者:嚴賢春,李登飛
  • 出版時間:2024年5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8445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較為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在探討生態旅遊基本理論、自然保護區與生態旅遊的基礎上,提出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四體策略、規劃設計方法及管理策略,分析四川自然保護區現狀及生態旅遊開發與補償機制,並對臥龍自然保護區和光霧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開發進行了系統研究。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生態旅遊基本理論1
1.1 生態旅遊的興起與發展1
1.1.1 生態旅遊的興起1
1.1.2 生態旅遊的發展1
1.1.3 生態旅遊的原則2
1.2 生態環境倫理觀與可持續發展2
1.2.1 中國古代的生態倫理思想3
1.2.2 西方生態環境倫理觀的發展3
1.2.3 生態旅遊應遵循的環境倫理觀的原則4
1.2.4 生態旅遊中環境倫理觀的規範5
1.2.5 可持續旅遊5
1.3 生態旅遊的生態學基礎理論6
1.3.1 生物多樣性6
1.3.2 生態位7
1.3.3 景觀生態學8
1.3.4 恢復生態學9
1.3.5 生態美9
1.4 生態旅遊的旅遊學基礎理論10
1.4.1 旅遊經濟學10
1.4.2 生態旅遊系統10
1.5 生態旅遊的其他基礎理論12
1.5.1 循環經濟原理12
1.5.2 地域分異規律13
1.5.3 社區參與相關理論14
1.5.4 涵化理論15
1.6 生態旅遊補償的基礎理論15
1.6.1 公共產品理論15
1.6.2 外部性理論15
1.6.3 生態價值論16
1.6.4 博弈論16
第2章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旅遊18
2.1 自然保護區的興起與發展18
2.1.1 國外自然保護區的發展18
2.1.2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發展18
2.2 自然保護區類型21
2.2.1 世界自然保護區21
2.2.2 我國自然保護區21
2.3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研究22
2.3.1 國外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研究22
2.3.2 國內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研究22
2.4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旅遊開發22
2.4.1 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價值23
2.4.2 生態旅遊對自然保護區的促進23
2.5 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公園建設24
2.5.1 國家公園的概念和內涵24
2.5.2 國家公園建設是自然保護與旅遊開發的方向24
2.5.3 國外國家公園建設與發展25
2.5.4 國內國家公園研究簡況25
2.5.5 國家公園試點建設26
2.5.6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27
第3章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四體策略28
3.1 主體策略——生態旅遊者28
3.1.1 生態旅遊者概述28
3.1.2 生態旅遊者形成的客觀條件29
3.1.3 生態旅遊者形成的主觀條件30
3.1.4 生態旅遊者的培養31
3.1.5 生態旅遊客源市場分析31
3.1.6 生態旅遊的市場開拓34
3.1.7 例證研究——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市場行銷36
3.2 客體策略——生態旅遊資源38
3.2.1 生態旅遊資源的概念及類型38
3.2.2 生態旅遊資源的評價與構建39
3.2.3 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利用40
3.2.4 例證研究——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資源調查與評價40
3.3 媒體策略——生態旅遊業45
3.3.1 生態旅遊業概述45
3.3.2 生態旅遊業的產業特徵46
3.3.3 生態旅遊業的結構體系47
3.3.4 生態旅遊業的運作50
3.4 載體策略——生態旅遊環境及保護53
3.4.1 生態旅遊環境概述53
3.4.2 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和調控55
3.4.3 生態旅遊與環境保護59
第4章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與設計62
4.1 規劃設計基礎62
4.1.1 生態旅遊規劃設計的理念62
4.1.2 生態旅遊園區開發條件評價63
4.1.3 生態旅遊開發的SWOT分析64
4.1.4 生態旅遊設施的開發設計67
4.1.5 例證研究——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功能定位與旅遊功能區劃68
4.2 規劃設計模式70
4.2.1 核心區71
4.2.2 緩衝區71
4.2.3 試驗區71
4.3 形象設計與建設72
4.3.1 生態旅遊形象的概念及內涵72
4.3.2 形象設計72
4.4.3 品牌建設73
4.3.4 形象傳播73
4.4 社區參與設計74
4.4.1 發現74
4.4.2 願景74
4.4.3 設計74
4.4.4 交付75
4.4.5 再發現75
4.5 產品開發與設計75
4.5.1 旅遊產品的含義75
4.5.2 旅遊產品的構成要素76
4.5.3 旅遊產品的特徵76
4.5.4 旅遊產品體系76
4.5.5 旅遊產品開發原則77
4.6 線路設計78
4.6.1 生態旅遊線路開發設計基礎78
4.6.2 例證研究——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旅遊產品與線路規劃79
第5章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82
5.1 生態旅遊管理概述82
5.1.1 生態旅遊管理的特徵82
5.1.2 生態旅遊管理的主體與手段82
5.2 生態旅遊的標準化管理83
5.2.1 我國的標準體系83
5.2.2 生態旅遊組織的標準化工作84
5.3 生態旅遊法治化管理84
5.3.1 生態旅遊契約管理84
5.3.2 生態旅遊違約責任的處罰85
5.3.3 生態旅遊經營者違規行為的處罰85
5.3.4 生態旅遊投訴及其處理86
第6章 四川自然保護區與生態旅遊開發88
6.1 四川生態旅遊開發88
6.1.1 四川生態旅遊資源圈層分布特徵89
6.1.2 四川生態旅遊資源分區及評價90
6.1.3 四川生態旅遊特徵93
6.2 四川自然保護區現狀96
6.2.1 自然保護區96
6.2.2 省級自然保護區98
6.2.3 地市級自然保護區100
6.2.4 縣級自然保護區102
6.3 四川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現狀104
6.3.1 生態旅遊者人口學特徵105
6.3.2 生態旅遊者行為學特徵106
第7章 四川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補償機制研究111
7.1 旅遊生態補償的概念體系111
7.1.1 生態補償及相關概念111
7.1.2 生態補償機制的概念112
7.1.3 旅遊生態補償的概念113
7.2 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補償機制系統構建113
7.2.1 旅遊生態補償的主體116
7.2.2 旅遊生態補償的原則116
7.2.3 旅遊生態補償的對象117
7.2.4 旅遊生態補償的方式118
7.2.5 旅遊生態補償標準的核算119
7.3 四川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補償研究120
7.3.1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121
7.3.2 支付意願及額度分析122
7.3.3 旅遊生態補償模式總結123
7.3.4 四川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補償存在的問題125
7.3.5 四川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補償管理對策127
7.3.6 例證研究——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補償現狀研究130
第8章 案例研究1——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140
8.1 研究地區概述140
8.2 自然資源評價141
8.3 社區資源及社區參與142
8.3.1 社區狀況分析142
8.3.2 社區參與社區共管143
8.4 生態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143
8.4.1 生態旅遊資源分類143
8.4.2 生態旅遊資源評價146
8.5 生態旅遊市場分析及行銷148
8.5.1 生態旅遊市場分析148
8.5.2 生態旅遊市場行銷150
8.5.3 行銷形象口號151
8.5.4 市場行銷策略152
8.6 生態旅遊規劃153
8.6.1 生態旅遊區空間布局153
8.6.2 生態旅遊產品規劃設計154
8.6.3 旅遊線路規劃157
8.6.4 環境容量控制159
8.6.5 生態旅遊商品設計162
第9章 案例研究2——光霧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164
9.1 研究區域概況164
9.1.1 區位條件164
9.1.2 自然條件分析166
9.2 生態旅遊資源綜合分析167
9.2.1 旅遊資源調查分類167
9.2.2 主題旅遊資源分析169
9.3 生態旅遊資源評價169
9.3.1 生態旅遊資源評價方法169
9.3.2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170
9.3.3 構建判斷矩陣170
9.3.4 因子權重171
9.3.5 評價指標等級賦分172
9.4 生態旅遊對比分析174
9.5 生態旅遊發展研究175
9.5.1 生態旅遊開發SWOT分析175
9.5.2 生態旅遊戰略與布局178
9.6 生態旅遊產品設計180
9.6.1 生態旅遊項目設計180
9.6.2 生態旅遊產品體系183
9.6.3 生態旅遊線路設計184
9.7 生態旅遊環境保護186
9.7.1 生態環境保護186
9.7.2 環境容量187
9.8 生態旅遊市場行銷189
9.8.1 市場分析189
9.8.2 市場定位189
9.8.3 市場競爭力190
參考文獻191
附錄1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199
附錄2 《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204
附錄3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210
附錄4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221
附錄5 四川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問卷調查2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