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測度與動態變化研究(趙鶯燕創作經濟學著作)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測度與動態變化研究(趙鶯燕創作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測度與動態變化研究》是趙鶯燕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7月。

該書運用旅遊學、生態學、經濟學、統計學等理論與方法,以旅遊生態足跡模型為切入點,探討旅遊發展對區域的影響,提出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戰略,並以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為例,對旅遊者生態足跡進行了實證研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測度與動態變化研究
  • 作者:趙鶯燕
  • 首版時間: 2017年7月
  • 字數:205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提出並闡述了旅遊生態足跡測度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對旅遊生態足跡模型及套用技術指標進行了修正,同時利用修正模型對青海湖自然保護區2000—2015年旅遊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評價了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對促進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旅遊生態足跡測度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自然保護與旅遊發展
第四章 旅遊生態足跡模型及套用技術解析
第五章 基於“國家公頃”旅遊生態足跡模型關鍵指標的修正
第六章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概述
第七章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發展的環境分析
第八章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的動態分析
第九章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
第十章 保護區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
第十一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9.52萬公頃,以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其豐富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和生物資源,被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青海湖自然保護區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地位,同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基於此,如何開發利用及保護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實現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實現青海省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測度與動態變化研究》就採用旅遊生態足跡測度理論深入分析了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品思想

該書運用了旅遊學、生態學、經濟學、統計學等理論和方法,以旅遊生態足跡模型為切入點,探討了旅遊發展對區域的影響,提出了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戰略,並以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為例,對旅遊者生態足跡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一、青海省生態足跡需求與生態承載力供給矛盾尖銳。青海省16年來人均生態足跡增長了近1.77倍,從2000年的0.7016nhm/cap增加到2015年的1.2449nhm/cap,同期,人均生態赤字由0.4655nhm/cap增加到1.5040nhm/cap,呈現出明顯的不斷增長的態勢。同時,青海省2015年人均生態赤字為人均生態承載力的5.8倍,說明青海省的生產與生活等人類活動已經超出了生態承載力供給能力,人與自然的關係緊張。導致青海省生態赤字不斷增加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人口的增長引起生態足跡的上升;二是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與消費結構的變化導致生態需求的增加;三是經濟的發展帶來的物耗、能耗的增加;四是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耕地面積的減少。因此,保護與恢復生態環境是青海省社會經濟發展中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
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業發展的自然環境脆弱。從整個青海省來看,生態承載力相對於生態需求而言,其提高的幅度遠遠低於生態需求的增加,最終導致青海省整體生態赤字不斷增加,青海省社會經濟發展處於弱不可持續狀況。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業的發展是基於青海省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由於總體生態承載力水平較低,導致了能夠支撐旅遊業發展的生態能力弱,支撐旅遊資源開發的能力更是有限,因此,旅遊業發展的自然環境脆弱。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價值不是體現在能產出多少的物質與精神的產品,更不是能產出多少的GDP,而是提供多少的生態服務。由於旅遊業發展的自然環境脆弱,相對於旺盛的旅遊需求市場,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尤為重要。
三、旅遊業是一種生態消耗很大的產業。選擇2015年,青海省旅遊者人均生態足跡為0.0497nhm/cap,青海省居民本底人均生態足跡為1.2449nhm/cap;旅遊者人均生態足跡是本底人均生態足跡的3.99%,旅遊者人均生態足跡對青海省人均生態赤字的貢獻率為2.16%。旅遊是一種對自然資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高消費的生活模式是導致旅遊者生態足跡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從這種高消費模式轉變為一種與環境相協調的、低自然資源和能源消耗、高消費質量的生態文明適度的消費體系,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
四、旅遊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可忽視。旅遊活動是以人為主的活動,是人與自然、文化以及人類生存環境相結合的活動。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環境壓力指數從2001年的3.14增加到2015年的4.80。旅遊生態環境壓力指數的不斷增加,表明旅遊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是難以忽略的,也不是所謂的“無煙產業”,旅遊業必須對環境的變化負責任。降低旅遊活動對生態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有兩個:一是減少旅遊者生態足跡的新增;二是提高旅遊目的地的生態承載力。從生態足跡的角度來說,減小和控制旅遊生態足跡的新增是減小旅遊業對環境影響的主要途徑,然而不能為了減少旅遊生態足跡的產生就限制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活動的開展,因而,旅遊者的規模大小,旅遊開發的程度就必須以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為限制,在技術允許的範圍內,提高生態承載力,降低旅遊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旅遊生態足跡測度與動態變化研究》
2017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0981-3

作者簡介

趙鶯燕,山東省莘縣人,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浙江省高職高專國際商務專業帶頭人。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經濟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決策諮詢工作。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