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共生理論的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劉靜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共生理論的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靜艷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面對環境污染與資源退化日趨嚴峻的現實,自然保護區有著極其獨特而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民間資本的介入,正外部性的權益和外部不經濟性的責任缺乏有效匹配,資本的逐利性導致圈地以及資源過度開發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保護區資源的公共性、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特點,導致保護區生態價值過度損耗甚至貶值。為此,以民間資本介入的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針對現有共生模式中損益性共生行為及非理性組織形式及其產生的負外部性,將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利益相關者置於系統分析的框架中,研究自然保護區利益相關者共生的內在機理,理清各利益主體與生態價值有關的權益和責任邊界;最佳化基於生態價值共創系統的利益相關者共生模式,構建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機制的理論模型,為研究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的市場機制和政府主導下的準市場機制提供理論依據,為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的有效實現提供決策支持。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民間資本介入的自然保護區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護區作為樣本實地調研,獲累計達15萬餘字的訪談錄音文稿和問卷數據等一手資料。套用質性和實證結合的研究方法,解析了自然保護區利益相關者共生的內在機理,最佳化了基於生態價值共創的利益相關者共生模式,構建了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機制的理論模型,開發了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共創行為量表;特別是探索性地套用三方博弈的方法研究利益分配機制,具有一定突破性。 主要成果: (1)擔任國際學術會議大會主席、發表主旨演講、受邀訪問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項目負責人擔任第16屆APacCHRIE Conference大會主席,旅遊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是本屆年會主題;受邀訪問UNWTO就“可持續旅遊”統計進行交流;旅遊可持續發展學術會議上作主旨演講;受邀擔任羊城晚報-財富大講堂主講嘉賓,科普生態價值。 (2)學術論文:在權威CSSCI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篇;在4個國際和4個國內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7篇;其中《酒店生態創新:驅動因素及作用機制——基於紮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獲得2017年中國旅遊研究年會優秀論文獎。 (3)學術專著:基金支持(1)《基於社區視角的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 (中國旅遊智庫高端學術研究文庫)已出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1;(2)《基於生態價值共創的自然保護區利益相關者管理研究》已清樣待印刷 (科學出版社); (4)人才培養:基金支持4人完成博士論文,3人完成碩士論文;由項目負責人主持的《融合中外優質教育資源,雙元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創新模式與實踐》項目,獲2017年廣東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基於工商管理大平台的旅遊管理一流人才培養機制和實踐》榮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項目第一參加人屈海林教授,也是這兩項成果獎的重要成員,對於中外學術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項目組研究人員獲得國家級人才計畫資助:王雅君,獲得2018年國家留學基金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陳閣芝,獲得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