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清濁安中湯是由白蔻仁、乙藿香、佩蘭、菌陳蒿等組成的藥方。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自擬清濁安中湯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黏膜炎症
方名,處方,按語,病證結合,
方名
自擬清濁安中湯
處方
按語
方中白蔻仁辛散溫通,行脾肺氣滯,化上中二焦之濕;藿香、佩蘭芳香清透,解表里之濕;黃芩、茵陳蒿苦寒,清熱祛濕;薏苡仁甘淡,健脾而滲濕;法半夏辛溫燥濕;厚朴、烏藥運轉脾胃氣機;佛手、鬱金疏肝解郁,條達氣機,四藥行氣以化濕。將芳香化濕、淡滲利濕和苦溫燥濕融為一體,數藥合用,均不離祛濕之宗,行氣為先,共奏祛濕清熱、行氣健脾之功。若濕熱阻滯腸道,腑氣不通,酌加檳榔、木香、枳殼;若熱邪偏甚,常佐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梔子等清熱之品。
病證結合
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實質上是指在診療過程當中在辨病基礎上的辨證論治。如胃蠕動減慢,可酌加檳榔、枳實、枳殼等;幽門開放不暢,逆蠕動增多,短期可使用丁香、柿蒂或旋覆花、代赭石等;膽汁反流明顯,多在選用疏肝利膽藥(如鬱金、柴胡)的同時選用清熱利濕藥(如滑石、佩蘭、茵陳蒿等)以改善黏膜炎症。再如胃內容物呈大量清稀水樣,常在辨證治療基礎上酌加茯苓、桂枝、白朮等;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性增生,結合臨床辨證多選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品。胃十二指腸糜爛、潰瘍及變形大多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可用制酸中藥,如海螵蛸、白及等。HP感染陽性多選用蒲公英、黃連等清熱解毒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