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濁安中湯

清濁安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勞紹賢方。具有清利濕熱,理氣安中之功效。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見有濕熱內盛者。

基本介紹

  • 名稱:清濁安中湯
  • 出處:勞紹賢方
  • 組成:白蔻仁、川厚朴、法半夏、滑石、生惹米、鬱金、珍珠母、炙甘草
  • 功用:清利濕熱,理氣安中
  •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見有濕熱內盛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加減化裁,附註,

組成

白蔻仁12g,川厚朴12g,法半夏12g,滑石30g,生惹米30g,鬱金12g,珍珠母30g,炙甘草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

清利濕熱,理氣安中。

主治

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見有濕熱內盛者。

方義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為髒屬陰,性喜燥而惡濕,其運主濕而職司運化,故脾病則運化失司,精微不布,蘊而生濕;胃為腑屬陽,性喜潤而惡燥,其運主燥而職司受納,故胃病則通降不行,故郁而生熱。濕熱內盛,阻滯中焦氣機,病久則為瘍為炎症之患。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勞氏認為:潰瘍灶局部有黃厚苔覆蓋,或慢性胃炎等鏡下見分泌物多者,多屬炎症活動明顯,濕熱之邪為患。治宜清利濕熱,理氣安中。方中以白蔻仁芳香化濕,行氣寬中;生薏米甘淡性寒,滲利濕熱,而健脾助運,兩者共為主藥。以半夏、厚朴,行氣化濕,散結除痞而為臣藥。更以鬱金行氣解郁,助調暢中焦氣機之職,使氣化濕亦化。滑石甘寒淡滲,增強利濕清熱之功。更以珍珠母制酸護膜,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合,宣暢中焦氣機,暢中滲下,使濕祛熱解,脾運健旺而病可愈。

配伍特點

本方特色在於治濕不忘理氣。從病理角度分析,濕為陰邪,其性重濁粘滯,易閉遇陽氣,阻滯氣機運行,濕郁可以化熱,而胃熱之形成,亦與胃腑失於通降有關,因此,宣暢中州氣機,對於祛濕清熱尤為重要。氣機暢,則濕熱可除。

加減化裁

疼痛明顯者,加元胡12g、佛手12g;熱甚加黃芩12g;濕甚加綿茵陳30g。

附註

病例:江某某,男,49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病史4年。近來因飲食失節,加之勞累過度,胃脘痛又作。1992年10月20日就診時見胃脘痛,呈明顯的飢餓痛及夜間痛特徵,偶有吞酸,口中粘膩不欲飲水,食慾差,大便粘滯,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沉。10月23日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辨證屬濕熱蘊結中焦,熱重於濕。治宜清利濕熱,行氣安中。服清濁安中湯加黃芩5劑後,疼痛減輕,食慾增加。繼服15劑後自覺症狀明顯好轉,後又繼服10劑,熱減去黃芩。11月26日胃鏡複查為球部潰瘍紅色疤痕期,隨訪1年,未再發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