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需求

自我肯定需求理論是認知科學的理論之一。由武漢大學教授蔡恆進於2012年在論文《中國崛起的歷史定位與發展方式轉變的切入點》中正式提出。在考察中國自秦以來和西方五百年來的發展歷史基礎上,蔡恆進提出自我肯定需求的新概念和一個在分配環節的全新的供需理論。只要有可能,人對自己的評價一般高於他認知範圍內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環節他更希望得到高於自己評估的份額。這種需求被稱之為自我肯定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我肯定需求
  • 外文名:Self-Assertiveness DemandTheory
  • 提出人蔡恆進
  • 相關論文:《從歷史和發展看中國崛起》
  • 理論方向:認知科學
  • 套用領域: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語言學
  • 提出時間 :2012年4月22日
發現者介紹,理論內容,理論套用,

發現者介紹

蔡恆進,男,1964年生,湖北黃岡人,民盟盟員,武漢大學國際軟體學院教授、博導。15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空間物理專業。1995 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屆青年基金地球物理學部最年輕的受資助者。曾在對向陽面赤道電激流中梯度漂移波反向串級過程,地球磁層能量耦合中的磁場重聯過程,以及夜間近地磁力線磁層亞暴増長相時運動的研究做出突破性貢獻。2005年從美國歸國後,受聘於武漢大學國際軟體學院,從事服務科學、人工智慧、金融信息工程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特別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大賽中贏得了50餘獎項。回國後,研究興趣從自然科學擴展到社會科學,尤其是對人的認知規律的研究,從兩千年來財富流轉的歷史總結出自我肯定需求理論,發現自我肯定需求不僅是推動人類進化和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也是人與機器在認知領域中最本質的差別所在。

理論內容

只要有可能,人對自己的評價一般高於他認知範圍內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環節他更希望得到高於自己評估的份額。這種需求我們稱之為自我肯定需求。大多數情況下,總的自我肯定需求必定大於其所在社會的當下產出,這就形成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對任何統治者(或管理者)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維持一個社會的和諧穩定,這個缺口必須由額外的供給來填補。縱觀歷史,我們指出四種主要的額外供給方式:學習和自主創新、外部獲取、透支未來以及崩潰後的再出發。國民的自我肯定需求是否得到適度的滿足,正是國家興衰的關鍵。中國的崛起是中國兩千多年以來歷史進程與全球五百年以來現代化進程的交匯點。學習和自主創新、外貿順差以及再出發這三種財富的湧現方式同時在中國上演。

理論套用

(1)從歷史和發展看中國崛起
成吉思汗統治下的蒙古,是一個僅有百多萬人口、十多萬軍隊的民族,何以能橫掃歐亞大陸,成為第一個全球化的帝國?匈奴同樣是北方的驍勇民族,卻為何潰敗於漢武,被驅逐於千里之外?唐宋的科技與文化都處於當時世界的頂尖水平,卻未能比其他朝代維持更長時間?而位於亞歐交界的小國葡萄牙,又是憑藉什麼觸發歐洲經濟的騰飛?中國的朝代更替是否與近代財富中心的遷移有著本質區別?探尋國家興亡的神秘規律是經久不衰的課題。
2007年在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已轉化為主權貨幣的全球博弈,而人民幣升值是其中焦點。考察中國自秦以來和西方五百年來的發展歷史,我們提出自我肯定需求的新概念和一個在分配環節的全新的供需理論。大多數情況下,總的自我肯定需求必定大於其所在社會的當下產出,這就形成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對任何統治者(或管理者)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維持一個社會的和諧穩定,這個缺口必須由額外的供給來填補。縱觀歷史,我們指出四種主要的額外供給方式:學習和自主創新、外部獲取、透支未來以及崩潰後的再出發。國民的自我肯定需求是否得到適度的滿足,正是國家興衰的關鍵。中國的崛起是中國兩千多年以來歷史進程與全球五百年以來現代化進程的交匯點。學習和自主創新、外貿順差以及再出發這三種財富的湧現方式同時在中國上演。大量湧現的資源是中國發展的動力,但是不合理的運用會驅使中國經濟泡沫化,泡沫化的後果就是金融危機和公有資產快速流失,國家的發展潛力受到實質性損害。因此,我們提出創建一種以人為本的貨幣制度,為每一個公民建立社會保障個人賬戶並注資,將湧現的資源平均地分配給每一個公民,以此作為中國發展方式轉變的最佳切入點。
(2)反思經濟學:解構市場經濟發展的本來面貌
建立在“人性惡”基礎上的“理性人”假設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要認識人的經濟行為乃至其他社會行為的動機,必須建立一種非傳統假設範式的“中性設定”,來取代原有的“理性人”假說。蔡恆進在總結了東西方2000多年的財富流轉歷史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社會財富增長的源動力和財富分配的邏輯起點——“自我肯定需求”。每個人經濟行為甚至社會行為的根源性需求都是自我肯定需求,即“只要有可能,人對自己的評價一般高於他認知範圍內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環節他更希望得到高於自己評估的份額”。這是一個認識更深、視角更寬的假設。
經濟系統表現出的非穩定性、複雜性、進化性才是市場的本來面目,主流定義的“均衡”既不是一個市場有效運行的衡量標準,也不是市場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經濟學需要一個全新的理論來調整我們對所謂各種“市場異象”、“成長奇蹟”的認識。在自我肯定需求框架下,個人、組織、企業、國家的成長,是一個動態過程,由認知膜構成的堅固價值框架使得經濟奇蹟得以實現、也使經濟危機爆發。我們把具有強烈自我肯定認知傾向的自信心、自豪感及價值觀的綜合體稱為認知膜。市場是自然人在自我肯定需求驅動下由認知膜形成集體價值認知而組織和連線起來的複雜生態系統。
財富的湧現和流轉與自我肯定需求的調和,仍然需要政府這個重要角色。政府的作用,不是出台向“均衡”靠攏的刺激政策,而是將湧現的資源導向底層(“管道工”),協調個人和組織的自我肯定需求實現途徑,改善經濟系統生態環境。正確、客觀、積極地認識市場中的非平衡性現象,是我們重新認識市場和市場中各認知主體成長和所擔任角色的關鍵。
(3)構建以人為本的貨幣制度
財富的單向流動會導致經濟體系的崩潰已為中國數千年來朝代興衰的歷史所證明,也為西方社會近500年來財富中心的轉移所證明。近現代以前的中國是以抑制商業,抑制財富的流轉來保證王朝的長壽。現代信息技術已經為將財富直接返回底層提供了技術可能性,一個可以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持續發展的新的財富運行機制完全可以在社會主義中國實現。
建立社會保障個人賬戶並由中央銀行直接注資是一次社會主義金融創新,為中央銀行調節經濟運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我們可以稱之為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為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之外的第四大貨幣政策工具。強調財富的共同創造和共同擁有這一事實,必將激發廣大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更大的創造力。
以13億勤勞的人民以及數十萬億公有流動資產為後盾,以人為本的人民幣制度相對於現行國際貨幣制度而言將是最穩健的。人民幣對其它國家的人民也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它可以慢慢地成長為一種世界性的貨幣。應該看到,美國在其國力達到頂峰時(1945年),美元的影響力只及於西方世界。在二戰後的半個世紀中,美國雖然取得了冷戰的勝利並讓美元的影響力及於全球,但美國的發展潛力已衰竭,美元制度在高成本上運行,已無力整合全球經濟體系。如果中國在千年一遇的民族復興的過程中採用後資本主義(以人為本)的貨幣制度和金融體系,在發展潛力完全釋放、國力達到頂峰前,讓人民幣的影響力及於全球,最終將全球經濟納入以人為本的知識經濟軌道,當是中國之福,世界之福。
(4)對美國金融危機的一種新解釋
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金融危機產生原因的討論。從自我肯定需求的角度分析,認為由於個體對肯定自我的需要,會產生超出自身理性經濟需求的過度需求,形成超出社會供給的缺口,造成自我肯定需求過剩。並且由於自我肯定需求的存在,人們大量透支未來,導致經濟泡沫產生,最終引發了金融危機。因此,自我肯定需求過剩是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終極原因。
(5)企業成長研究
企業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必然存在一個缺口,企業必須尋求額外的資源供給才能滿足總的自我肯定需求。總結了對新領域的擴張和占領、技術創新與品牌效應、透支未來及兼併與重組4種額外資源湧現方式。4種方式之間可以共同作用,企業應抓住機會靈活運用一種或多種資源湧現方式,才能獲得持續性成長。
(6)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戰略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成長為世界大國的必由之路。法郎國際化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綜合國力不能與國際化進程相匹配。征戰歐洲、爭奪海上霸權的進程反而加速了法國國際地位的喪失和法郎的衰敗。日元國際化的代價是資產泡沫化後長達20年的經濟衰退。其原因是貨幣國際化進程中政治、經濟自主權的缺失,以及資本市場的過度開放。引入自我肯定需求理論,分析法郎和日元國際化進程中的問題,認為在美元仍將主導國際貨幣體系數年中,管理好大國成長預期,在次要國際貨幣地位上,務實地調整國民經濟、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尋求國際認可,來韜養國民自我肯定需求,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核心。
(7)日本文明與社會認知膜的演變
日本具有歷史悠久、獨特而富於變化的文明。獨特的文明、地理、歷史狀況使得日本社會形成了獨特的認知膜,且隨著日本文明的演變而不斷變化。從大化改新明治維新,再到二戰後,日本文明發展體現出明顯的“學中國”到“學歐美”的變化。本文力圖通過對於日本文明三個時期不同文明特徵的分析,說明自我肯定需求在日本文明變化中起到的根本性作用,以及日本社會認知膜的主要特徵,並對當下中國應當如何預測和應對日本的變化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日本經濟已經被美國經濟基本掏空的今天,全方位的去吸收日本,只可能對中國帶來負擔,而非資產。無論是日本的老齡化社會,還是日本的空心化產業,對於中國來說都是需要花大力氣去消化的東西,因此這對於中國來說是得不償失。日本的真實處境很有可能需要在重大事件之後才能使大多數日本國民意識到。對於中國來說,一方面要認清自身文明的優勢與劣勢,積極走出自身文明圈,努力學習其它優秀文明的優點;另一方面還應明白自我肯定需求的巨大作用,以此來最佳化自己的文明架構,緊緊抓住人民的現實需求,從巨觀的角度進行順應和引導,以實現自身更好更快的發展。
(8)認知膜:韓台經濟發展分化的推手
韓國與台灣是典型的發展型國家(地區),具有相似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歷史背景,但在實現高速增長階段後最終分化,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在自我肯定需求理論框架下,基於經濟生態系統的動態性與進化性,政府在認知膜結構的經濟生態系統中的職能應該被重新認識。政府調控與自由市場的二分法可能只是一種意識形態,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途徑在於政府是否能夠在認知膜的框架下滿足國民自我肯定需求、駕馭國家(地區)經濟,實現經濟生態系統的平衡與進化發展。
(9)自我肯定需求與馬斯洛層次需求的比較
作為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需求層次學說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但其建構的教條化妨礙其對人的行為作更深入的分析。本文指出自我肯定需求是決定個人發展的本質需求,也是馬斯洛層次需求的本質。採用自我肯定需求學說可以避免需求層次學說中的固有缺陷。
(10)論儒釋道在中華認知膜內的融合
儒釋道三種學說在中國的並存是世界文化史上特殊的現象,學者們同城以三種學說的特殊性和互補性來進行解釋,我們認為,中華民族長期的自我肯定需求及其演化,使得儒釋道一方面持續了長期的競爭,另一方面又在中華認知膜的框架內得到了融合,現在的任務是要進一步融合現代科學精神及西方哲學傳統,明確自我肯定需求在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建構具有前瞻性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11)美國清教文化的演變與社會認知膜的構建
宗教文化是近代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發源自英國的清教在17世紀傳播至北美大陸,迅速成為北美占主導地位的宗教教派,清教所代表的文化也成為北美社會的主導文化。隨著美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清教文化所體現出的精神內涵逐步為全體美國人所接受,成為現代美國主流文化的核心。而美國社會認知膜也隨著以清教文化為基礎的美國主流文化的發展演變而逐漸形成並不斷增強。這一認知膜促使全體美國人團結起來為建設美國共同奮鬥,抵禦了各種外部思想對美國社會的衝擊,最終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中國也應當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合理內涵並加以現代化,為構建中國社會認知膜、保護中國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柱
(12)解構個人主義與團隊精神的二元對立
針對東西方團隊精神和個人主義孰輕孰重的解讀,是民族精神解讀中的熱點話題。以自我肯定需求為解讀方法,能偶另闢蹊徑給出應當重視為何存在這一問題的思考結果。本文認為,東西方不同的價值取向,其實反映了自我肯定需求在歷史中對於民族精神的決定性作用。而對於處於上升階段的國家來說,適當的個人主義往往可以在滿足個人自我肯定需求的同時帶動整個民族的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