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差別,教義名詞。法相宗用語。謂自性之不同表現形式。《瑜伽師地論》卷八一:“此中自性差別者,謂色自性有十色處差別;受自性有三受差別;想自性有六想差別;行自性有三行差別;識自性有六識差別。如是等類,當知諸法自性差別。”據此,自性猶概念之內涵,差別猶概念之外延;自性相當於種概念,差別相當於屬概念,故《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說:“自性者,體義;差別者,體上差別義。”又,是“自性”與“差別”的合稱。又,作為因明術語,與此釋有異。參見“自性與差別”。
自性差別,教義名詞。法相宗用語。謂自性之不同表現形式。《瑜伽師地論》卷八一:“此中自性差別者,謂色自性有十色處差別;受自性有三受差別;想自性有六想...
二種自性,教義名數。指“假說自性”與“離言自性”。《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平等平等無分別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為最第一...
佛教術語,瑜伽五十三卷十六頁雲:問:何等是識自性?答:略有六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是識自性差別。又識有三種。一、領受差別,二、采境差別,三、分位差別...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萬善聚集之因也。此約聖而論。故經雲。即三世如來性自性第一義心也。二性自性謂由前第一義心所集萬善之因。各有...
謂心外無法,一切萬法僅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變現。自性,指自己之本性,亦即本來具有之佛性;唯心,即“三界唯一心”之意,乃否認吾人心識之外,另有實體事物之存在...
佛學術語,名詮自性者,名字顯自性也,如言諸行無常,諸為名字,是名法之眾多之名字,但只詮眾多之自性,故云名詮自性。又諸為眾多之名字,故不分有為無為,通於...
’《成唯識論》卷八(大正31·45c)︰‘此所妄執自性差別,總名遍計所執自性,如是自性,都無所有。’中國諸師對‘無’的概念,由《大乘大義章》、《肇論》...
[佛教專有名詞]瑜伽行派用語。即由四尋思(觀)所引發的四種決定正智。全稱四如實智觀。又名四如實知、四如實遍知,或四知。亦即由觀想名尋思、事尋思、自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