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媒介即訊息,表現渠道,力量來源,內容構成,特點,平民化個性化,低門檻易操作,互動強傳播快,影響,發展趨勢,大眾媒體,挑戰傳統媒體,客群即新聞源,微內容,平台舉例,表現形式,微信微博平台,科技部落格,自製視頻,廣告傳播,不足,良莠不齊,可信度低,法律不規範,玩轉自媒體,自媒體運營,社會評價,國家整治,
性質
媒介即訊息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
聲音來自
四面八方,“
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
獨立獲得的
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自媒體有別於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概念。同時,它也是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
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
傳播方式。
早在上個世紀,著名傳播學家
麥克盧漢就提出過“
媒介即訊息”的相似理論。其含義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只有在擁有了某種媒介之後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
社會活動。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響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習慣”。因此對於社會來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
表現渠道
論壇、部落格、微博、微信以及新興的
視頻網站構成了自媒體現存的主要表達渠道,然而隨著個人用戶對網際網路的深度使用,以闊地網路為代表的
個人門戶類網站將成為自媒體的新興載體。理由在於:
其一,除了傳統部落格的信息發布功能,個人門戶的個性化聚合功能還能精準並即時地獲取信息,從而構成一條雙向的即時信息通道。這種通道的存在有利於培養更加廣大的信息客群,從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達訴求。
其二,個人門戶能夠將數據挖掘和智慧型推送結合在一起,從而通過一種用戶樂於接受的方式推動自媒體的傳播,例如闊地首創的闊地熱聞模式,會自動將每天推薦人數最多的並且是用戶感興趣領域的內容自動推動給用戶。而傳統的部落格雖然也有排行榜顯示信息的熱度,但是無法達到
信息推送的智慧型程度。
其三,個人門戶建立的社區生態鏈加強了用戶之間的聯繫紐帶,使得信息的發布者與接受者們溝通更加緊密,聯繫也更加穩固。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成功的自媒體背後必然存在一撥支持群體,部落格所能提供的簡單留言評論的方式已不足以滿足建議一個忠實冬粉圈的需求,傳統的做法是再輔以論壇和即時通訊,但是所有這些功能需求都已經被聚合到個人門戶這種新興載體中,因此個人門戶理所當然地將成為自媒體的最佳
表達途徑。
力量來源
自媒體之所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對傳統媒體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一、多樣化。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各行各業,這相對於傳統
媒體從業人員單個行業的知曉能力來說,可以說是覆蓋面更廣。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於新聞事件的綜合把握可以更具體、更清楚、更切合實際,位於“尾部”的他們的專業水準並不比位於“頭部”的媒體從業人員差,甚至還更有優勢。在
華南虎事件中,位於“尾部”的
動物學、
植物學專家以及非政府組織、攝像家以及圖片處理專業人士等都在揭發假
華南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或從老虎的體態出發,或從老虎周圍的植被出發,利用各自專業知識,做出了詳細的技術論證。
二、平民化。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社會底層,自媒體的傳播者因此被定義為“草根階層”。這些業餘的新聞愛好者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來說體現出更強烈的無功利性,他們的參與帶有更少的預設
立場和
偏見,他們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往往更
客觀、
公正。
三、普泛化。自媒體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授話語權給草根階層,給普通民眾,它
張揚自我、助力個性成長,鑄就個體價值,體現了
民意。這種普泛化的特點使“自我聲音”的表達愈來愈成為一種趨勢。然而伴隨著自媒體主體的普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這條“尾巴”的力量愈來愈積聚成長。
內容構成
自媒體的內容構成也很特別,沒有既定的
核心,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只要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就分享出來,有時還會分享一些出格的觀點,不需要考慮太多看官的感受,所以看一些優秀的自媒體文章就像看野史一樣十分獨特有趣,他們給看官們留下的印象是自媒體的個性。而且他們在字數方面
控制得很好,一般都會控制在1000字左右,讓看官可以在10分鐘內流暢閱讀完。
特點
平民化個性化
2006年年底,美國《
時代》周刊年度人物評選封面上沒有擺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現了一個大大的“You”和一台PC。《時代》周刊對此解釋說,社會正從機構向個人過渡,個人正在成為“新數字時代民主社會”的公民。2006年年度人物就是“你”,是
網際網路上內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創造者。
從“旁觀者”轉變成為“當事人”,每個平民都可以擁有一份自己的“網路報紙”(部落格)、“網路廣播”或“網路電視”(播客)。“媒體”仿佛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變成了個人的傳播載體。人們自主地在自己的“媒體”上“想寫就寫”“想說就說”,每個“草根”都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傳遞自己生活的陰晴圓缺,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
低門檻易操作
對電視、報紙等
傳統媒體而言,媒體運作無疑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維繫。同時一個媒介的成立,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層層核實和檢驗,其測評嚴格,門檻極高,讓人望而生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在這個網際網路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個地方的美麗風景、就可以欣賞到最新的流行視聽、就可以品味到各大名家的激揚文字… …網際網路似乎讓“一切皆有可能”,平民大眾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媒體”也成為可能。
在像
新浪部落格、
優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體的網站上,用戶只需要通過簡單的註冊申請,根據服務商提供的網路空間和可選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網路上發布文字、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創建屬於自己的“媒體”。其進入門檻低,操作運作簡單,讓自媒體大受歡迎,發展迅速。
互動強傳播快
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得益於數字科技的發展,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媒體”,信息能夠迅速地傳播,時效性大大的增強。作品從製作到發表,其迅速、高效,是傳統的電視、報紙媒介所無法企及的。自媒體能夠迅速地將信息傳播到客群中,客群也可以迅速地對信息傳播的效果進行反饋。自媒體與客群的距離是為零的,其互動性的強大是任何傳統媒介望塵莫及的。
李亞鵬於2006年8月12日在其部落格上發表承認
李嫣兔唇的博文《感謝》,發表僅六小時後,就有近1600條回復,瀏覽量達到近112000。
影響
所謂
WEB2.0的世界裡,被套用最多的就是個人門戶的“自媒體”。以部落格社區為代表,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小網站都會給用戶開設“部落格”,“日記”等自媒體載體,自媒體通過“六度理論”和病毒式的傳播,將信息的傳遞速度和規模無限的放大,特別是
SNS類社區。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不是
電商,做基於
搜尋引擎的
SEM關鍵字行銷,都會受到來自自媒體的影響。當然,如果網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讓用戶使用後心理價值感受超過其預期值,則通過用戶自媒體的影響,自動會形成產品的
口碑,有形的助推企業價值。但是如果產品使用戶不滿意,而又沒有在
售後服務上給用戶一個很好的解決,則自媒體的負面效果會加倍放大於對正面效果的傳播,這些都屬於基本的常識,
互動行銷的基礎。
發展趨勢
自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挑戰。以
播客為新興形式的自媒體使得原來處於新聞製造邊緣的客群成為
新聞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傳統媒體受到自媒體的挑戰。
大眾媒體
傳統的新聞媒體將傳播者與客群分得很清,它們是“
自上而下”、“點對面”的傳播方式。而播客式的自媒體打破了這種不公平的格局,新媒體不再有傳者和受者的界限,每個人都是傳者,每個人都能做新聞,“人人即媒體”。因此,在播客網站上,我們不再提及“客群”一詞,而更習慣說“用戶”。
挑戰傳統媒體
在Web2.0時代,網路傳播成為“零門檻”的傳播方式,任何網路用戶都可以成為
傳播者。在技術層面,播客具有非線性傳播、零門檻、低成本等優勢,正是這種網際網路的特性決定了用戶發布的信息內容不完全受網站的控制,傳統媒體對信息的篩選、以及議程設定的特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客群即新聞源
傳統媒體的專業新聞工作者利用集團優勢以及技術支持,方便他們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進行報導。然而,播客式自媒體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用戶也能成為新聞的採集者和傳播者。以2009年2月9日發生的“央視配樓失火”事件為例,央視大火發生半小時後,“
草根媒體”先於主流媒體透露訊息。一位叫“加鹽的手磨咖啡”的網友,在事發時恰好路過現場,隨即用帶照相功能的手機拍下火場照片,這些照片於2月9日21時04分上傳到網上。之後12小時內,這批照片的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帖1700多個。而另一位叫“msun msun msun”的網友於2月9日22時左右將一段現場視頻上傳到
Youtube上。約6分鐘後,
新華社才在主流媒體中第一個發出了有關火災的快訊。這類
突發性事件的視頻材料是主流媒體無法企及的,而傳統意義上的“客群”成為了“
新聞源”。
微內容
微內容是相對於巨內容而言的。巨內容就是傳統媒體的主體內容,是體現新聞的重要性、接近性、時效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等新聞價值的內容。對於微內容,該辭彙的創造者Jakob Nielse描繪到,這是用來描述一個網頁上所顯示的“超小文欄位”(Microcontent),比如頁頭與標題。然而面對複雜的網際網路,微內容的範疇注定不會是簡單的“導引文字”。實際上,網際網路用戶在網上的所有獨立數據,比如部落格中的每一則網誌,BBS中的每一個評論,甚至用戶的每一次點擊,都構成網際網路的微內容。
平台舉例
還有眾多
科技部落格(主要指專注網際網路和
科技的新聞資訊網站),有的脫胎於
門戶;有的是傳統媒體人出來做的;有的脫胎於傳統媒體,但是因為團隊的局限,所以特色並不明確。
自媒體分廣義的自媒體和狹義的自媒體,廣義的自媒體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當時的個人主頁、BBS個人專輯都可以叫自媒體,然後就是部落格、微博等。而狹義的自媒體則是可以微信公眾號為標誌,再加上之後的百度百家、搜狐、網易、騰訊等自媒體寫作平台。
表現形式
微信微博平台
自媒體正在迅猛生長,一些涵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正以他們獨特的公眾賬號發聲,向所有對他們感興趣的讀者傳播那些你無法在公開世界裡看到的信息。2012年8月中旬,微信推出了微信公眾平台;同年11月下旬,平台開放了自定義回復接口,圍繞這個自定義接口出現了很多公眾賬號。
長期關注法政領域的資深媒體人石扉客於2013年2月註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賬號“石扉客-法政觀察”,主打時政觀察評論文章,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通過各個渠道和朋友的互相推薦,他的微信公共賬號訂閱讀者已經穩定在12400名左右。同樣出於個人興趣,依靠朋友互推和冬粉口碑傳播的微信公眾賬號“深夜談吃”,也在短短4個月時間聚集了近兩萬冬粉,最令賬號運營者韓磊感興趣的是和冬粉的互動,完全沉浸在個人趣味中的他甚至沒有想過有關自媒體的問題,他認為自己“只是吃貨為吃貨寫點東西。媒體從業多年,深知不易。興趣變成工作,會是另一種悲哀”。
除微信自媒體之外,微博自媒體也在不斷地發展。2014年6月12日,微博自媒體計畫正式啟動,該計畫面向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微博自媒體用戶,單月閱讀時在300萬以上的微博自媒體均可進行申請。同時,該計畫還將額外召集大量優秀自媒體人,為起提供覆蓋23個垂直領域的品牌廣告等業務機會,除了已經入駐的1300多位優秀作者外,還計畫在年底實現3000位優秀作者的入駐目標。
科技部落格
自製視頻
一個名為《
宅聞聯播》的搞笑視頻在網際網路上廣為傳播。不僅
大學生喜歡,連很多
上班族都加入了對其的關注和討論。雖然觀者褒貶不一,但絲毫不妨礙“你看過《宅聞聯播》嗎”成為時下新的流行語。
事實上,以惡搞《
新聞聯播》的形式講述宿舍生活的視頻走紅網路,《宅聞聯播》並不是頭一遭。
“大學生已經開始關心周圍的事了,比只關心自己的事有進步。不過,還要關心國家的事,關心世界的事,那樣素質就真的提高了。”一名北京網友看後也頗感欣慰。
艾紅紅副教授則表示,“自媒體”時代來臨後,每個人的媒體權力擴張了,大學生把自己的生活——宿舍生活、逃課、食堂飯菜問題等經過誇張,拍攝成視頻發布在網路上,說出了一個群體的共同語言,會得到很高的點擊率,製作者也能從中得到自我滿足。
廣告傳播
2008年6月中旬,上海捷運站出現了12幅
大眾Polo汽車發布的系列
廣告,因廣告詞“涉嫌有車族的炫耀和對捷運族的侮辱”,受到大批部落格批評,進而上升到主要汽車網站和廣告業界的大討論,使Polo陷入“以爭取捷運族潛在客戶為初衷卻反被捷運族唾棄”的泥潭。Polo迅速撤換掉有爭議的廣告,以為事件就平息了,但由於被撤掉的廣告仍在網際網路上傳播,所以掀起了更勇猛的狂潮。Polo的市場定位對象和年輕的
消費者們,呼聲四起、群情激憤,說是要展開“網路大反攻”。兩三周后,這個被報紙稱為“
申城捷運族大反擊”事件,從上海擴散到廣州南方等城市,廣州參與惡搞的廣告設計人,甚至把Polo與“
二奶”聯繫起來。
“Polo廣告事件”的實質,是Polo委託的廣告製作人的幾個大腦,和數百萬隱形部落格大腦的一場“設計大比拼”。這種在
智慧、
力量和“媒體火力”上的懸殊,是Polo事先絕沒想到的。而公眾今天看到的這種輸贏結果,也是每個企業都有可能面對的。
不足
良莠不齊
個人有千姿百態,代表著個人的自媒體也有
良莠不齊。人們可以自主成立“媒體”,當媒介的主人,發布的信息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隨心所欲地編輯。這些信息有的是對生活瑣事的流水帳式的記錄,有的是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錦,有的是對時事政治的觀察評論,有的是對專業學問的探索與思考……
優秀的自媒體可以讓客群得到生活的啟發或者有助於事業的成功,讓人們發現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但大部分的自媒體只是一些簡單的“網路移植”,記錄一些不痛不癢的雞毛蒜皮的內容,甚至是一些不健康的東西。李某是部落格“夜色朦朧”的博主,因為在自己部落格上轉貼了數十篇
色情小說而被北京警方刑拘,他也是國內首個因為在部落格上傳播色情內容而被刑拘的博主。這些內容雖然給他的部落格帶來了很大的點擊率,但其影響卻是負面的。
可信度低
網路自媒體的數量龐大,其擁有者也大多為“
草根”平民,網路的隱匿性給了網民“隨心所欲”的空間。在平民話語權得到伸張的今天,“有話要說”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自媒體過分追求新聞發布速度或者說為了追求點擊率而忽略了新聞的真實性,導致部分民間寫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線,進一步導致了自媒體所傳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
法律不規範
讓個體聲音得到充分釋放的同時,勢必也會讓一些與憲法、社會道德規範相悖的聲音得以散播。
自媒體從憲法上來看是個人言論自由權的延伸,從一誕生就受到了諸多法律的限制。作為一種權利,自媒體當然有很多的界限是不能突破的。2005年10月,南京大學陳堂發副教授一紙訴狀將
中國部落格網告上法庭。原告在中國部落格網上發現一個名為“長套襪”的部落格網頁上有一篇《爛人爛教材》的文章,指名道姓地對他進行“辱罵和攻擊”。該案被稱為“中國部落格第一案”。
雖然我國已經有很多法令管制網上活動,但是還只是停留在對網站的管理上,這些法令就顯得不夠全面。如何在法律上對自媒體進行規範與引導,迫切需要全社會來共謀良策。
相對於西方“自媒體”的迅猛發展,中國的“自媒體”顯然處於起步階段。
網民應該學習在這個
言論最自由的地方如何作負責任的表述,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忘義務,使我國自媒體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玩轉自媒體
“100個冬粉也叫自媒體,靠每天抄襲幾篇文章也叫自媒體”,幾乎每個人對於自媒體都有著自己的解讀思路,頗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自媒體這一群體在跌跌撞撞中行走,終於還是存在了下來。
2014年4月6日,國內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開啟了WeMedia開放日的第一站杭州站,以《贏在微信·實戰訓練營》為主題拉開了序幕,包括騰訊平台商、知名微套用開發者、資深自媒體人(青龍老賊、方雨、白鴉、郭靜)、積極轉型移動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等都參與了本次會議,整個參與人數達到500多人。
以下是關於自媒體的數據:
百度指數顯示,最近半年“自媒體”的平均搜尋指數為795次;
微博熱詞指數顯示最近半年“自媒體”的熱議度為9000次,峰值達到10萬次;
百度百家作家列表中,網際網路類人數達到119位,文化類人數達到99位;
截止到2013年11月8日,微信公眾平台註冊量破200萬;
網易雲閱讀的自媒體作者人數達429人,科技類達到60人;
截止到2013年11月,
鈦媒體活躍作者人數達到600多;
騰訊大家的作者人數達到333位;
國內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人數達到170多位。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自媒體在整個市場當中還是相對火熱的,但是和火熱的自媒體整體市場相比,競爭也很大,僅從科技類來看,整體自媒體的數量就達到四五百位左右,而其他類目的自媒體人亦不在少數,所以要想在這么多自媒體人當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做,內容、運營、定位這三個是做好自媒體的主要關鍵點。能“面面俱到”的自媒體少之又少,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細化是必然的結果,所以,給自媒體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關鍵的,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內容定位、傳播定位、讀者定位。
讀者是自媒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讀者們的數量達到一定後,讀者們形成的這股力量是所有自媒體所夢寐以求的,但是這股力量最終去向何方?產品化和服務化會成為主流。
要讓讀者記住某個平台幾百個自媒體的名字,或者讓讀者訂閱幾百個自媒體的賬號是不可能的,自媒體之間是存在隱形的競爭的,平台的競爭、讀者的競爭、上頭條的競爭源於自媒體自身,結果也因自媒體而變。讀者的口味會發生變化的,網際網路環境、自媒體氛圍都會發生著變化,做自己最初給自己的定位、規劃,堅持自己的路走下去,為自己造血,自媒體只為自己。
自媒體運營
關於平台:公眾平台和自媒體人是共生關係,平台需要自媒體的好內容,自媒體需要平台將內容散播出去。
當然,所有的傳播都是基於平台的規則內的,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會被無緣無故封號,在平台的規則內,進行有效的傳播,是比較好的方式。
關於讀者:有人叫讀者、冬粉和用戶,其實他們是你公眾號所能影響到的讀者,並逐漸轉化為深度讀者。
關於互動:和讀者互動是一個技術活兒,也是一個腦力活,非常人所能勝任也,互動的好,一片歡聲笑語,互動的不好,罵、噴、屌、踩樣樣都來。
讀者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全國各地,行業、年齡、性格、星座等都不盡相同,即使是一個問題,問法和答法都很難一樣。不要一味的去迎合所有的讀者,這樣太累,也沒必要把自己端起來,“磚家”和“叫獸”並不討人喜愛。另一個問題是時間問題,和讀者互動很多時候是一件很費時間的事,這個需要自媒體人自己去調節,時間是有限的。
如何做自媒體內容
內容絕對是自媒體運營者的核心。自媒體將自己的信息、價值、理念傳播出去,靠的是內容,而
文字、視頻、
音頻等介質均為載體,視頻、音頻介質上,自媒體在2014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內容是根本。
以
微信公眾號為例,微信公眾號內容的來源一般有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多方信息的整理、加工(類似於信息搬運工)後,融合自己的觀點、想法等,將外部的信息變成自己的內容;第二,通過採訪、參會的形式,對外部信息的獲取後,整理成自己的內容;第三,廣泛的閱讀量以及自己通過實際操作經驗沉澱下來的內容整理後形成自己風格的內容。
微信公眾號雖然有了自己的內容,但是若沒有一個好的傳播渠道,那么就成了“啞巴”,用戶就聽不到“聲音”。渠道和自媒體人是共生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所幸我們所處在的網際網路平台是相對開放的平台,只要內容足夠好,微信平台都是“開放”的。微信自身是封閉的,所以想要依靠它去傳播,必須依靠用戶以及自身的關係網以及渠道。
內容的影響力可以從多個方面去體現,冬粉量、冬粉活躍度、評論量等都可以作為參數(僅能作為參數),而哪些人在看,這個要從微信公眾號內容傳播的渠道去發現和觀察,對看的人會產生什麼影響,這個還是得看內容本身,就像很多用戶喜歡看“深喉”、爆料一樣,你天天發“文章”,肯定是影響著熱愛“文章”的一群人。
社會評價
自媒體亂象的這些"病"該治治了。(央視《焦點訪談》評)
大量的自媒體侵權行為,它是發生在個人之間的,個人要去維權的話,他通常都會面臨著維權成本高,維權的證據難以取證,所以也造成了很多侵權人,利用自媒體這個平台,肆意侵權這種現象的發生。(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評)
國家整治
2018年11月12日,國家網信辦約談騰訊微信、新浪微博。自媒體亂象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開始後,一些漏網和逃避監管的自媒體賬號主體,或公布“小號”,或跨平台註冊“轉世”賬號。針對這種現象,約談要求各平台進一步完善“黑名單”制度,平台間要協同行動,絕不允許被處置的問題賬號用小號“重生”、跨平台“轉世”。
2018年11月14日,國家網信辦又集體約談百度、騰訊、新浪、今日頭條、搜狐、網易、UC頭條、一點資訊、鳳凰、知乎等10家客戶端自媒體平台,就各平台存在的自媒體亂象,責成平台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照全網一個標準,全面自查自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