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導引著陸系統,從飛機進入起始進場高度起,對其進行自動導引和控制,使之最終安全平穩接地的系統。見“著陸導航系統”。
自動導引著陸系統,從飛機進入起始進場高度起,對其進行自動導引和控制,使之最終安全平穩接地的系統。見“著陸導航系統”。
自動導引著陸系統,從飛機進入起始進場高度起,對其進行自動導引和控制,使之最終安全平穩接地的系統。見“著陸導航系統”。...
它是一種由飛機導出數據的系統,主動進場著陸,其工作容限僅受著陸飛機最小間距的限制。工作覆蓋區大,能引導飛機沿曲線,分段和全方位進場。它可提供多種下滑軌跡,適合各種機型以不同的下滑角度著陸,並可同時導引多架飛機著陸。它與儀表著陸系統和微波著陸系統兼容,互不干擾。飛機自動著陸的過程在飛機最後進場階段...
著陸引導系統(landing guidance system)用無線電設備引導駕駛員或自動駕駛儀使飛機安全著陸的導航系統。無線電著陸引導系統向飛機提供精確的著陸方位、下滑道和距離等引導信息,飛機依據這些信息對準跑道並按給定的下滑角進場和著陸,以保證接地點的偏差在規定的範圍以內。分類 著陸引導系統有3種。儀表著陸系統 儀表著陸...
著陸導航系統 著陸導航系統,利用地面進場雷達、無線電信標台、引導台和無線電著陸引導設備及機上相應接收設備,引導飛機安全著陸的導航系統。參見“地面導引著陸系統”、“地面控制進場著陸系統”或“自動導引著陸系統”。
自動滑行導引系統 自動滑行導引系統,著陸導航系統。無人駕駛飛機依靠本身動力在地面或水上以一定速度滑行時,按照指令通過執行機構對飛機實施滑行控制的著陸導航系統。
自動著陸系統 自動導引和控制飛機安全著陸的設備,一般分為兩大類:①雷達波束型(見地面控制進場系統);②固定波束型(見無線電控制著陸)。這兩類系統都是先把飛機導引和控制到某一高度(拉平起始高度,約15~25米),然後利用拉平計算機、自動油門系統和自動抗偏流系統使飛機拉平直到接地。拉平計算機又稱拉平耦合器...
無人機雷射引導著陸技術,是在無人機接近著陸點開始利用雷射反射接收感測器連續實施測量,將方位角、俯仰角和距離的無人機位置數據實時傳輸給地面控制站,再由控制站引導無人機按照既定航線實現全自動精準著陸,該技術經過嚴酷的環境測試,全程無需任何人工干預,成功地解決了以往雷達、無線電著陸系統的高成本、相對低...
天氣晴朗時航班可以使用現有的著陸系統在里根國家機場著陸。天氣惡劣時,飛機將首先轉而從南面進入機場,在1號跑道著陸。如果1號跑道因為大風無法使用,衛星系統將指引飛機在19號跑道著陸,這是最後一種選擇。在聯邦航空局以飛機起飛和著陸的羅盤方向為基礎的跑道指定系統中,1號跑道和19號跑道是同一條跑道。這種衛星...
上述角位置和距離信息被送到專門的指示器,為飛行員提供進場著陸的指示,也可被送至飛機的自動駕駛儀,實現自動進場著陸。機載微波著陸設備按工作能力分為4級:0級設備,具有基本能力,可供常規飛機沿類似儀表著陸系統確定的直線路徑進場;1級設備,具有跑道中線算出能力,可根據地面方位引導台偏置的安裝數據準確計算出...
航向信標和下滑信標的工作頻率是配對工作的,控制盒上只選擇和顯示航向信標頻率,下滑信標頻率自動配對調諧。系統分類 一個完整的儀表著陸系統包括方向引導、距離參考和目視參考系統。方向引導系統 航向台(Localizer, LOC/LLZ),位於跑道進近方向的遠端,波束為角度很小的扇形,提供飛機相對與跑道的航向道(水平位置)指引;...
3.自動駕駛儀目前正朝綜合化多功能方向發展。例如與地面無線電設備一起可組成自動著陸系統,來完成飛機的自動著陸等任務。如波音-747等飛機上裝有自動著陸系統。在轟炸機上還可同其它電子設備、軍械設備一起構成自動瞄準投彈系統。如F-105D戰鬥轟炸機可利用自動駕駛儀操縱飛機進入目標,機動飛行投彈,脫離戰鬥,返航和...
數據系統不但能隨時了解飛機的位置、航線、速度、機號並及時發出必要指令,還與鄰近控制中心聯網及時交流信息。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除指揮中心外還要有航線交通控制站、終端交通控制站和飛行服務站。終端控制站主要是由甚高頻全向信標系統和測距系統實現導引飛行,由儀表著陸系統引進港。80年代已有很多終端交通控制站裝備有自動...
1981~1983年間,A-6E/TRAM有改裝了新型固態數字計算機及接口裝置,提高了慣性導航系統的可靠性和精度,安裝了自動著陸系統和動力補償裝置,從而具備了自主著艦能力。1990年後,美國海軍為A-6E更換了波音公司研製的碳纖維、環氧樹脂複合材料機翼,壽命比原來的金屬機翼長4倍,增強了外掛力。此外,A-6E/TRAM的發動機...
(1)研製並試飛成功飛機自動著陸系統,論文“飛機自動著陸系統設計”,參加中國自動化學會學術年會(1963);(2)研製成功空空飛彈紅外製導半物理仿真飛行控制系統,內部技術報告“提高飛彈自動導引系統計算機實時仿真精度的方法”(1965);(3)“利用分層圍線概念的模式識別原理及其套用”,美國第六屆數學建模國際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