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分層技術能夠在同一陣列的不同類型介質間遷移數據。自動分層技術的系統可以在子LUN級(在多數情況下是子檔案級)針對不同數據類型進行自動層級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動分層存儲
- 外文名:Automated Tiered Storage management
- 簡稱:ATS
定義,介紹,原理,優勢,分類,
定義
自動分層技術能夠在同一陣列的不同類型介質間遷移數據。自動分層技術的系統可以在子LUN級(在多數情況下是子檔案級)針對不同數據類型進行自動層級化。有了這種能力,系統能夠壓縮分解不頻繁使用的數據。其還可以根據同樣的能力進行數據遷移,此外,其也能夠比較這些子檔案分節段的部分來進行存儲和去重。通過元數據,陣列能夠判斷哪些部分應該去重,那些不應該。所有這一切需要的只是一個重複數據刪除引擎。
介紹
自動分層存儲(Automated Tiered Storage management,ATS)管理系統的基本業務加之是能夠將數據安全地遷移到較低的存儲層中並削減存儲成本。這裡的“安全”是指當進行遷移的時候,使用這些數據的套用在SLA下仍然是發揮其功能的,用戶很樂意看到這一點。在其他的情況下,有必要將數據遷移到更高性能的存儲層中。
一個自動分層存儲管理系統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2、一個設定規則、收集和保存信息、執行這些規則和監控成功與否的軟體層;
很多年前,陣列產品中就開始提供這種動態且非破壞性的遷移功能,一些解決方案甚至提供了陣列之間的數據遷移功能。不過,手動轉移陣列的工作是既耗費時間又充滿風險的,對於存儲管理員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實現這一流程自動化的軟體產品的出現對於減輕存儲管理員負擔和最大限度降低故障風險來說是很重要的。
當三年前固態硬碟首次在存儲陣列中現身的時候,不管是從技術本身或者成本上考慮,自動分層存儲從那時起就被認為是一個實施上最難逾越的障礙。雖然現在看起來,固態硬碟也不是在所有存儲陣列里都會有,然而起碼沒有人會抱怨在選擇存儲陣列的時候,不會沒有自動分層的選項。
自動分層軟體在當今大多數存儲陣列里是很常見的。比如說Dell在他們的Compellent產品中就有Data Progression,EMC公司的全自動分層存儲(FAST),HP公司在他們3PAR陣列里套用的Adaptive Optimization,HDS公司的Dynamic Tiering以及IBM公司的Easy Tier等等。這些套用在其所支持的層級數量以及給客戶能控制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從本質上來看,都是基於子LUN的分層技術。
原理
自動分層的基本原理是,數據在創建後隨著時間推移價值會逐步降低。數據主要在其創建後的72小時內被訪問。在此之後訪問量會驟然減少,訪問頻率越來越低,30天以後數據只會被偶爾訪問。在這時,數據就成了“被動數據”或“冷數據”。
隨著數據價值的降低,數據應當遷移到低速、低成本的存儲層上。如果要手動這樣做的話,這種重複操作顯然非常乏味,難以滿足所需工作量。換句話說,沒有人會這么做。自動分層技術會基於諸如數據創建時間、訪問頻率、最後訪問時間或回響時間之類的策略進行數據遷移。
優勢
自動分層存儲產品的好處是它們可以使大多數隨機密集的環境受益。在少部分的數據集(<10%)被頻繁訪問的OLTP(在線上事務處理)資料庫環境中,這些產品運行良好。假設被頻繁訪問的資料庫的百分比適合高性能介質的容量,性能就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可以使它們以在更短的回響時間內處理更多的事務,不會與把重做日誌(redo log)、臨時表(temp table)和索引(index)放進固態存儲相混淆,還能提高資料庫的性能。
分類
自動分層存儲系統有很多種,其中影響最小也是最安全的使用方式就是將其作為保存動態數據的快取。快取類型的自動分層存儲系統將動態數據從傳統機械存儲中拷貝到基於高速記憶體的快取 (RAM或者快閃記憶體固態盤)中。在這種拷貝模式中,自動分層存儲系統被用作一個大型的讀取快取,幾乎不保留數據的唯一副本。即使當他們通過快取入站寫入的寫入加速器,保留唯一數據副本也僅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