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剪接

自剪接(self-splicing)出現在稀少的內含子組成核酸酶,核酸酶在只有RNA的情況下代替了剪接體的功能。自剪接的內含子有兩種,稱為I型及Ⅱ型。I型及Ⅱ型內含子以與剪接體類似的方式進行剪接,但不需要任何蛋白質。這種相似性使人相信這些內含子與剪接體在演化過程上有著關連。自剪接亦可能是非常古老,且可能出現在一個未有蛋白質的核糖核酸世界。雖然以下兩種剪接可以在沒有蛋白質的情況下進行,但依然會額外的使用5個RNA分子及超過50多個蛋白質,並水解多個三磷酸腺苷(ATP)分子。使用 ATP 是要提高剪接mRNA的準確性,避免出現錯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剪接
  • 外文名:self-splicing
  • 特點:不需要任何蛋白質
  • 分類:生物術語
以下兩次交酯化是I型內含子自剪接的特徵:
浮游鳥嘌呤核苷酸(或在內含子中)的3'羥基,或是核苷酸輔助因子(即一磷酸鳥苷(GMP)、二磷酸鳥苷(GDP)、三磷酸鳥苷(GTP))攻擊磷酸鹽的5'剪接位點。
5'內含子的3'羥基變成親核的,而第二次交酯化會將兩個內含子接合。
以下是Ⅱ型內含子自剪接的特徵(與I型相同是兩次交酯化):
內含子內特定腺苷的2'羥基攻擊5'剪接位點,從而形成一個套索。
5'外顯子的3'羥基於3'剪接位點引發第二次的交酯化,從而將兩個外顯子接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