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人口民族,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文化,交通運輸,旅遊,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西周、春秋時期屬齊地,邑名犁(犁丘、隰),因位於古漯水之南,故又名漯陰(今濟陽西南約20公里處)。
秦朝,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至漯陰縣,屬濟北郡。
西漢,屬青州平原郡。
東漢,公元52年(建武帝二十八年),改屬青州平原郡濟南國。
三國,漯陰縣為魏地,魏廢濟南國為濟南郡,漯陰縣屬濟南郡。
西晉,仍屬濟南郡。
十六國時期,局勢動盪,政區變化無常,漯陰縣地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所有。
南朝宋,公元455年(孝建二年)將原漯陰縣和著縣(今濟陽縣境西部)部分土地合併,取漢時東郡臨邑縣(今東阿)之名,僑置臨邑縣,屬魏郡。至此漯陰縣改成臨邑縣。北魏,臨邑縣屬東魏郡。
北齊,屬濟南郡。
隋朝,屬齊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屬譚州,
貞觀元年(627年)屬齊州濟南郡。
金時,屬山東東路濟南府。
元太祖鐵元年(1206年)屬山東東西道濟南路。1235年屬河北道河間路。1253年屬濟南路。1266年屬河北道河間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山東省布政司濟南府。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改屬高唐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還屬濟南府。
民國時期,民國二年(1913年)山東省分4道,臨邑屬東臨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直屬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山東省第五行政督查公署。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臨邑城被日軍占領。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城內設日偽臨邑縣公署屬惠民道。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八路軍來到臨邑縣境開展抗日鬥爭,建立臨邑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魯邊區第二專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為適應抗日戰爭形勢需要,先後將縣屬大部分地區劃歸平禹、齊臨、濟陽、匡五各縣,縣城東北局部地區歸新置臨北辦事處管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撤銷臨邑縣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八路軍解放臨邑城,恢復臨邑縣制,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二專區改屬洛北專區,臨邑縣隸屬洛北專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上半年,洛北專區、滄南專區合併建立德州專區,臨邑縣屬德州專區。
1956年調整行政區劃撤銷德州專區,臨邑縣隸屬惠民專區。
1958年,將濟陽縣併入臨邑縣,隸屬聊城專區。
1960年,隸屬淄博專區。
1961年恢復德州專區,將濟陽縣分出,臨邑縣仍屬德州專區。
1967年,德州專區改稱德州地區,臨邑縣隸屬德州地區。
1992年10月4日,撤銷臨邑縣太平寺鄉、張家寨鄉,合併設立臨盤鎮,以原太平寺張家寨兩鄉的行政區域為臨盤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臨盤。12月26日,撤銷臨邑縣夏口鎮,雙豐鄉,合併設立臨南鎮,以夏口鎮、雙豐鄉的行政區域為臨南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夏口。
1994年,德州地區改稱德州市,臨邑縣隸屬德州市。
1995年9月27日,撤銷臨邑縣林子鄉,設立林子鎮。
1996年5月3日,撤銷臨邑縣興隆寺鄉,設立興隆鎮。
1999年,臨邑縣轄6個鎮、12個鄉:臨邑鎮、德平鎮、臨南鎮、臨盤鎮、林子鎮、興隆鎮、滿家鄉、鹼李鄉、理合務鄉、翟家鄉、宿安鄉、李家鄉、孟寺鄉、孫庵鄉、趙家鄉、沙河子鄉、營子鄉、田口鄉。
2000年5月8日,臨邑縣撤銷趙家鄉、李家鄉、沙河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臨邑鎮;撤銷營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臨盤鎮;撤銷滿家鄉、鹼李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德平鎮;撤銷田口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興隆鎮;撤銷孟寺鄉、孫安鄉,以原孟寺鄉、孫安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孟寺鎮,鎮人民政府駐原孟寺鄉人民政府駐地。由此,臨邑縣轄臨邑鎮、臨盤鎮、臨南鎮、德平鎮、林子鎮、興隆鎮、孟寺鎮、翟家鄉、理合務鄉、宿安鄉7個鎮、3個鄉。
2005年2月,臨邑縣設立恆源、邢侗、臨盤3個街道,設臨邑鎮、德平鎮、林子鎮、孟寺鎮、臨南鎮、興隆鎮6鎮,翟家鄉、理合務鄉、宿安鄉3鄉,計855個行政村。
2011年5月,撤銷臨邑縣翟家鄉、理合務鄉,設立翟家鎮、理合務鎮。
2016年2月 報導、2017年前,
德州市將比照國家政策標準,著力推動臨邑撤縣設市各項基礎性準備工作
區劃詳情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臨邑縣總戶數15.08萬戶,戶籍總人口54.19萬人,比2011年增長0.01%;其中農業人口34.03萬人,比2011年增長0.67%,非農業人口20.16萬人,比2011年減少1.09%;女性人口26.27萬人,占總人口的48.47%;18歲以下和60歲以上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19%和15.2%。全年出生人口6747,出生率12.45‰;死亡人口4978人,死亡率9.19‰;人口自然增長率3.26‰。
民族
2011年,臨邑縣除漢族外,還有回、蒙、滿、白、壯、
維吾爾、
苗、彝、瑤等2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23萬。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邑縣位於東經116°41′46″至117°03′16″,北緯36°59′45″至37°31′34″,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東與濟南市商河縣毗連,西與禹城市、平原縣、陵縣為鄰,南隔徒駭河與齊河縣相望,北以馬頰河與樂陵市為界。2012年,臨邑縣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
地形
臨邑縣地屬
黃泛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形平坦,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西南部最高海拔20.5米,北部最低海拔12.9米,東西最大高差3米,境內地貌狀態,由於長期受黃河沖積的影響,形成了西南、東北走向南北順序排列,高、坡、窪相間的八種微型地貌。
氣候
臨邑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春季(3~5月),乾早少雨,天氣多變;夏季(6~8月)炎熱多雨,濕度大;秋季(9~11月),秋高氣爽;冬季(12~翌年2月),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2.6℃。1月平均氣溫-3.2℃,極端最低氣溫-24.0℃(1959年12月21日);7月平均氣溫26.6℃,極端最高氣溫41.5℃(1968年6月11日)。
水文
臨邑縣境內主要河流有
馬頰河、
徒駭河,
德惠新河、
沙河、
土馬河等5條河流。馬頰河縣境內段從
德平鎮張茂寒村入境,至德平鎮小劉村北出境,段長7.5公里,流域面積172.4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2.54億立方米,最大引洪能力1000 立方米∕秒,排澇能力678.4立方米∕秒。徒駭河乃古
漯水,古黃河之支流。境內從
興隆鎮魏莊入境,經臨南鎮齊集、李家集、至夏口街出境,段長19.5公里,流域面積3.8平方公里,排澇流量564立方米∕秒,最大行洪能力1093立方米∕秒。德惠新河,段長25.2公里,流域面積831.1平方公里,占縣境內總面積的82.5%。最大排洪流量264.1立方米∕秒。沙河,古時稱鉤盤河,為黃河第二次改道一段故道,1969年後,隨著德惠新河和支流工程的開挖,被各支流截斷,境內現均變為支流排水溝。土馬河,南臨徒駭河,為徒駭河主要支流,境內現均變為支流排水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12年,臨邑縣境內地下藏有石油、天然氣資源,地下自上而下分4大油藏類型,8套含油層系。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5億噸,天然氣儲量40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截止2012年,臨邑縣土地面積 152.45萬畝,可利用面積 144.67萬畝。土地條件好,地勢平坦,地貌類型較多,多宜性較強;土層深厚,質地良好。
水資源
截止2012年,臨邑縣可利用的地上水、地下水和
客水為2.78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主要是粉砂岩空隙水,次為粘土層裂隙水。淺層地下水可開採量1.47億立方米。
經濟
綜述
2012年,臨邑縣實現生產總值206.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1.9%,增幅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69億元,比2011年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110.01億元,比2011年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70.15億元,比2011年增長10.8%。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14:53.1:32.9調整為12.9:53.2:33.9,第一產業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個百分點,4個季度GDP累計增速分別為12.5%、12.2%、12.1%、11.9%。臨邑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8171元,比2011年增加5257元,不變價增長11.6%。
第一產業
2012年,臨邑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60.25億元,比2011年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29.31億元,比2011年增長3.1%,林業產值0.42億元,比2011年增長1.2%,牧業產值26.28億元,比2011年增長12.4%,漁業產值2.36億元,比2011年增長1.4%,農業服務業產值1.89億元,比2011年下降9.6%;農、林、牧、漁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生產比例由2011年的49.89:0.71:39.76:3.81:5.83調整為48.65:0.69:43.62:3.91:3.14。
第二產業
2012年,臨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已發展到381家,新增28家。資產總計273.04億元,比2011年增長4.6%。完成工業總產值573.37億元,比2011年增長19.16%(按不變價、下同),其中,輕工業159.52億元,比2011年增長22.4%,重工業412.71億元,比2011年增長18.1%;裝備業總產值82.99億元,比2011年增長21.2%。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9.81億元,比2011年增長31.1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6.18%,比2011年同比提高1.51個百分點。臨邑縣工業用電量102544萬千瓦時,比2011年增長25.3%。
第三產業
2012年,臨邑縣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129.94億元,比2011年增長29.8%,其中商品房建設完成投資14.28億元,比2011年增長16.6%,1160套保障房工程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分區域看:城鎮完成投資122.54億元,比2011年增長30.7%,農村投資7.4億元,比2011年增長1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08億元,比2011年下降91.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0.56億元,比2011年增長19.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9.3億元,比2011年增長47.5%,一二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2011年的0.9:60.2:38.9調整為0.1:54.3:45.6,第三產業增速最快,構成比重比2011年提高6.7個百分點。
2012年,臨邑縣規模以上獨立核算
建築企業12家,與2011年持平;完成施工產值129539萬元,比2011年增長17.5%,竣工產值90687萬元,比2011年增長3.6%,實現增加值37135萬元,比2011年增長31.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1.24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3.5%,竣工面積64.61萬平方米,比2011年減少1.2%;實現利潤總額11732萬元,比2011年增長23.2%,全員勞動生產率(按總產值計算)達到21.44萬元/人,比2011年增長17.5%。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臨邑縣洛北中學西校區、臨邑幼稚園和月潭國小已經投入使用,實驗國小擴建基本完成,鄉鎮中心幼稚園建設整體推進,新增中國小校舍3.5萬平方米,教育投入高出德州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完成鄉鎮教辦主任公開招聘、中國小校長競聘上崗,成為德州市唯一的山東省學前教育先進縣;高考本科上線1647人。2012年末臨邑縣擁有各類學校96所,教職工人數5075人,在校生人數59168人。其中:普通中學12所,教職工人數1183人,在校學生17918人;國小68所,國小教學點9所,教職工3170人,在校生36782人;私立中學7所,教職工教職工人數722人,在校學生446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衛生
2012年,臨邑縣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縣,在
德州市率先建立覆蓋城鄉的“國醫堂”中醫藥服務體系,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德州市領先,臨邑縣醫院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臨邑縣成為全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縣。城鄉食藥監管網路進一步健全,成為德州市第一個“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縣”。2012年末擁有醫院、衛生院12處,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714人,增加119人,其中:職業醫師545人,職業助理醫師165人;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數1972床,新增181床,衛生防疫人員190人。學校衛生、職業衛生、餐飲服務監督覆蓋率均達到100%。
文化
2012年,臨邑縣完成了3處陵園和散葬烈士墓集中管理;成功舉辦
元宵節、邢侗文化藝術節暨槐花節等大型活動,廣泛開展“咱老百姓身邊的道德模範”評選;深入開展鄉村文明行動,新增省級文明村鎮5個、文明單位5家,成為山東省“四德工程”建設示範縣。臨邑縣2012年末擁有體育場館4處,劇場、影劇院2處,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0萬冊。
交通運輸
2012年,臨邑縣境內實有公路通車裡程2192公里,新增21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20公里,比2011年新增74.7公里,境內公路密度達到215.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2.1公里/百平方公里。臨邑縣183個社區實現村村通公路,總投資2.3億元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工程中,新增城鄉公車20部,安裝鄉鎮公交候車亭40個,濟北綜合運輸中心已破土動工。2012全年公路運輸營利性車輛完成客運量662萬人,比2011年下降16.1%,客運周轉量37140萬人公里,比2011年下降13.6%;完成貨運量1699萬噸,比2011年增長25%,貨運周轉量350161萬噸公里,比2011年增長25.4%。2012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51萬輛,比2011年增長50.37%。實有營運客車320輛,座位5146座,貨車4985輛,噸位58699噸。
旅遊
禰衡公園
禰衡公園位於臨邑縣德平鎮境內,投資300餘萬元,占地萬餘平方米。園內景點有禰衡紀念館、禰衡井、禰衡像、盤滸湖。
紅壇寺森林公園
紅壇寺森林公園位於臨邑縣林子鎮南部,南距濟南60公里,西距德州市50公里,2001年被省林業廳批准命名為省級紅壇寺森林公園。
邢侗紀念館
邢侗紀念館始建於1986年,是為紀念我國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邢子願先生修建的,紀念館位於臨邑縣城東北處,座落在邢侗公園正中,建築風格為仿明磚木結構,青磚灰瓦,繪梁彩棟,正脊兩端飾鴟尾,戧獸脊列垂獸,檐頭施圓瓦當,檐下金虬伏於棟下,玉獸蹲於戶旁,正廳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門廳三間,二十六間遊廊環接門廳廂房和正廳。
龍泉寺古佛
龍泉寺古佛俗稱丈八佛,原在德平鎮西南隅龍泉寺內,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佛身系大理石質,高一丈八尺,雕刻精細,栩栩如生。1937年龍泉寺被日軍燒毀,丈八佛倖存,現由臨邑縣文化館珍藏。
地方特產
宋記烤鴿
臨邑縣宋記烤鴿精選鮮嫩
乳鴿,採用獨特的烹調配方,以純木炭火烤制,三煨三烤而成,其肉質細嫩,骨酥味美。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鴿補肝腎,益氣血,滋陰以治消渴,性豐專益脾胃,為補虛佳品。宋記烤鴿,鮮中加鮮,美上加美,其味殊絕。
西關熟驢肉
臨邑縣西關熟驢肉已有百年歷史,其第三代傳人邢會堂曾於1955年被邀請赴山東省參加食品展銷會表演,開發了驢肉香腸、全驢宴、驢肉下貨等驢肉系列產品。
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