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系歷史
燴菜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是腳人、攬工漢、小商小販們最喜歡的
飯菜。所謂
大燴菜,其實就是
土豆塊、
豆腐塊、
燒肉疙瘩、圓
粉條子,外加青菜少許,連湯帶汁,滿滿一大盤,即充飢又解饞,耐飽耐渴,稀里呼嚕,一頓狼吞虎咽,最適合
呂梁當地的粗喉嚨大肚皮,人人覺的值得、划算。
而今
燴菜經過烹飪大師的多年發展,已成為
呂梁的一道名菜。它選本地的土豬肉、土雞肉、
山羊肉配以有名的麻裕豆腐、
臨縣粉條、
土豆和十多種配料、輔以新鮮蔬菜,做成不同口味、各有特色的
大燴菜。他們顏色紅褐誘人,配菜協和,豬肉噴香,洋芋穌綿,
粉條滑爽,是佐飯的上佳美味。名聞山西。該菜現在也發展到了離石、太原等地,深受歡迎。
配料跟做法
分葷、素兩種,
素燴菜以大白菜、
南瓜、
西葫蘆、豆角、
土豆、胡蘿蔔、豆腐、
粉條等為原料,肉燴菜加羊肉或豬肉。做法是先將鍋加熱,倒入少許油,放入鹽、大蔥、大蒜、香菜、
大料(
豬肉燴菜)、花椒(
羊肉燴菜)等佐料,再將上述原料翻炒後加水燉熟為止。
大雜燴是當地老百姓最為普遍的一種吃法,味道非常可口,當地人用這樣的話形容其好吃:香塌腦瓜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