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澧縣誌》是臨澧縣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1992年11月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澧縣誌
- 作者:臨澧縣史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2年11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杜敦來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寓論於事。二、本志記事一般上起清雍正七年(1729)建縣,下至1985年,個別地方適當上溯下延。三、本志結構,採用首列總述、大事記為經;中列經濟、政治、文化、人物各編為緯;末為後錄,錄入編志始末、重要文獻輯存、在生名人、民間傳說、民歌、諺語、歇後語、對聯集錦諸項。
作品目錄
封面
臨澧縣誌
臨澧縣修志領導和編輯、審稿小組成員名單
序言
凡例
圖片
臨澧縣政區圖
縣委大院頭門
縣委辦公樓
縣政協機關
袖珍公園
縣人大常委會
縣政府辦公大樓
縣政府小亭園
縣迎賓路
朝陽街
中國銀行臨澧支行
縣城之夜
縣人民檢察院(夜景)
縣公安局
縣稅務局
縣人民法院
縣郵電大樓
縣計委用微電腦科學編制臨澧十年規劃、八五計畫
望城農機油料儲供站
縣農機公司大樓
耕整器
收割器
縣購物中心
縣商業城
供銷商場
望城鄉文塘商貿中心
臨澧第一市場
馴服澧水的青山水
船閘
上山管道
附圖1
青山日出
新電站
水輪泵機房內景
千軍萬馬起宏圖
道水大渡槽
施工圖
灌區總乾渠
灌區喜豐收
岩板壋渡槽施工圖
段家橋渡槽
冉鋪灣隧洞出口
牯牛壩倒虹吸管施工
盧安達友人參觀青山工程
合口澧水防洪大堤
金寶灘水輪泵站
官亭水庫
漁業喜獲豐收
將軍渡槽
道水兩岸的新堤垸
七張電灌機埠
施工圖
萬福水庫
群英水庫
公路國道線
新安火車站
湘北汽修中心
公路縣道線
臨澧船舶廠製造80噸級鋼甲板駁船
合口煤坪裝卸港口
張公廟澧水大橋臨澧一側
道水烽火大橋
道水臨澧大橋
新安澧水漫水橋
桁架拱結構民橋
澧水河畔的明珠——合口
合心門
珍珠園
水閣涼亭
合口集貿市場
臨澧汽車出租公司
黨政辦公樓
新安鎮街道
有線電視台
佘市鎮貌
繁榮的衍嗣庵山村集貿市場
附圖4
榮譽附圖5
AA肉雞場
中外合資中太化線有限公司奠基典禮
奠基培土
在騰飛中的醫藥事業
縣肉類聯合加工廠
宰殺
包裝出門
分割
縣氣肥廠
氣門製品
碳銨生產
弧焊機廠及其產品
輕工機械廠及其生產的電磁線
湖南氣門廠
從美國引進4PIA等離子轉移孤系統
縣殘聯福利公司
合口花炮
九里花炮
臨澧縣福利密餞廠產品
廠貌
徙西德引進的浸出油機
獲部優產品證書的精煉菜油
獲部優產品證書的水晶牌花生粘
獲部優產品證書的優質面和麵粉
油罐
臨油在改革開放十年間,採取統一組織,統一管理辦法,向廣州、深圳、惠州等地38家中外合資企業定向輸出農村勞力5500多人。
離退休工人工資和醫療費統籌安排
楚園賓館及菜譜
中糧加油站
望城糧管站
臨澧鋼管廠
鋼管倉庫
出口銅標件
青山牌油粘
耐火材料
縣一服裝廠生產出口服裝
縣三服裝廠生產的出口成衣
日用陶
餐具
建築陶
彩陶
新安龍凰山水泥城
臨油縣第一個獲部優產品證書的雙龍牌水泥
九里水泥廠
電腦配料
電子遙控勻速卸料
臨澧縣水泥廠
十一萬伏變電站
縣電力調度模擬屏
縣電力調度室
佘市芭蕉雙煙囪機磚廠
杉板機磚廠
臨油縣出口商品包裝廠及其產品
興盛珠寶有限公司
珍珠養殖場
珍珠系列產品
生產車間
湖面檢珠
縣建築塗料廠生產的防水塗料為鐵道部指定的橋樑橋面書畫防水專用卷材,已開始走向世界。
出口豬鬃
新安棉紡廠
停弦手扶拖箱
生產車間
出口草墊
馬賽克
出口立德粉
出口草編
四新崗鎮蔡家埡林場600餘畝杉林,呈現一片林海,約有兩萬隻白鶴棲息,人稱“萬鶴之鄉”
古木參天
苗圃雪松
烽火林場杉林
文家林場
浮山蒼翠
茶園一角
名茶樣品及部優產品證書
綠化荒山
常青香飄數里
制茶車間
浮山旺水白梨
桔園一角
碩果纍纍
文化大世界
卡拉OK舞廳
縣廣播電視塔
縣博物館
縣電影院
縣新華書店
丁玲公園
丁玲公園揭幕儀式
林伯渠故居
舞獅
玩龍
修梅鎮文化中心
合口鎮文化中心
衍嗣庵鎮農民文化宮
文化館溜冰場
王煥斌在亞洲和全國學重比賽獲獎牌
合口鎮中學
縣教委教育電視台
教學大樓
縣農民中專
語音教學室
秀峰國小
望城育英中學
游泳訓練館
縣幼稚園
縣幸福院
新安鎮沙堤村兒童樂園
縣老幹部學校
縣人武部民兵工作獲獎獎狀
獲全省保險先進集體的縣保險公司
青山食品廠及其生產的快餐面
縣臨業公司和合口批發部
百歲老人方轉婆頤享天倫之樂
佘市衛生院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考察臨澧初級衛生保健工作
新安衛生院住院部
環境優美、治療精神病技術高超的合口衛生院
從日本進口的雙探頭多功能B超
醫院院貌
連體嬰兒手術成功
縣中醫院
省科委、省衛生廳專家來縣中醫院鑑定中醫副主任醫師周昌安治療腦腫瘤科研成果
新石器時期使用石器
戰國時期的銅雀車馬
修梅合禮村蔣家大墓出土的大漢永和元年御賜玉琮
九里楚墓出土銅鼎
雙耳獸雕玉酒杯
玉雕荷花水盂
透雕童子游魚牌
透雕玉鎮紙龍牌
宋獸紋提梁鹵
元至正二年山水書
如樂仁為慈禧太后祝壽的國書牡丹
清默思堂印章選
清蔣少白墨竹
左將軍劍平國紀功頌墨跡(局部)
黃右昌墨跡
張之澤(盈門)行草局部
居風高書法
墨童陳俊書法
唐風高連屏山水書
周玲國書
張楚務書
官亭溶洞真奇特 藏在深宮等開發
滴水石
寶連宮燈
附圖6
附圖7
附圖8
附圖9
清時安福縣地圖
清時安福縣城全圖
民國32年臨澧政區圖
臨澧縣城關鎮城區圖
臨澧縣合口鎮城區圖
臨澧縣新安鎮城區圖
臨澧縣地勢圖
臨澧縣1949~1985年工農業總生產值增長情況及工業產什構成圖
臨澧縣1951~1985年農副產品收購總值及社會商品中零售總額情況表
臨澧縣1949~1985年在校學生、教職工、中國小校所數情況表
臨澧縣1949~1985年食用植物油產值、肥豬出欄頭數變化情況表圖
臨澧縣1949~1985年客、貨運量情況表
臨澧縣1949~1985年糧棉產量及發展速變圖
臨澧縣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分布圖
臨澧縣水利水電設施示意圖
臨澧縣供電狀況圖
臨澧縣交通圖
臨澧縣出口貿易的國家(地區)示意圖
臨澧縣一、二戰時期革命活動狀況示意圖
中國工農紅軍五次來臨澧示意圖
臨澧縣中國小校分布圖
臨澧縣三級醫療衛生網點分布圖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建置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境域變遷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清代、民國時期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
第三章 鄉鎮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質 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氣候水文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水系
第三節 地表水、地下水
第三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四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野生動物
第三節 野生植物
第四節 礦藏
第五節 水能資源
第五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乾旱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大風
第四節 冰雹
第五節 大雪、大冰凍
第六節 地震
第三編 人口
第一章 人口源流
第一節 人口遷徙
第二節 姓氏情況
第二章 人口數量、分布
第一節 數鰱
第二節 分布、密度
第三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年齡、性別
第三節 文化
第四節 職業
第四章 生育
第一節 自然生育
第二節 計畫生育
第四編 經濟綜合管理
概述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國民經濟計畫管理
第二節 物資、基建、土地徵用計畫管理
第三節 統汁管理
第四節 同民經濟成長速度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集貿市場監督管理
第二節 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四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三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物價政策
第二節 物價調整
第三節 交換比價
第四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審計
第五章 計量管理
第一節 計量單位制度
第二節 計量標準管理
第五編 農業
概述
第一章 種植業
第一節 農用耕地
第二節 農用肥料
第三節 作物種籽
第四節 耕作制度
第五節 植物保護
第二章 養殖業
第一節 畜牧生產
第二節 水產生產
第三章 林業
第一節 山林權屬
第二節 營林造林
第三節 森林管護
第四節 經濟林產品
第四章 農機具
第一節 機具發展
第二節 農機經營
第三節 農機管理
第五章 農業經營管理
第一節 勞動管理
第二節 財務管理
第三節 收益分配
第四節 民主管理
第六編 水利
概述
第一章 農田水利建設
第一節 塘壩
第二節 水庫
第三節 堤垸
第四節 機電排灌
第五節 農田改造
第二章 水輪泵站
第一節 青山水輪泵站
第二節 其他水輪泵站
第三章 水利水電管理
第一節 工程管理
第二節 灌溉管理
第三節 綜合經營
第七編 工業
概述
第一章 經營體制
第一節 國營工業
第二節 公私合營工業
第三節 集體工業
第四節 私營、個體工業
第二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食品工業
第二節 建材工業
第三節 化學工業
第四節 機械工業
第五節 紡織、軋花工業
第六節 金屬製品工業
第七節 造紙、紙製品及印刷工業
第八節 縫紉、皮件工業
第九節 電力工業
第十節 鞭炮工業
第十一節 陶瓷工業
第十二節 煤炭工業
第十三節 冶金工業
第十四節 其他工業
第三章 工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
第二節 效益
第八編 交通郵電
概述
第一章 道路、橋樑、渡口
第一節 道路
第二節 橋樑
第三節 渡口
第四節 公路養護
第二章 陸路運輸
第一節 古運輸
第二節 公路運輸
第三節 鐵路運輸
第三章 水上交通
第一節 航道
第二節 船舶
第三節 貨運
第四節 客運
第四章 裝卸、搬運
第一節 港口裝卸、搬運
第二節 陸上裝卸、搬運
第五章 交通監理
第一節 車輛監理
第二節 港航監督
第三節 安全事故
第六章 郵電
第一節 郵電局、所
第二節 郵電業務
第三節 郵政、電訊網路
第四節 郵電設施
第九編 城鄉建設
概述
第一章 城鎮建設
第一節 縣城
第二節 合口鎮
第三節 新安鎮
第四節 新設四鎮
第二章 多村建設
第一節 集鎮建設
第二節 村莊建設
第三節 農村住宅
第四節 農村公共事業建設
第三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隊伍、設備
第二節 建築工藝
第四章 房產
第一節 占有
第二節 管理
第五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污染
第二節 治理
第十編 商業
概述
第一章 商業成分
第一節 私營商業
第二節 國營商業
第三節 供銷合作社
第四節 公私合營
第五節 合作店、組
第二章 商業市場
第一節 城鎮市場
第二節 農村市場
第三節 市場經營
第三章 糧、油經營
第一節 糧食購銷
第二節 食油購銷
第三節 糧、油儲運
第四章 收購
第一節 棉花
第二節 豬、蛋、禽
第三節 其他農副產品
第四節 中藥材
第五節 地方工業品
第六節 廢品收購
第五章 生產資料供應
第一節 化學肥料
第二節 化學農藥
第三節 中小農具
第四節 機械電器
第五節 金屬材料
第六節 建築材料
第七節 煤炭、石油
第六章 消費資料供應
第一節 食品供應
第二節 棉織品供應
第三節 百貨日用雜品
第四節 文化用品供應
第七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出口商品基地建設
第二節 出口商品經營
第八章 飲食服務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服務業
第九章 商業管理
第一節 商品流通
第二節 商品分配
第三節 企業核算
第四節 商業效益
第十一編 財政金融
概述
第一章 財政收入
第一節 農業稅
第二節 工商稅
第三節 企業收入
第四節 其他收入
第二章 財政支出
第一節 經濟建設費
第二節 文教、衛生事業費
第三節 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
第四節 行政管理費
第五節 其他支出
第三章 公債、國庫券
第一節 公債
第二節 國庫券
第四章 財政管理
第一節 財政體制
第二節 預算管理
第三節 會計
第四節 財政監督
第五章 金融實業組織
第一節 典當、錢莊
第二節 合作金融
第三節 銀行
第六章 貨幣
第一節 種類
第二節 流通
第三節 現金管理
第七章 信貸
第一節 農業信貸
第二節 工業信貸
第三節 商業信貸
第四節 中短期設備貸款
第五節 基本建設貸款
第八章 存款
第一節 單位存款
第二節 儲蓄存款
第九章 保險
第一節 保險種類
第二節 理賠
第十二編 黨派 群團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臨澧縣地方組織
第一節 黨的地下組織與活動
第二節 執政時期黨的建設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 紀律檢查
第五節 統一戰線工作
第二章 執政時期中共縣委重大決策與活動
第一節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時期
第三節 十年動亂時期
第四節 撥亂反正與改革開放時期
第三章 其他黨派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臨澧地方組織
第二節 中國三民主義青年團臨澧地方組織
第三節 中華自由黨湖南支部安福分部
第四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民團體
第二節 工人團體
第三節 青少年團體
第四節 婦女團體
第十三編 政權 政協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二節 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縣人大常委會
第四節 人大代表選舉
第二章 政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政務活動
第三節 外事、僑務、援外
第四節 幹部隊伍
第三章 政協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歷次政協委員會議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十四編 公安司法
概述
第一章 治安管理
第一節 戶籍管理
第二節 特種行業管理
第三節 危險物品管理
第四節 禁菸、禁賭、禁娼
第二章 消防
第一節 消防隊伍
第二節 消防設備
第三節 消防活動
第三章 刑事案件
第一節 偵破
第二節 預審
第三節 批捕公訴
第四節 審結
第五節 執行
第四章 民事案件
第一節 調解
第二節 裁決
第五章 公證、律師、法制宣傳
笫一節 公證業務
第二節 律師事務
第三節 法制宣傳
第十五編 軍事
第一章 軍事機構
第一節 清代、民舊時期的機構
第二節 新中國建立後的機構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募、徵兵役
第二節 義務兵役
第三章 主要戰事
第一節 農民起事
第二節 南、北車戰事
第三節 紅軍戰事
第四節 抗日戰事
第五節 臨澧解放與剿匪
第四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
第二節 政治工作
第三節 裝備、訓練
第四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駐軍
第一節 明、清時代駐軍
第二節 民國時期駐軍
第三節 臨澧解放後駐軍
第六章 國防工事、防空
第一節 國防工事
第二節 防空
第十六編 教育
概述
第一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私塾、義學、書院、縣學
第二節 學前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二章 專業與成人教育
第一節 專業教育
第二節 成人教育
第三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發展簡況
第二節 業務進修
第三節 經濟待遇
第四節 社會地位
第四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學校管理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節 人材培養
第五章 教育經費與學校設施
第一節 教育經費
第二節 學校設施
第十七編 科技
概述
第一章 科技成果
第一節 研究成果
第二節 推廣成果
第二章 科普服務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教育培訓
第三節 技術承包服務
第四節 科普學術交流
第三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計畫管理
第二節 成果管理
第四章 科技機構、隊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
第十八編 文化新聞
概述
第一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團體與場所
第二節 民間藝術
第三節 民間文學蒐集整理
第二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文學創作
第二節 主要著作
第三章 戲劇、電影
第一節 戲劇
第二節 電影
第四章 圖書、檔案
第一節 圖書
第二節 檔案
第五章 文物
第一節 古遺址
第二節 古城址
第三節 古墓葬
第四節 古窯址
第五節 古建築
第六節 雕刻
第七節 館藏文物
第六章 新聞
第一節 新聞媒介
第二節 新聞報導
第十九編 體育衛生
概述
第一章 體育事業
第一節 體育場地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人才培養
第二章 體育競賽
第一節 縣級競賽
第二節 地區(市)以上競賽
第三節 破、創市級以上紀錄
第三章 醫療機構
第一節 縣城醫療機構
第二節 鄉鎮醫療機構
第四章 衛生保健
第一節 愛國衛生
第二節 防疫
第三節 血吸蟲病防治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五章 醫療、醫藥
第一節 醫療
第二節 醫藥
第三節 醫藥科研成果
第二十編 民政 勞動
第一章 優待撫恤
第一節 優待
第二節 撫恤
第二章 救災救濟
第一節 災害救濟
第二節 社會救濟
第三章 收容遣送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收容遣送
第二節 福利事業
第四章 婚喪改革
第一節 婚姻登記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五章 勞動就業
第一節 用工管理
第二節 安置管理
第三節 勞動保護
第四節 職工培訓
第六章 工資福利
第七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狀況
第二節 消費水平
第二十一編 習俗 方言
第一章 習俗
第一節 生產習俗
第二節 生活習俗
第三節 禮儀習俗
第四節 歲時習俗
第五節 新風尚
第二章 方言
第一節 分區與淵源
第二節 聲、韻、調
第三節 方言的兒化
第四節 國語與土俗話對照
第二十二編 人物
概述
一、人物傳
劉世英
張映
彭倫
李充嗣
李如圭
周敘
李應祥
胡澥
張居中
鄧尚濾
林文颺
蔣明允
蔣明晉
蔣明試
蔣明章
陳盛韶
蔣世恩
蔣世麟
張開晟
黃道讓
蔣錫瑞
蔣征蒲
蔣征嵩
蔣征憲
曹邦福
蔡昌顯
林鴻儀
林修梅
夏北侯
於忠迪
徐承鏞
趙伯履
彭子金
李道宗
黃鰲
肖乾卿
王再生
張應培
汪毅夫
徐彬
肖伯衡
史訓川
沈繡昭
徐魯峰
郭藩
趙學識
張南武
李忠濤
黃細亞
徐澄侯
劉毓吾
劉育子
蔣勝眉
張協吾
張益如
陳采夫
鄧竹銘
林伯渠
王次甫
王認曲
胡求仙
俞勁
黃右昌
於若愚
明仲祺
潘孝全
劉銀清
張長壽
蔣保炯
辛樹幟
吉祥
郭潤芝
王福雲
田謨奕
向雲堂
瞿翠菊
丁玲
劉立身
二、人物簡介
徐騰芳
南濟漢
何賓斗
張相侯
譚元儀
黃昌林
沈相均
龍德康
文卜熊
沈清
沈湘彬
蔣光業
蔣光毅
印世達
裴正大
裴瀛
高啟周
黃大玉
李璣
張瑢
林祖矩
陳長彩
祝賢亭
劉漢之
陳毓南
顏柏亭
顏俊鋒
顏俊泉
鄒元生
廖作然
謝以文
何汝霖
賀聲洋
雷漢池
劉隆才
余伯厚
葉柳次
史范宇
劉善初
石盛祖
田迪吾
徐啟祥
龔明德
辛翼如
祝楚池
侯文化
王運琴
辛蘅若
鄧伯粹
李國炎
邱丕殿
張海帆
戴潤民
伍崇賢
裴德裕
周淘漉
朱玉清
楊少成
蘇文裕
侯世祥
三、烈士英名錄
四、清代臨澧籍人(安福)職官表
後錄
第一章 臨澧縣誌編纂始末
第二章 重要文獻輯存
第一節 清戶部關於設安福縣的議復
第二節 清代兩修《安福縣誌》序
第三章 在世名人
第一節 副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界人員
第二節 高級技術職稱人員
第三節 拔尖人才
第四章 民間傳說
第一節 有關申鳴、馬援的傳說
第二節 有關宋玉、司馬相如、車允、李群玉的傳說
第三節 有關陳友諒、吳三桂及其後代的傳說
第四節 有關李自成、李過和蔣家的傳說
第五節 有關浮丘子、酒泉、樓坊橋、刻木山的傳說
第五章 民歌、諺語、歇後語
第一節 民歌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六章 對聯集錦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