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潁木雕
- 外文名:Linying woodcarving
- 主要成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申報地區:河南省漯河市
- 非遺級別:省級
- 批准時間:2015年
- 遺產類別:民間藝術
技藝介紹,歷史淵源,藝術特色,技法工藝,代表人物,存續狀況,重要價值,
技藝介紹
臨潁木雕是主要流傳於漯河市臨潁縣的一種雕刻技藝,它匯集多種藝術元素,融傳統性、地域性、民俗性、抽象性、誇張性為一體,以厚重、簡潔為主要風格,具有內涵豐富、風格獨特和中原文化韻味濃厚的特點。它以河南省臨潁縣為中心,集中在該縣王孟鄉、石橋鄉、繁城鎮、城關鎮等地,在漯河市周邊及省內外都有較大影響。
臨潁木雕的歷史是中原木雕歷史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中國人有效利用自然的一個範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其題材、原料、工藝、造型、風格具有濃郁的中原特色,文化內涵深厚;其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嚴謹同意,手法多變,工藝精美細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臨潁木雕地方特色鮮明,富含中原文化神韻,能夠促進當地文化認同,同時,對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人員就業和木雕的市場繁榮,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歷史淵源
東漢末年,曹丕在許都南繁昌縣(今臨潁縣繁城鎮)修築受禪台,從各地召集能工巧匠建築宮殿、城樓,其中就包括大量木雕藝人。木雕技藝在當地逐漸壯大並流傳,之後歷經朝代更替,一直傳承至今。從當地現存的明清時代建築中的木雕構件、人物雕像、雕刻家具來看,已較為完善和成熟。清末,當地梳篦等木雕品種在周邊地區影響較大,並形成專業市場。
新中國成立後,臨潁木雕得到一定的發展,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再度得以復甦,成為臨潁當地的一個特色文化品牌。目前,臨潁木雕在繼承傳統雕刻技藝、種類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增加了木雕造像、木雕藝術品、古典家具等,以厚重、簡潔的風格,形成了包括300餘種產品在內的木雕文化產品體系,主要傳承人的作品在全國屢獲大獎。
藝術特色
臨潁木雕的技法多樣,簡潔明快,圖案優美,層次豐富,結構精巧,前期創作雕琢與後期打磨技術相融相輔,工藝精湛。
臨潁木雕中的藝術品雕刻風格誇張大膽,注重直覺感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意象,用抽象的誇張的方式即興地表現出來,有著強烈的藝術主觀性、濃厚的感情色彩、奇異的想像空間。
技法工藝
臨潁木雕製作工序主要包括:木活、旋活,鎪活、鑿活,鏟活,銼活,磨活,上色上漆、上蠟等;
臨潁木雕主要雕刻技法有圓雕、鏤雕、深浮雕、淺浮雕、線雕、透雕、雙面雕等;雕刻流程主要有畫創意稿,鑿粗坯、細坯,修光、打磨,著色上光。
代表人物
臨潁木雕主要代表人物--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梁俊鋒先生的神獅鎮宅寶劍、搖錢佛、自在佛、九龍神獅大如意、坐佛、福祿壽三星圖、九龍如意等多次獲得國內各項大獎。
存續狀況
臨潁當地現有各類木雕企業近十家,其龍頭企業南街村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現有生產基地占地170餘畝,生產車間面積18萬平方米,從業人員600餘人。
重要價值
歷史價值:臨潁木雕的歷史是中原木雕歷史的一個縮影,它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不同時代人們對於木頭、對於自然的觀念和利用的思路,也反映了人民的樂觀精神、不屈的生命力和高度的審美與智慧。
文化價值:臨潁木雕通過對木頭再加工,或順勢而為,或重起爐灶,既雕刻製作實用器,也通過木雕的圖案、造型、色彩來表達人們對於自然、宇宙、社會、生命、審美的認知。同時,其題材、原料、工藝、造型、風格具有濃郁的中原特色,在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文化內涵深厚。
藝術價值:臨潁木雕博取眾家之長,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其題材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嚴謹同意,手法多變,工藝精美細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社會價值:臨潁木雕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對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人員就業和木雕的市場繁榮,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