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解放紀念碑

臨清解放紀念碑

臨清解放紀念碑位於臨清市城區大眾公園內。原為1945年臨清解放時,周邊民眾所送的“慶祝牌”。現石碑為2005年臨清市人民政府為紀念臨清解放60周年所立。整座紀念碑由三個碑面組成,一面刻有黑伯理題詞的“臨清解放紀念碑”,另兩面刻有臨清解放事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清解放紀念碑
  • 位於:臨清市城區大眾公園內
  • 組成:三個碑面
  • 時間:1945年8月
位置,由來,建國後狀況,

位置

臨清解放紀念碑位於臨清市城區大眾公園內。

由來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守在臨清城的偽警備隊仍在頑抗。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第7軍分區、冀魯豫第1軍分區組織發起解放臨清戰役。偽警備大隊肖子玉部1500餘人、吳連傑部600餘人、張敬齋部1000餘人、鄭衍劭部500餘人分布於臨清城西關、南關等處。王來賢率部500餘人駐紅房子(今交通局辦公樓)。8月31日,八路軍將臨清城包圍。晚10時戰役打響,冀南軍區第7旅第19團、冀南第4軍分區第11團、東進支隊(由清江、宏毅、歧之三縣縣大隊組成)、西支隊(由邱縣平鄉威縣、廣宗縣四個縣大隊組成),分三路向臨清城西關和南關發起攻擊。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王宏坤親率第19團主攻土山(今龍山),然後直插前關街和進德會方向。冀南第4軍分區司令員胥光義、副司令員胡超倫、政治部副主任馮子華率第11團、西支隊進攻衛河以西的敵軍據點,而後渡河東進,殲滅武訓國小的敵人。冀南第四行署武委會主任胡代耕率東進支隊、獨立營在塔灣以北渡河,由此向南消滅西關偽軍,然後攻打磚城。衛東縣大隊包圍大辛莊敵軍據點,斷敵援軍。西支隊首先奪下土山,控制全城制高點。拂曉,城西南守敵全部被殲。9月1日晨,第7旅第19團突入城內,將王來賢部逼縮到紅房子。當日17時,王來賢殘部向禹城逃竄。至此,戰鬥勝利結束。解放臨清戰役,共斃敵3000餘人,俘獲吳連傑、肖子玉、鄭衍劭、吳作修等,繳獲輕重機槍30挺、迫擊炮3門、擲彈筒60具、長短槍4000餘支、戰馬170餘匹、汽車兩輛。

建國後狀況

臨清解放紀念碑原為1945年臨清解放時,周邊民眾所送的“慶祝牌”。現石碑為2005年臨清市人民政府為紀念臨清解放60周年所立。整座紀念碑由三個碑面組成,一面刻有黑伯理題詞的“臨清解放紀念碑”,另兩面刻有臨清解放事略。
現在,這裡已成為臨清市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中共黨史教育的重要場所,每年都有上千人次來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