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鎮

臨海鎮

臨海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古稱八大家,是清朝末位狀元張謇在黃海灘上開發創辦的華成公司所在地。位於蘇中北部,東瀕黃海,北與濱海縣、省農墾淮海農場接壤,南與臨海農場相鄰,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海鎮
  • 外文名稱:Linha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鹽城市射陽縣
  • 下轄地區:八大居委會,同勝居委會,中五居委會等10村10居委會
  • 政府駐地:臨海鎮中心街3號
  • 電話區號:0515
  • 郵政區碼:224300
  • 面積:183平方公里
  • 人口:7.6萬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 氣候條件:海洋季風性氣候
  • 車牌代碼:蘇J
基本概況,交通運輸,經濟綜述,社會事業,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基本概況

總面積183平方公里,7.6萬人口,下轄20個村(居)委會。鎮域位於蘇北灌溉總渠與射陽河之間,境內有雙洋閘、奤套閘、六垛閘三座出海河閘,戰備河、八丈河等水網縱橫交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臨海鎮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區域,屬海洋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13.9℃,年均降水量1023.8毫米,年均無霜期224天,鎮域內海岸線長17公里,有灘涂9萬餘畝。
臨海鎮區域地圖臨海鎮區域地圖

交通運輸

水陸交通十分便捷。鎮域位於蘇北灌溉總渠與射陽河之間,境內有雙洋閘、奤套閘、六垛閘三座出海河閘,戰備河、八丈河等水網縱橫交錯,水上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農田水系配套排灌兩分。S309、S204兩條一級化路貫穿鎮內東西、南北,沿海大通道30餘公里,道路即將開工興建,集鎮內道路全部實現了水泥化,村際砂石道路村村聯通;距鹽城機場、鐵路、寧靖鹽高速公路60公里,距射陽港30公里;連雲港180公里,通達便捷。
臨海鎮臨海鎮

經濟綜述

工業經濟初具規模。全鎮擁有各類企業100多家,已形成機械、紡織、食品等一批支柱產業,已創辦了兩大工業園區,並將利用臨近沿海獨特地理位置,創辦一個適合引進低污染的化工工業園區。2006年,臨海鎮實現GDP9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工業增加值3.62億元,同比增長49.6%;完成技改投入4億元,同比增長33.3%;實現工業用電量2400萬度,同比增長60%;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12個,其中億元項目2個。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性收入1020萬元,成為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性收入超千萬元的三個鎮之一。重大項目更是高開高走,其中金馬油脂實現銷售收入8500多萬元,同比增長28%;工業用電180萬度,同比增長35%;實現稅收280萬元,同比增長55.6%,躋身全縣20強行列,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順通離合器實現銷售收入3700萬元,同比增長28%;工業用量1000萬度,同比增長50%;實現稅收120萬元,同比增長20%。鹽城琛裕化學科學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2000萬元,工業用電量450萬度,稅收230萬元。上述三家骨幹企業銷售收入、用電量和稅收分別占全鎮52%、75%、57%,對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強力的支撐作用,成為臨海鎮工業經濟名副其實的“領頭羊”。臨海鎮著重把改善投資環境、推進發展平台最佳化升級作為項目推進的興奮點和著力點,2005年投入巨資2200萬元,突出污水運行系統的建設,已基本調試成功,具備了接納污水的能力,為臨海鎮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臨海鎮臨海鎮
農業生產獨具特色。臨海鎮是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中國蒜薹之鄉,全國著名的“青龍”牌白蒜髮源地和主產區。大宗農產品有棉花大蒜玉米水稻何首烏及多種反季節特種蔬菜作物,蒜薹獲國家綠色食品標誌。海塗開發勢頭強勁。已建成近萬畝高標準海淡水混養塘口,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此建立了3200畝南美白對蝦養殖試驗示範基地,圍墾開發了低壩高網海水養殖8000畝,規劃開發了2萬畝退淡還海養殖。
2009年鎮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億元,同比增長2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88萬元,同比增長40.5%;規模以上工業開票銷售6.96億元,同比增長27.8%;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98億元,同比增長42.5%;農民人均純收入8424元,同比增長15.2%。在全市50個重點鎮排名中上升了2位,達到了34位,全鎮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臨海鎮基礎教育受國家表彰,是江蘇省科技先進鄉鎮,商業流通網點密布、市場繁榮,醫療衛生設施齊全、文化娛樂豐富多彩,集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連續多年受市、縣表彰。開放力度日益加大。臨海鎮投資政策優惠,服務體系優良。客商的需要就是他們的政策,為客戶服務就是他們的天職。
臨海鎮臨海鎮

特色產業

1998年被中國特產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蒜苔之鄉”的射陽縣臨海鎮,位於射陽縣東北部,東臨黃海,面積112平方公里,擁有10公里長海岸線,1萬餘畝灘涂,10.9萬畝耕地。全鎮7.6萬人,2012年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臨海人瞄準國內外市場,大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成了6萬畝“青龍”牌白蒜基地、5000畝灘涂養殖(泥螺、對蝦、魚、紫菜)基地、1.5萬畝稻田養蟹基地、1萬畝出口創匯蔬菜基地、200萬隻家禽養殖基地,逐步形成了“東水、西禽、中特經”的區域種養格局。
臨海鎮臨海鎮
臨海種植白蒜,從清朝末年至今大約有15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末種植規模還是提藍小賣,因種植分散,管理粗放,產量不高,未形成規模效益。臨海鎮通過統一規劃,對大蒜實行集中連片種植,由過去分散在20多個村零星種植,集中到土質適宜,蒜農有良好種植技術的同勝、西興、中五等11個村,面積也由以前的1.5萬畝左右擴大到98年的5萬畝,是市級“三高”農業示範區。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全國客商的雲集,臨海白蒜基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崛起了“大蒜一條街”,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湧現出蔡明橋、陳海青等一大批年行銷額達千萬元的優秀經紀人。99年該鎮進一步將大蒜基地面積擴大到6萬畝,建立了5個萬畝片。
臨海鎮黨委、政府注重科技投入,他們與南農大聯合舉辦兩屆現代農業大專班。同時採取短期農業培訓班、趕科技集等形式,推廣農業科技,提高農民科技水平。94年,該鎮協同縣局、縣科委等科研部門聯合成立了射陽大蒜研究所。94年到98年的五年時間,研究推廣了立體種植、提純復壯等新技術,“棉套蒜”、“玉米套蒜”、“蒜套菜”等高產立體間套模式普及率達80%以上。同時研究開發了頭大、苔粗、味鮮、耐35保鮮的臨海白蒜新品種──“青龍牌”白蒜。“青龍牌”已註冊成國家馳名商標,並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授予“青龍牌”綠色食品證書。99年,該所和揚州大學農學院聯合研究開發的4萬畝大蒜提純復壯,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星火計畫課題。
臨海鎮積極探索白蒜生產一體化之路,大力興辦與白蒜基地相配套的龍頭加工企業。興建了海星、信星、靈星、臨東等龍頭加工企業,擁有4000噸的保鮮、6000噸的加工能力和4條大蒜保鮮、脫水、加工、速凍系列生產線。大蒜系列產品蒜苔、蒜頭、蒜油、蒜米、蒜片遠銷山東河北北京河南安徽、內蒙、黑龍江等大中城市,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國際市場上俏銷。臨海不僅是“天下第一蒜”之鄉,而且還是外向型農業的領頭雁。臨海鎮大力實施農業生產一體化、外向化“兩化聯動”戰略,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從日本引進常磐黃瓜、甘理想大根蘿蔔、榨菜、辣根、海綿椒等16種優質創匯蔬菜品種,建立了萬畝出口創匯蔬菜基地。創辦了鹽城星海、鹽城宏利、鹽城晨龍、鹽城金碧4家中外合資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擁有蔬菜醃製、速凍、保鮮、脫水、紫菜育苗等6條系列深加工生產線,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有著密切的貿易合作關係,外貿出口供貨額超億元。

園區建設

鹽城市紡織染整產業園簡介
鹽城市紡織染整產業園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射陽化學工業園,2008年更名為“鹽城市生態染整工業集中區”,今年3月經市批准成立為“鹽城市紡織染整產業園”,是全市特色產業園區之一,總體規劃由中國紡織規劃設計院設計,近期規劃面積11.36平方公里,遠期規劃面積23.3平方公里。分為“染整核心區、高端織造區、科技研發區、服裝家紡區、配套服務區、倉儲物流區”六大區域。目前已有沙印、尚嘉、日達、悅達、七彩和盛澤的榮澤、盛泰克、億昌等一批紡織染整產業項目先後入駐。 染整核心區的“三縱兩橫”主幹道已經拉開了整體框架,高端織造區已形成“兩縱三橫”主框架。蘇北灌溉總渠引入的洪澤湖水系水源豐富;省道S226縱貫全區,距沿海高速20公里;區域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江蘇省環保廳批准;入海污水排放口獲得省海洋與漁業局批准。目前園區各種要素正在逐步配套,已有恆源供熱、沙印熱電2家供熱中心,有新晨、沙印2家污水處理廠,有臨海110KV變電所、沙印35KV變電所,綠化、亮化、硬化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為入園項目提供了重要支撐。 該產業園將按照“培育沿海紡織基地,打造華東染整中心”的總體思路,全力打造“江蘇一流、蘇北唯一”的高端紡織染整產業園,到“十二五”期末,建成省級特色產業園區,確保實現“百億銷售、10億財政”的目標。
(一)交通便捷快速
公路:同三高速南至海南三亞,北至黑龍江同里,全長5500KM,依區而過。經蘇通大橋,至上海298KM,僅2.5小時車程;至青島480KM;至南京340KM。國道228臨海高等級公路南北貫穿我園區。
港口:距國家二類口岸——射陽港30KM;至上海港298KM。年內建成3座萬噸級碼頭,達到萬噸級正常通行,3.5萬噸級候潮進港能力。目前,已開通韓國釜山、日本長崎、新加坡和香港等國際海運航線。
航空:距離國際空港鹽城機場僅50分鐘車程。已開通台灣、香港、廣州、北京、昆明、哈爾濱和韓國首爾等城市。
鐵路:距新長鐵路鹽城火車站65KM。已開通北京、青島、哈爾濱、西安、重慶、成都、瀋陽、太原、蘭州等專線,貨物運輸便捷。鹽城——連雲港鐵路穿境而過,2013年將在射陽建成客、貨運站。射陽港鐵路支線已獲得江蘇省發改委審批。今年8月省委書記明確鹽連鐵路、鹽泰鐵路、大豐至蚌埠鐵路納長三角城際鐵路發展規劃,大豐港、射陽港、陳家港、濱海港、弓瓊港五港鐵路支線已納入規劃建設。
(二)土地儲量充沛
射陽有著廣袤的灘涂,每年還以近萬畝的速度向大海延伸,通過復墾置換,可為承接紡織染整項目準備充足的工業用地。
園區近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染整核心區規劃面積4050畝,已開發面積2130畝,還有餘1920畝。
(三)環境容量充足
紡織染整園污水排放口早在2004年就獲得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許可,區域環境影響報告書於2005年通過江蘇省環境保護廳批准。目前新晨和沙印,2個污水處理廠都已投入運行,設計能力日處理印染廢水10萬噸。
(四)用水資源豐富
經蘇北灌溉總渠和五岸乾渠,來自洪澤湖水系的水資源豐富,日供水30萬噸。水稍作處理就可套用於工業生產。
(五)產業集聚發展
射陽是全國毛絨生產基地,是全國紡織機械生產基地,是江蘇省紡織產業基地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狀元縣。年加工皮棉10萬噸,可供150萬錠紗錠生產。現有棉紡企業54家,棉紗錠60萬錠,氣流紡1.5萬枚,織造企業40家,各類織機5450台,無梭織機2000台,棉企業占射陽紡織企業32%,占射陽紡織工業銷售60%,主要代表企業雙山紡織集團、閩豪紡織工業園等;毛絨及其製品企業15家,毛紡錠10萬錠,擁有1億米毛絨生產能力,主要以腈綸為主要原料,經編薄絨、長毛絨、絨毯、絨類玩具,主要代表企業振陽集團、德威爾集團等;還有服裝企業10家,化纖企業5家,絲絹企業5家,針織企業10家,目前已形成紡織業、絲綢業、服裝業、家紡業和化纖製造業等行業,可為各類紡織印染企業提供產業配套,真正打造龍型產業發展格局。
(六)勞動用工富裕
射陽縣人口近百萬,其中勞動力在35萬人以上,從事紡織業的占7成。擁有1所明達技術學院,2所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10所縣內職業技術學校,可為項目提供大批經過初步培訓的技術人員和一般雇員。用工每月平均1600-2200元。
(七)服務優質高效
該園積極順應全縣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大勢,按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質量最優、形象最佳”的要求,盡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責任支持服務項目建設。對每個項目都成立2個服務班子,1個班子辦理項目手續,1個班子服務項目施工現場,對每個項目都實行“封閉式建設、駐點式服務”,確保入園項目順利建設。
(八)服務功能齊全
鹽城市紡織染整產業園正規化建設江蘇一流的紡織染整產品展示館,鹽城市紡織染整研究所。即將建設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休閒中心和職工公寓,為入戶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堅強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