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全文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魯政發〔2020〕7號),現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踐行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同,依法管理、創新驅動,預防為主、強化基層,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到2022年,形成平戰結合、科學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構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全市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結合上級立法進程和疫情防控經驗,2021年開展《臨沂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調研論證工作,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準備措施,制定出台《臨沂市健康鄉村條例》,逐步構建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法規規章體系。落實《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提高生物實驗室安全治理能力。加強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民眾增強公共衛生法治意識。(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司法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應急局、市科技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提升公共衛生監測預警能力。
以傳染病為重點,擴展疾病監測種類,最佳化監測哨點布局,構建覆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監測網,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哨點建設,完善基層學校、機場、車站、養老機構和特殊監管場所哨點設定,形成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推進線上實時跟蹤監測和動態分析,提升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能力,形成信息互通、專家會商和早期警報機制。積極對接省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台,逐步實現疫情風險研判和預警功能。(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大數據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開發區管委會)
(三)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能力。
堅持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在市委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健全監測、預警、決策、處置全鏈條回響機制,完善衛生應急指揮平台建設,設立動態市級公共衛生專家庫,加強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會商研判,協調解決重點問題,發布預警提示。2020年底前,各縣區建立公共衛生事件協調統一、上下聯動機制,完善決策指揮體系,提升決策指揮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
(四)健全公共衛生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
2021年6月底前,完成《臨沂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完善防控規範,細化部門職責,明確不同階段的應急回響措施,提升應急應對能力。樹立“一盤棋”思想,市縣聯動,加強日常演練,強化跨部門、跨領域的聯防聯控機制。突出關鍵領域和環節,加強重點人群服務管理,以社區(村莊)為單位,加強基層格線化管理,有效落實綜合性防控措施,注重發揮村醫、校醫、社區家庭醫生等人員作用,廣泛動員民眾參與,築牢群防群治防線。(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
(五)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
1.強化各級疾控機構建設。全面強化各級疾控機構疾病預防和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檢測與干預職能。推動疾控與臨床密切結合,加強預防醫學科學研究,提升業務管理能力和套用性技術研究水平。縣級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組織實施、指導評估。推進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加快市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心建設和縣級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力爭用3年時間,全面建成專業化、現代化的疾病預防控制網路,滿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以及實驗室配備標準要求。縣級以上疾控機構全部建成
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具備開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
腸道病毒和愛滋病病毒等常見病原體的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等能力。強化學校衛生、職業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等公共衛生職能,提高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能力。到2022年,空氣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和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以市為單位全覆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影響因素監測、放射性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以縣為單位全覆蓋;飲用水監測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財政局)
2.提升基層防控能力。依託鄉鎮衛生院、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強化兜底作用,支持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衛生委員,落實格線化管理職責。將學校納入防控重點場所,支持高校校醫院集中建設,增強學校傳染病、常見病的預防、治療能力。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實現村衛生室房屋產權公有,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CT和建設具備隔離條件的發熱診室。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通過“縣管鄉用”等方式,到2022年,為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1-2個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加強醫防融合,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基金使用,提高對基層
醫療衛生機構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醫保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大力開展
愛國衛生運動。堅持預防為主、全域創衛,依託各級疾控機構、健康教育機構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加強愛國衛生專業技術支撐。加強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強化市場環境綜合整治,規範市場管理秩序。到2022年,國家衛生縣城比例達到80%,國家衛生鄉鎮比例達到25%,省級衛生村比例達到60%。(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六)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
1.健全傳染病救治網路。堅持集中救治原則,構建以市人民醫院為中心、市中心醫院為副中心、縣區人民醫院傳染病科(區)為補充,平戰結合、運轉靈活的傳染病救治網路。2022年,完成市人民醫院東醫療區改造;全面提升縣區人民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擴增ICU重症監護病區,承擔重症救治任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要樹立全員、全程、全院防護理念,補齊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和實驗室能力建設短板,2020年底前,全部具備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提高應急救援能力。2021年底前,完成省級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區域中心設定,構建立體化緊急救援網路。加強兒童、婦產、心理危機干預等專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血液應急保障能力,健全120急救體系,配備配齊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移動車載CT等必要設施設備,每個縣(區)至少配備1輛負壓救護車。(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加強中西醫協同。加快建設市中醫醫院高鐵院區,提升縣域中醫藥服務能力,2022年年底前,實現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縣域全覆蓋,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中醫藥科室全覆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急救、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全面推行中醫藥一體化改革,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西醫協作機制,完善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的救治體系。(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4.完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機制。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分級分類免除醫保支付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建立醫保基金應急預付制度,在重大疾病防治應急預案啟動時同步啟動醫保基金應急預付機制,確保不因醫保總額預算管理規定影響醫療機構救治,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後收費。2020年底前,完善全市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功能和醫療救助托底功能。完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制度,年內實現異地住院聯網定點醫院鄉鎮(街道)全覆蓋。(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七)加強公共衛生人才保障。
健全公共衛生執業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最佳化市控中心設定,提高
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占比,確保市預防控制中心專業技術人員不低於編制總額的80%。在市“衛生領軍人才”稱號評選中,對公共衛生人才單獨核定名額。落實疾控機構編制標準,到2022年,以縣(區)為單位空編率不超過5%,保障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市、縣疾控中心按照《關於在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立首席專家的通知》(魯衛人字〔2020〕4號)要求,設立首席專家。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增加農村訂單定向公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實施疾控人員崗位能力提升專項計畫,開展現場流行病學人才培養,用2年時間將縣級疾控機構骨幹人員輪訓一遍,確保每個專業有2名以上技術骨幹。完善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充實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健全格線化監管體系。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一般應具備醫學相關專業背景。各級按照綜合預算原則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納入本級預算保障,並在保障政策上予以傾斜。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符合疾控機構特點的薪酬機制,對各級疾控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績效管理,確保防疫津貼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基層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建立健全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保障機制。(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
(八)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2020年底前,制定應急物資保障機制和應急預案,編制應急物資儲備規劃,將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物資納入市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推進疾控中心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應急物資配備能力建設。到2022年,建立以市級政府應急物資儲備為中心,以縣(區)政府儲備為支撐,以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產能儲備為基礎,以醫療衛生機構實物儲備、社會捐助捐贈和家庭儲備為補充,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按照2500-5000人不少於1個月消耗量標準進行物資儲備,適時倒庫更新,確保物資質量。(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應急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發改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
(九)完善公共衛生科研創新機制。
在市級科技計畫中,設立公共衛生科技創新項目,加快推動疫情防控、健康促進、臨床診治、醫防融合、醫療裝備、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與套用,深化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科研機構、院校企業合作,重點開展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研究,推動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有效協同,為我市疾病防控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
(十)完善公共衛生教育培訓機制。
加強高等院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學科專業建設,培養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複合型人才,加強衛生應急、衛生監督、現場流行病學和災難救援套用型高端人才培養。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國小規範開設健康教育必修課程,到2022年,寄宿制中國小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國小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國小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不低於75%。將公共衛生管理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內容,提升黨政幹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能力水平。深入基層開展民眾衛生應急知識培訓,依託市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心,建設公眾衛生教育培訓基地,組織民眾性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增強民眾的衛生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財政局)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強化在體系建設、隊伍培養、機制改革等方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明確年度目標、細化任務分工,建立督導和責任追究機制,保障任務和政策落實落地。(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
(二)強化項目支撐。按照整合協同、集約高效的原則,堅持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以設施設備改善為重點,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
(三)落實經費保障。各縣區要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保障水平。調整醫療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用足用好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加大向基層轉移支付力度,切實提高基層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衛生健康委)
(四)深化宣傳引導。開展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促進健康習慣養成,不斷提升全民文明健康素養;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加強重大疫情輿情跟蹤研判,主動發聲,正向引導,依法打擊處理藉機造謠滋事者。(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
臨沂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17日
政策解讀
一、政策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
2020年5月19日,省政府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從改革完善疾病控制、疾病救治、監測預警、指揮決策、法治保障、人才保障、應急物資保障、科技創新、教育培訓、聯防聯控體系等十個方面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
6月29日,武漢市通過了《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從最佳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重塑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強化法治、物資和信息化支撐四個方面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啟動
應急回響機制,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及時應對處置了肺炎疫情,保護了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亟需健全和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救治水平。
二、制定過程
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共衛生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在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擬進一步明確總體要求、任務目標、重點任務,完善工作機制、強化保障政策。草稿形成後,先後徵求了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等22個部門意見,多次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文稿。
三、主要內容及特點
《意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始終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預防為主、體制創新、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改革完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物資儲備體系,不斷強化法治保障、人才保障、科研創新、教育培訓支撐,提升監測預警、指揮決策能力,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到2022年,形成平戰結合、科學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構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全市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
二是重點任務。結合我市實際,從健全體系、提升能力、完善機制、加強保障4個方面。著力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提升監測預警、決策指揮能力,完善聯防聯控、科研創新、教育培訓體制機制,加強法治、人才保障等10個方面內容,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防控救治能力。
三是組織實施。對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項目支撐、落實經費保障、深化宣傳引導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主要有將公共衛生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分步驟、分階段組織實施補短板項目。同時,進一步加強財政投入保障,提高基層保障能力,做好健康教育宣傳,不斷提高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