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大雲寺旅遊景區俗稱鐵佛寺。在山西臨汾市西南隅。始建於唐貞觀年間,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五十四年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汾大雲寺
- 地理位置:臨汾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
大雲寺(俗稱鐵佛寺)。在山西臨汾市西南隅。始建於唐貞觀年間,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康熙五十四 年重建。
鐵佛寺原名大雲寺,因為寺內高聳的寶塔下供奉著一尊遠近聞名的鐵鑄佛頭,所以這裡又被稱為鐵佛寺。
鐵佛寺位於臨汾市鼓樓南街西側,坐西面東,始創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寺院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 寺院的山門,它建在高大的台基上,外觀形似城牆古堡,中開券門。大門上方現鑲嵌著“臨汾地區展覽館”等字,為地區書畫展覽館,前廳兩側及寺內大殿里經常舉辦各種書畫、攝影等作品展。 漫步鐵佛寺中,錯落的塔、殿、亭、舍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蔽日的蒼松翠柏帶給人一份清爽幽靜,微風低吟,寶鐸和鳴,這裡的一切與門外的鬧市截然不同,令人神定氣閒,心曠神怡。
鐵佛寺原名大雲寺,因為寺內高聳的寶塔下供奉著一尊遠近聞名的鐵鑄佛頭,所以這裡又被稱為鐵佛寺。
鐵佛寺位於臨汾市鼓樓南街西側,坐西面東,始創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寺院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 寺院的山門,它建在高大的台基上,外觀形似城牆古堡,中開券門。大門上方現鑲嵌著“臨汾地區展覽館”等字,為地區書畫展覽館,前廳兩側及寺內大殿里經常舉辦各種書畫、攝影等作品展。 漫步鐵佛寺中,錯落的塔、殿、亭、舍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蔽日的蒼松翠柏帶給人一份清爽幽靜,微風低吟,寶鐸和鳴,這裡的一切與門外的鬧市截然不同,令人神定氣閒,心曠神怡。
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方塔六層, 一至五層為方形,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餘米,各層均有琉璃構件,鑲成仿心。內容為佛、菩薩、羅漢、 弟子及佛傳說故事,為陽城縣匠師所作。第一層中空,內置高6米, 直徑5米的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當系唐代原作。山西臨汾大雲寺自創建以來,來山西臨汾大雲寺的旅遊是越來越多。
山西臨汾大雲寺原名宏藏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為東晉十六國前涼昇平七年(363)張天錫所建造。唐載初元年〔689)七月重修後改名為大雲寺。因屢遭地震、兵燹,寺廟一度受到破壞。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門志滿曾遠渡重洋來涼州朝拜大雲寺,並主持募化重修,被傳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
![臨汾大雲寺 臨汾大雲寺](/img/4/6db/nBnaugDN3MWYmlDMjVGMhZGOmlzMkJWOiZzMkdjMzYzMxEGOjVWOhZGZwE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臨汾大雲寺 臨汾大雲寺](/img/0/b97/nBnaukDN4EGNycjZzYjY2kDMwImZjVWOhZmMjJ2YidTYjdDZzY2YwUGMz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大雲寺位於城東北隅。原為前涼國王張氏的宮殿。前涼王張天錫昇平年間,舍宮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諸州各置大雲經,遂改為大雲寺,後又改名為天賜庵。西夏時,改名為護國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大雲寺是歷史上的名剎古寺, 在古代不僅是國內遊人遊覽的重要勝地,也引起了國外僧人的高度重視。明洪武年間,日本僧人沙門志滿遠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該寺院,被傳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話。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斷,興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毀,唯有鐘樓巋然獨存。古鐘樓為大雲寺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鐘樓建在9米高的磚包土台上,基底約125平方米。周圍繞廊,重檐山頂,五踩作斗拱。整個建築挺拔俊秀,高聳入雲,歷經維修,保存完好。
![臨汾大雲寺 臨汾大雲寺](/img/7/4a1/nBnauEGN4MDNjNGZlZDZhVDZ1EDNyIjN1EWY4UWMkdjMjRTY0kzN4Y2M1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古鐘樓上懸有大雲銅鐘。鐘呈黃色,通高226米,口徑115米,厚12厘米,重約5噸。鐘體上飾有圖案3層18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又分6格。最上層飾飛天,頭戴花冠 ,耳飾明月,上身袒露,下著長裙,彩帶纏身,手托果盤,作翩翩飛翔狀,線條豐滿流暢 ;中層飾天王力士,威武有力,手持武器各異,頭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騎坐夜叉,旁立兩 個小鬼,赤身短褲,神態各異,生動傳神;最下層飾龍,五彩雲紋,現已磨損不全。此鐘體積較大,聲音洪亮,形狀古樸精美,是罕見的古代鑄造藝術珍品。從鐘體造型和所飾圖案分析,為唐代遺物。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雲寺碑記稱此鐘“若銅、若鐵、若石、若金,兼鑄其中,真神物也。如響震之,則遠聞數千里,發人深省,為郡脈之一大助也。”每逢日出時分,霞光萬道,自西向東仰觀大雲鐘樓,見巨鐘通體被朝霞煨成紅色,四周透出道道瑞 光金色。此刻,登上鐘樓擊鐘,鐘聲轟然,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