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風藥(臨江風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製法

1.臨江風藥散劑 以上十一味,除人工牛黃、青黛外,其餘天麻等九味藥粉碎成細粉;將人工牛黃、青黛研細,與上述藥粉配研,過篩,混勻,稱取106.4g備用,其餘分裝即得。

2.臨江風藥增效退熱片 將上述備用藥粉106.4g與對乙醯氨基酚粉120.9g混勻,過篩,制粒,低溫乾燥,壓製成2400片,即得。

形狀本品藥粉為青灰色粉末;味腥苦。藥片為具微小白斑的青灰片;味苦、微腥。

基本介紹

  • 規格:每袋內裝臨江風藥粉1g,臨江風藥增效退熱片2片,每片重0.1g,含對乙醯氨基酚粉50mg
  • 劑型:散劑(口服)
  • 藥品類型:中藥
基本信息,處方,鑑別,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注意,禁忌,貯藏,

基本信息

臨江風藥拼音名:LinjiangFengyao
書頁號:Z13-127
標準編號:WS3-B-2560-97

處方

1.臨江風藥散劑
人工牛黃25g全蠍(去鉤)100g僵蠶(炒)100g天麻60g地龍44g琥珀60g白附子(制)40g青黛30g石膏200g大黃50g薄荷葉500g
2.臨江風藥增效退熱片對乙醯氨基酚120.9g臨江風藥粉106.4g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體壁碎片淡淡黃色至黃色,有網狀紋理及圓形毛窩,有時可見棕褐色剛毛。體壁碎片無色,表面有極細的絲體。不規則碎塊淡黃綠色或黃棕色,透明或半透明。不規則塊片狀結晶無色,有平直紋理。腺鱗頭部8細胞,扁球形,直徑約至90μm,柄單細胞。
(2)取藥片1片,研細,加丙酮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撲熱息痛,加丙酮製成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醇-氯仿-乙醚(2:5: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熏以碘蒸氣,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對乙醯氨基酚0.3g),置錐形瓶中,加稀鹽酸50ml,加熱回流1小時,冷至室溫,加水50ml,與溴化鉀3g,將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約2/3處,用0.1mol/L的亞硝酸鈉溶液迅速滴定,隨滴隨攪拌,至近終點時,將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的水將尖端洗滌,洗液併入溶液中繼續緩緩滴定,用細玻棒蘸取溶液少許,划過塗有含鋅碘化鉀澱粉指示液的白瓷板上,即顯藍色條痕時停止滴定,五分鐘後,再蘸取少許,如仍顯藍色條痕時,即為終點(每1ml的0.1mol/L的亞硝酸鈉溶液相當於15.12mg的對乙醯氨基酚)。
本品每片含對乙酢氨基酚(C8H9NO2)應為標示量的93.0~107.0%。

功能與主治

疏風清熱,開竅豁痰,平肝熄風,鎮驚止抽。用於小兒急慢驚風,痰熱壅盛,四技抽搐等表里實熱症。

用法與用量

初生及三個月內嬰兒,每瓶分8~12次服,瓶內藥片是用於嬰兒有熱形發燒者,每片分4~6次與瓶內藥面混合服用。四至六個月嬰兒,每瓶分4~6次服用,有熱形者可加服藥片1/2或1/3片;七個月至周歲小兒每瓶分兩次服,有熱形者可加服藥片1片;周歲以上小兒酌情增服或遵醫囑。瓶內藥片專供有熱形患者加服,一日3次,溫開水或乳汁調服;熱形退停服藥片。

規格

每瓶內裝臨江風藥粉1g;臨江風藥增效退熱片2片;每片重0.1g,含對乙醯氨基酚粉50mg。

注意

對外傷引起的抽搐和對缺鈣抽搐的患兒無效,表里無熱,腹痛便泄者停服;高燒退後停服藥片。

禁忌

孕婦忌服,患兒面青肢冷,自汗虛脫忌服。

貯藏

密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