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鎮(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

臨江鎮(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

臨江鎮位於重慶開州區西南部,距離開州城區16公里,是開州區第一大鎮、開州城市副中心、重慶市“十大宜居小城鎮”、“最美小城鎮”、全國重點鎮等。

臨江鎮轄5個社區居委會、24個行政村。全鎮戶籍總人口104092人,居全區鄉鎮街道之首。2014年,臨江場鎮建成區面積已達6平方公里、人口5.7萬。

臨江鎮因南河古稱臨江而得名,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鎮,有開州文化之鄉美稱。臨江有三絕,即:“九井十八廟”、香綢扇冰薄月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江鎮
  • 外文名稱:Linchiang Town
  • 別名:臨江市(sí)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重慶市開州區
  • 下轄地區:正街、川主、明月、青陽、福德等
  • 政府駐地:川主街68號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5408
  • 地理位置重慶市開州區西南部
  • 面積:123.4平方公里
  • 人口:104092(2014年)
  • 方言上江官話-成渝片-四川話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東佛寺、馬鞍森林公園、三星寨、毛埡林場、陽雀洞、萬福橋
  • 車牌代碼F
  • 主要學校臨江中學,書院中學等
  • 高速入口:開達高速臨江互通
  • 公交線路:開州13路 平橋車站-臨江40米大街 
  • 黨委書記:扈月文
  • 鎮長:譚傳明
歷史沿革,人口及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經濟概括,經濟綜述,校園經濟,商貿流通,勞務產業,優惠政策,區位優勢,市容市貌,獲得稱號,臨江特產,香綢扇,冰薄月餅,混蒸,旅遊景點,當地名人,

歷史沿革

臨江鎮因南河古稱臨江而得名,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鎮。臨江鎮古名臨江市,也有人寫成臨江寺,但都讀作二聲,音si”。
臨江鎮自明代中葉在壩臨川修建8間草屋,成為集市貿易場所,稱臨江鋪,後來不斷擴大,明末清初已發展成為江里(區域名)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具有“商號數千家”,是全縣首鎮,並設有外委把總分防,名臨江市(sí)。臨江市處於開縣與達州、萬州之交通岔口,戰略地位顯著。《明史》載:“臨江市屬襟喉,上達重敘,下連湖湘,地土饒衍。奈何棄以資賊,自遺患?”意思就是說,臨江是蜀地的咽喉之地,向上遊走到達重慶,向下遊走連線著洞庭湖和湘水,土地肥沃,為什麼要放棄他來讓敵人壯大,自己養虎為患。
嘉慶二年(1797年),川楚白蓮教亂波及臨江,白蓮教軍自場鎮至灌子口,連營40里,號稱百萬人馬,準備進攻開縣城,終因開縣溝深城堅,久攻不下而退。
民國初年為臨江鎮,沿用至今。1930年代,場上商業、手工業和服務業發達,尤以批零食鹽、榨取油料最為興旺,有鹽店40餘戶,油坊10多家,食鹽日銷量2000包(每包100斤),桐油和菜籽油年輸出量達300萬斤。
1949年12月解放軍進駐後是區公所,鎮政府駐地。
1992年鄉鎮建制調整時由原臨東鄉、明星鄉、長青鄉、臨江鎮合併而成為臨江鎮。
1997年,面積93.5平方千米,人口6.2萬,轄新星、復員、明月、明星、同安、飛燕、新壩、清水、龍橋、平壩、石泉、石亭、南安、洪興、復程、復楊、河口、雙嶺、太元、萬安、毛埡、涼井、雙土、泰山、中盤、安樂、七星、永東、永生、自水、四勒、馬鞍、三星、長嶺、白池、長遙、松柏、青竹38個行政村和正街、川主、興隆、東嶽4個居委會。
2004年,行政村調整為明月、龍橋、同安、新壩、石泉、復揚、洪星、河口、毛埡、三星、白池、馬安、青竹、七星、自水、安樂、萬安17個行政村。
2005年太原鄉併入臨江鎮。轄正街、川主、東嶽、興隆、青和5個社區居委會和復楊、龍橋、青陽、響石、明月等24個行政村。
(附:太原鄉位於開縣西部,距縣城34千米。縣道臨江鎮-義和鎮公路過境。1941年置太平鄉,1959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太原公社,1983年置太原鄉。1997年,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和勝、和通、青陽、青川、響石、長興、新橋、同樂、三秀、青洞、應天、全福、福興、福德、西林15個行政村和臥龍、雙青街2個居委會。2004年,行政村調整為和勝、青陽、三秀、響石、應天、福德、同樂7個行政村。2005年撤鄉併入臨江鎮。太原地區郵政區碼:405436。)
2014年,臨江場鎮建成區面積已達6平方公里、人口5.7萬,一座精品小城市已經初具雛形。
2016年6月,重慶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開縣設立開州區,臨江鎮原所屬重慶市開縣,至此屬重慶市開州區

人口及行政區劃

據公安系統數據統計2014年底全鎮戶籍總人口104092人,臨江鎮境內人口以漢族巴蜀民係為主,占總人口的99.9%。
臨江鎮行政區域面積約123.5平方公里,轄正街、川主、東嶽、興隆、青和5個社區,46個居民小組, 14849人。轄和勝、青陽、響石、三秀、應天、福德村、同樂、石泉、龍橋、復楊、安樂、河口、毛埡、三星、青竹、七星、自水、馬安、洪星、同安、新壩、白池、萬安、明月24個行政村,179個村民小組,89243人。
臨江中學內觀看臨江鎮臨江中學內觀看臨江鎮
鎮黨委下設51個黨組織(其中2個機關黨支部,36個村、社區黨支部,11個事業單位黨支部,1個“兩新”黨組織,1個其他性質黨組織),總計黨員2720人。
轄區內學校32所(其中1所公立高完中學校,3所公立初級中學,5所公立國小,1所公立幼稚園,22所私立幼稚園,在校學生2萬多人),1所公立醫院。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臨江鎮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川東平行嶺谷地帶,開州區西南部,南河中游北岸,背依中峰山麓,三面臨河,南河、映陽河、青竹溪三條河流,由西北向東南蜿蜒逶迤,匯合於建鎮區鴨子嘴。
東與竹溪鎮、西與鐵橋鎮南雅鎮、南與長沙鎮、北與中和鎮等毗鄰,距開州城區約16公里。

地形地貌

臨江鎮地跨南河中游兩岸,南為開梁背斜中段北翼,多屬單斜中丘中谷,兼有少量深丘;北處九龍山南麓,多深丘寬谷;中部地勢低平,屬河谷壩地。最高地毛埡村假角山,海拔1208米;最低處平溪河畔,海拔176m。
以紫色土和沖積土為主,土地多為黃壤。境內圓丘起伏,灣丘相連,溪河縱橫,谷地寬敞,土質肥沃,農作物一年三熟,為重要糧經作物區。
臨江鎮及周邊地貌臨江鎮及周邊地貌

氣候

臨江鎮地處中緯度地區,位於開州區江里河谷平壩淺丘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處於全國同緯度的低值區,少伏旱。臨江鎮因為屬於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地帶周邊山地阻擋,寒潮不易入侵,故氣溫比同緯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區略高,冬暖春早,夏季海洋性季風帶來大量溫暖空氣,雨量充沛、溫濕適度。但當季風鋒面停留時,則又形成初夏的梅雨天氣;而當太平洋高壓控制川東一帶地,七、八月出現高溫少雨的伏旱天氣。同時此地也處於著名的“華西秋雨”地帶,可以從9月持續到11月份左右,持續時間長則是其最鮮明的特點。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秋季平均每月的雨日數,大約在13~20天左右,即平均每三天有一天半到兩天有雨,但秋季降水的強度在一年四季里是最小的,也就是說,秋季降水以小雨為主,是典型的綿綿秋雨。立體氣候特點明顯,因緯度引起的氣溫差異甚微,僅0.3~0.6℃。。
根據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全年無霜期243~305天,年平均氣溫12.2~18.4℃,年最高氣溫為41.3℃,最低氣溫為-1.1℃,一月平均氣溫0.7~6.9℃,七月平均氣溫23.1~29.3℃,年降雨量1050~1383mm。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266.6mm,歷年平均蒸發量為1027.2mm,歷年24小時日最大降雨量為218.4mm。濕度為89%左右,年、月相對濕度為85%,該地區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具有冬短夏長、冬暖春早、夏季酷熱、雨量充沛、濕度大、日照少、風速小等氣候特點。

水文

臨江鎮境內水源充沛,水質較好。南河、映陽河、青竹溪河在鎮內鴨子嘴匯合後進入南河,總長160km,匯水面積1600平方千米,眾多的溪溝縱橫,三條河上游無污染源,水質較好。在三條河上游已有中型水庫2座,蓄水量0.87億立方米;小型水庫7個,蓄水量0.25億立方米。境內南河最枯流量5.5m3 /s,可滿足34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

自然資源

臨江鎮現有農耕地69756畝,森林98000畝,農產品資源豐富,有多種無公害蔬菜及金秋紅蜜桃、獼猴桃、蜜柚、草莓、葡萄、板栗、核桃、花生、柑橘、李子、西瓜等十幾種乾(水)果。
礦藏資源有天然氣、石油、菱鐵礦、石灰石、高嶺土和煙煤。

經濟概括

經濟綜述

經濟數據2014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55億元,增長20%,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億元,增長2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15000元、10500元,分別增長18%、15%,城鎮化率達到42.3%,提高5.1個百分點。
2014年,開州區將原規劃建設4個10萬人口小城鎮調整為只建設臨江鎮1個。

校園經濟

臨江鎮是一個教育大鎮,鎮內有市級重點高完中一所(臨江中學),有初級中學3所(開縣書院初級中學開縣明月初級中學開縣太原初級中學),中心國小5所,在校學生18899人,教職工1100多人,形成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同時,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用的減免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民眾對子女教育更加重視,不少農村居民到鎮上買房居住,大部分農村學生家長都到臨江租房,形成一個龐大的“陪讀”群體,從而拉動了臨江商貿業和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

商貿流通

臨江人民具有經商做生意的優良傳統,歷史上,臨江人倚著獨特的區位優勢,憑著活絡的經營頭腦,買周邊,賣天下,使臨江成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輻射周邊鄉鎮和四川開江宣漢等地,創造了“市井繁華蓋縣城”的輝煌。今天,商貿經濟依然是臨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臨江鎮區現有共有個體工商戶820多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商業門類齊全,交易活躍,交易量大,僅臨江商貿城年交易額就達到2億多元,極大地帶動了城鎮的建設和發展。
四十米大街-長青商業街四十米大街-長青商業街

勞務產業

臨江是一個人口大鎮,勞動力資源豐富,有勞動力5.1萬多個。鎮黨委、政府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第一經濟來抓,走勞務包裝品牌化、勞務培訓精細化、勞務管理科學化、勞務信息網路化、勞務服務人性化的路子,有序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提升創造力。全鎮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近3萬人,每年掙回勞務收入2億多元。外出務工人員“外地掙錢,回家消費”,提高了市民整體購買力和消費水平。同時,臨江鎮20多位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為城鎮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

優惠政策

臨江鎮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和統籌城鄉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成為各類試點示範的首選鎮,從而加快了城鎮建設的速度。臨江鎮2003年被重慶市納入全市“百個經濟強鎮工程”,2004年成為重慶市首批啟動建設的45個中心鎮之一,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1887個重點鎮之一,同時,西部大開發戰略、統籌城鄉發展和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都加速了臨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產水平的提高,成為帶動城鎮發展的重要力量。
臨江鎮夜景臨江鎮夜景

區位優勢

臨江鎮距離開州城區約16公里,開達高速、渝巫路、開達路、開宣路等通過境內,鎮內有通鄉公路和村級公路260多公里,出入境通道十分便捷,與周邊鄉鎮和四川開江宣漢等地往來頻繁,使臨江鎮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成為拉動臨江城鎮發展的外動力。
萬達高速臨江互通萬達高速臨江互通

市容市貌

城區道路施劃泊車位190個,規劃了以街為市的3個專業市場,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5%,亮化率達98%。城中建成風雨廊橋、牛車河大橋及龍王廟大橋。
臨江鎮村級道路共430公里,已經完成250多公里公路硬化。
臨江場鎮臨江場鎮
太原場鎮太原場鎮

獲得稱號

縣域城鎮體系“一心三級”的重要一級;
縣城副中心;
臨江鎮全景臨江鎮全景
市級規劃、發展的重點小城市;
市級首批啟動的45個“中心鎮”;
市級“百個經濟強鎮”“重點商業小城鎮”;
市交委對口聯繫的重點鎮;
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1887個重點鎮之一(2004年公布,現廢止);
重慶市“十大宜居小城鎮”;
“森林生態場鎮”;
最美小城鎮;
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3675個重點鎮之一(2014年)等。

臨江特產

香綢扇

香綢扇是“開縣三絕”之一,是利用當地盛產的白竹為骨架,以薄而透明的白色絲綢為扇面,經過72道工序精心加工,完全純手工製成。扇面用國畫技法繪以人物、山水及花鳥魚蟲,圖案美觀、雅致,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摺扇在製作中經過藥物、香料熏煮,不但使用起來開合自如,隨心所欲,而且“風來香滿,輕搖可拂盡塵暑”,能給人一種難以言傳的美妙感受。
精美的開縣臨江香綢扇精美的開縣臨江香綢扇
2003年,臨江香綢扇成為“北京文化藝術研究所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品。2005年,臨江香綢扇更是走出國門,成為了“重慶市亞太市長峰會”專用紀念品。臨江香綢扇多次獲得省市級“優秀產品”、“消費者喜愛商品”等稱號,並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列為紀念專用商品。

冰薄月餅

傳說當年八大王張獻忠帶領隊伍來到開縣,準備攻下臨江鎮後再打到成都。臨江鎮的王記月餅鋪避開明官軍與清軍,專門為義軍特製了一批皮薄餡多、運送方便的冰薄月餅,以後其精巧的工藝便一代一代的相傳下來。
冰薄月餅冰薄月餅

混蒸

混蒸是放大版格格,格格是流行於老萬縣地區及川東地區的菜品,經開州區臨江鎮人士的創新,該菜品一推出,很快就名聲大震,成了上得了桌面的“高大上”,在當地遠遠蓋過了格格的光芒。

旅遊景點

九井十八廟
是指臨江鎮內一系列古蹟,由於歷史久遠,一部分已不復存在。
“九井” 指:大觀音井、小觀音井、萬家井、秀水井、涼鴨井、苞谷井、羅漢井、雙馬井等。
“十八廟”指 :東嶽廟(又名“東王廟”,現更名為“東佛寺”)、觀音廟、水洪廟、川主廟、石灰廟、紅廟、周家廟、天井廟、魯班廟、財神廟、女兒廟、破關廟、普金寺、白岩寺、洪齊寺、真武宮、龍王廟、觀音廟、復元寨等。
九井十八廟中以東嶽廟最賦盛名。東佛寺原名為"臨江東嶽廟",作為十八廟之一的東嶽廟,始建於明朝,截止目前已達幾百年歷史。原古寺建築雄偉,占地面積八十畝,寺內建有韋馱殿、天王殿、地藏殿、羅漢堂、伽藍殿、財神殿、藥王殿、廂房、齋堂、念佛堂、山門、大花園、放生池、燃燈鼓佛。石木雕塑的佛菩薩像、銅鑄的東寺大佛等工藝精湛,出神入化。明、清盛時,有僧四十餘人。解放初,東佛寺曾駐部隊"機槍連",後改為糧點"儲糧",繼續由臨江鎮萬安村五、六生產隊各住一半為保管室。文革時,佛寺被拆毀,僅存有破爛不堪的兩間危房,但仍時有信眾禮拜佛寺。2006年8月,經過開縣民宗局檢查驗收,“臨江東嶽廟”更名為“開縣臨江東佛寺”,準予對外開放。東佛寺占地七畝,建築面積達三千六百八十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五觀堂、藏經閣等,殿內雕像精美,活靈活現。
東佛寺東佛寺
此外臨江鎮還有三星寨、臨江風雨廊橋、馬鞍山森林公園、毛埡林場萬福橋、陽雀洞等旅遊景點或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名人

林貴福清朝嘉慶年間臨江鎮的一位有名人物,他一生放蕩不羈,不畏權貴,因而仕途無望,窮困潦倒。但是他聰明機智,鬼點子多,世人稱他為“靈鬼狐”。《林貴福的故事》一書出版。
陳仕仲(1912-1977),原太原鄉人,開縣革命先驅。
潘大道(1888-1927),法學家,字力山。
張光偉(1928-1949),臨江鎮川主街人,年輕的紅岩英烈。
胡作霖(1917-1949),紅岩烈士,與葉挺患難賦《囚歌》。
潘光權(1944-),退休教師,被評為開縣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兩德”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