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永平道中》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詞人遠離家鄉,在風颼颼、雨颼颼、天涼好個秋的時節,人單影只,煢煢孑立,想給家人寫信以傾訴相思之苦,又怕給對方平添幾分愁苦。下片從對方寫來,說原來只有春愁,如今更有秋恨,為遠在盧龍的親人而相思成疾。全詞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深沉的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永平道中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①·永平道中②
獨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緘書欲寄又還休,個儂憔悴③,禁得更添愁。
曾記年年三月病④,而今病向深秋。廬龍風景白人頭⑤,藥爐煙里,支枕聽河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臨江仙: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格律俱為平韻格,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②永平:清代永平府,在今山海關一帶,納蘭護駕巡遊關外,此為必經之地。
③個儂:那人。
④三月病:作者所指未詳。味其詞意,約與閨中人病有關。或是指傷春意緒,即謂春愁。
⑤廬龍:今山海關西南一帶,灤河流經此地,清代屬永平府。深秋之時,盧龍地區風景蕭疏,故云令人傷感而致暗生白髮。
白話譯文
清早下起了雨,傳來幾許涼意,不知道遠方有誰惦記著獨自遠行在外的我?封好書信,待要寄出去,卻又收了回來,只因那個人已經很憔悴了,收到我的信也只會增添煩愁吧。
記得每年三月暮春都會生出愁來,如今卻在深秋里強撐著病體。北方邊塞的蒼涼風景會讓人更快老去,我烹煮藥草,藥爐煙氣裊裊。豎起枕頭倚靠著,傾聽那河水流動的聲音。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0),是年雲南之亂已蕩平,三月,康熙皇帝以祭告永陵、福陵、昭陵,祀長白山之名東巡。納蘭以一等侍衛護從。該詞或作於此行途中。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獨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詞一開篇,詞人就描寫了自己羈旅途中孤獨寂寞的心情。自己遠離京城,遠離妻子好友,蓋著薄被獨臥,清晨醒來,看到的卻是“涼雨颼颼”,這個時候,沒人會念及自己。
此時的納蘭想要給家中的妻子寫信遙寄相思,但是家信寫完之後,他卻“欲寄又還休”。因為自己身體不好,卻又常年在外奔波,每次外出遠行,妻子都會因為憂愁而變得憔悴,假如妻子此時得知自己生病的訊息後,恐怕會更添新愁,愈加憔悴,於是只好作罷。這句表現出納蘭雖然在羈旅途中患病,但對妻子仍然充滿了無限關愛與思戀。
下片的“年年三月病”,並不是說納蘭的身體不好,每年的三月都會生病,三月是春天,中國古代文人在這個季節一般會傷春,所以納蘭是說自己每年三月都會因為傷春而憂思成疾,但沒想到的是。自己今年卻“病向深秋”。
尾句納蘭寓情於景,借眼前蕭瑟的景色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盧龍風景自人頭,藥爐煙里,支枕聽河流”,在這深秋時節,盧龍地區風物稀疏。景色蕭條,令人徒增傷感,以致暗生白髮,而自己卻只能在藥爐的煙霧繚繞下,側耳傾聽江河的奔流之聲來排遣愁苦之情。
讀罷全詞,詞人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在寒冷的深秋季節,寒風侵入薄被,冷雨拍打帳篷,納蘭架起藥爐,在徐徐升起的爐煙中聽著隱隱的流水聲,一種被命運驅遣的無奈已經將他的內心填滿,並注定要伴其一生。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這一闋《臨江仙》作於永平道中,時在初登程不久。詞意頗為傷感,傾訴的是戀家之情,遠別之恨。”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