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冬日即事

《臨江仙·冬日即事》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從假日的寂寞寫到與友人的宴飲,下片表現出對官務的慵倦情緒。全詞委婉含蓄地敘述與議論仕宦生活,寫得隱約而深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冬日即事
  • 作品別名:臨江仙·送李公恕
  • 出處:《全宋詞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創作時間:1078年
  • 作品體裁:詞
  • 詞牌名:臨江仙
  • 字數:60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冬日即事
自古相從休務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雲重作春陰。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
聞道分司狂御史,紫雲無路追尋。淒風寒雨是駸駸。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雙調小令,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韻格。
⑵即事:任事,作事。
⑶休務:停止公務,即休假。宋人習用語。
⑷坐:同“座”。
⑸“聞道”二句:據唐孟棨《本事詩》載,杜牧為御史分司洛陽時,一日參加司徒李願的宴會,席間詢問誰是名叫紫雲的歌妓,李願指給杜牧看。杜牧凝視良久,說:“名不虛傳,應當把她送給我。”李願俯首而笑,眾歌妓也回頭開顏一笑。杜牧又飲了三杯酒,然後站起來放聲吟誦了一首詩:“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此處反其意而用之,說宴會未設美妓聲樂之歡。
⑹駸駸(qīn qīn):疾速的樣子。
⑺問囚:指審案斷獄等公務。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到了自古以來的休假日,無事可做,只有靠低唱輕吟來消磨時光。天低雲重春日陰沉沉,室內宴席座上的人已經半醉,室外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沒有紫雲。淒風冷雨,時光匆匆催人很緊,審訊囚犯時間長了會損氣,見到飛翔的鶴鳥時感到自愧驚心。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正月。孔凡禮蘇軾年譜 》:元豐元年(1078)正月,徐州送李察赴闕。李察,字公恕,時為京東轉運判官,後知濟州。蘇轍欒城集》卷七亦有《送轉運判官李公恕還朝》詩。當時,李公恕自京東轉運判官召赴汴京,路過徐州,蘇軾作此詞相贈。傅乾注坡詞》卷三,詞題作“送李公恕”。《蘇軾詩集》卷六有《送李公恕赴闋》,作於元豐元年歲初。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上片從假日的寂寞寫起。自古以來,人們在一起度假日,隨意唱歌、吟詩等。說假日“低唱微吟”,似乎頗有雅趣,其實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接著描寫了當前的天氣情況:天幕低垂,雲氣濃重,造成了春日的陰霾。這一句寫景並非閒筆,一方面為下文的“雪”、“雨”作背景,一方面也襯托出入內心的沉悶。而後寫到與友人的宴飲,並用室外的雪景作映襯:“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這是兩個無聲的“鏡頭”:一個寫人,一個寫景,一個寫室內,一個寫室外,一個寫靜態,一個寫動態(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這很容易使人想起“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一類詩句。在這裡,蘇軾用清冷、寂寥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人”相對無言,只是以酒遣愁的離情別緒,以及內在的孤獨感。
下片“聞道”兩句,承上“坐中”,借晚唐杜牧的風流韻事,反其意而用之,說宴會並無美妓聲樂之歡,以見其單調無味,鬱鬱寡歡。也可以說,這裡是借“分司狂御史”“追尋”紫雲的故實,作了一筆反襯。蘇軾再用“淒風寒雨”加倍渲染,更使人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結尾處透露了蘇軾這樣寫的原因。原來,蘇軾長期為審案斷獄等公務所累,每當看到鶴鳥時,便忽然想到隱居生活的閒逸。話說得比較婉轉含蓄,實際意思是說,對仕宦生涯感到厭倦,而嚮往林下的隱居生活。蘇軾後來在《鶴嘆》詩中寫道:“驅之上堂立斯須,投以餅餌視若無。戛然長鳴乃下趨,難進易退我不如。”與蘇軾自己在仕途上的進退聯繫起來,其意比較顯豁,有助於讀者理解“見鶴忽驚心”這一句的深意。
此詞雖為送別之作,但敘寫與議論的主要內容卻是仕宦生活,表達得比較隱約而深沉,這種打破常規的作法是比較少見的。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原教授成善楷《東坡樂府中歌妓詞的美學意義》:在那“問囚長損氣”的歲歲月月里,能夠於休沐之餘,聽一聽歌妓們,不,在東坡是當作藝術家來尊重的歌唱家們的低唱微吟,把因為問囚而喪失了的真氣元氣恢復過來,至少不致每況愈下,成一個麻木不仁的甚或冷漠無情的酷吏,其意義是相當重大的。
濰坊學院教授於培傑《蘇東坡詞選》:作品採取畫龍點睛式的結構,從假日裡低唱微吟,寫到與友人宴別,再從杜牧的軼事寫到光陰荏苒,一路寫來,水到渠成,自然地引出“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的主題。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臨江仙·冬日即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