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九十日春都過了(宋代蘇軾詞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江仙·九十日春都過了》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

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九十日春都過了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樂府箋》
  • 文學體裁:宋詞
詩詞正文,詞牌格律,詞牌,格律,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不知人世苦厭求。東皇不拘束,肯為使君留。

詞牌格律

詞牌

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任二北據敦煌詞有句雲“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多賦水媛江妃”故名;黃升《花菴詞選》卷一雲“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被柳永演為慢曲如《臨江仙慢》、《臨江仙引》等,九十三字是別格,常見的有三體,一是六十字,如蘇軾詞。二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李煜詞,三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晏幾道詞。前人也有在後片換韻的。

格律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
仄仄仄平平中中 平平平仄平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中中平仄仄中
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
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
仄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不知人世苦厭求。
中平平仄仄仄
東皇不拘束,肯為使君留。
平平中平仄 仄中仄平
(註: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中,可平可仄;加粗體字為韻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於常州(今江蘇省常州市),年六十六。他是北宋全能的文學、藝術大家。他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把宋詩發展到高峰;書法輿黃庭堅、米芾、蔡京合稱北宋四大家;他又善於繪畫,所畫墨竹,後人稱為玉局法,其作古槎、枯木、叢筱、斷山,筆力跌盪,為世所稱。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