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之麋

臨江之麋

《臨江之麋》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類的文章。這篇文章描寫了臨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寵勢而傲“內犬”,最終落得個被“外犬”“共殺食之”的悲慘結局,影射了那些無才無德、依勢放縱、恃寵而驕的奴才,諷刺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諷刺了那些無自知之明,認敵為友,結果招致滅亡的人。文章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細緻逼真,形象傳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之麋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柳宗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之麋
臨江1人,畋2得麋麑3,畜4之。入門,群犬垂涎5,揚尾67來。其人怒。怛8之。自是910抱就11犬,習示之12,使勿動 ,稍13使與之戲。積久,犬皆1415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16我友,牴觸偃仆17,益1819。犬畏主人,與之俯仰202122然時啖其舌23。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24,走25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26,共27殺食之,狼藉28道上。麋至死不悟2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臨江:今江西省樟樹市。
  2. 畋(tián): 打獵。
  3. 麋(mí)麑(ní):麋鹿。麋,一種小型鹿類。麑,古書上指小鹿。
  4. 畜(xù):飼養。
  5. 垂涎:流口水。
  6. 揚尾:搖尾巴。
  7. 皆:都。
  8. 怛(dá):驚嚇,呵斥。
  9. 自是:從此。自:從。是:這。
  10. 日:天天、每天。
  11. 就:接近。
  12. 習示之:讓狗看熟了。習:熟悉(也可作“經常”理解)。之:代詞,指群犬。
  13. 稍:漸漸,逐漸。
  14. 皆:都。
  15. 如:依照。
  16. 良:的確。
  17. 牴觸偃(yǎn)仆:碰撞翻滾。牴觸,相互親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18. 益:更加。
  19. 狎:態度親近而不莊重。
  20. 俯仰:周旋,應付。
  21. 甚:很。
  22. 善:友好,友善。
  23. 然時啖其舌:然:錶轉折。時:經常,常常。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頭(想吃麋鹿)。啖:吃,這裡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24. 眾:眾多。
  25. 走:跑(過去)。
  26. 喜且怒:既高興又惱火。
  27. 共:一起。
  28. 狼藉:散亂,這裡指屍體散亂不整。
  29. 悟:明白。

白話譯文

臨江有個人,打獵時捉到一隻麋鹿,把它帶回家飼養。剛一進門,一群狗流著口水,都搖著尾巴來了,那個人非常憤怒,便恐嚇那群狗。從此主人每天都抱著小鹿接近狗,讓狗看熟了,使狗不傷害它。後來又逐漸讓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時間長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願做了。麋鹿逐漸長大,忘記了自己是麋,以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時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滾,越來越親近。狗害怕主人,於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時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後,鹿走出家門,看見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過去想跟狗玩耍。這群野狗見了鹿既高興又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沒有明白過來。

創作背景

《臨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寫。作者對封建守舊勢力及其爪牙深惡痛絕,採用寓言的形式,對他們進行辛辣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作者通過這則寓言尖銳地諷刺了那些倚仗權貴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們必敗的命運,也諷刺了那些無自知之明、認敵為友、結果招致滅亡的人。
這篇寓言在藝術表現上的主要特點有三:第一,狀物摹形生動形象,情景如見。如寫主人抱幼麋歸家,一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八個字活畫出群犬一擁而上,急欲啖食之態。下文寫麋與犬狎戲,說“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寫犬畏主人,一面與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狀,也十分傳神。又如“外犬見而喜且怒”,用擬人的筆觸刻畫犬的心理活動也很形象。
第二,雖屬寓言,狀寫動物,敘寫卻入情入理。見出作者體味物情之細,文字敘述之工。如寫麇與犬習熟過程,開始入門,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後,主人抱麋與犬習熟,由開始之不動,漸至與犬戲耍。進一步寫麋漸大,與犬已熟,隨意戲鬧,競忘了己之為麋,這個發展過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三,寓意深厚,對諷喻之意不作詳盡展開,主要通過故事和形象本身體現出來,可讓人從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結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個字,既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也勾畫出麋的可憐與可悲。
《臨江之麋》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社會上“依勢以乾非其類”的人。“忘己之麋”任性妄為,冒犯外物,以尋得快樂,可當它失去了主人的庇護,輕而易舉地就被外犬“共殺食之”。更加可悲的是它至死還沒有明白箇中原因。古往今來,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躺在別人懷抱里討口飯吃還自鳴得意的人,並不少見。從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中揭示出深刻的諷喻意義,正是它以小見大的藝術魅力所在。

名家點評

清代浦起龍古文眉詮》卷五十四:“節促而宕,意危而冷。猥而深,瑣而雅,恆而警。”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柳宗元畫像柳宗元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