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朐五井全羊
- 又名:臨朐全羊宴
- 選材:青石山黑山羊
- 地區:山東
簡介,營養價值,演變歷史,主原料,使用方法,
簡介
臨朐全羊是選2-3歲青石山黑山羊,經宰殺、放淨血、去皮後,將全部生肉、內臟清洗乾淨,放入有香料的鍋內慢火煮爛後撈出切片,放原湯內再加精鹽、香油、味素、料酒、胡椒粉、香椿末、醋等調製而成,有不腥不膻,爛而不膩、酸辣適口,營養豐富的特點。
營養價值
羊肉性甘、溫、歸脾、胃、腎經。《名醫別錄》謂:“羊肉味甘、大熱、無毒”。有益氣補血,溫中去寒,溫腎助陰之功效,對氣虛血虧之虛勞贏瘦、疲乏無力、產後血虛腹痛、血枯經閉、腎陰虛衰、腰膝疲軟、尿頻陽痿等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羊肉中含有大量的左旋肉鹼,可促進長鏈脂肪酸燃燒,能增強酶和激素的活力。對心臟的營養發揮重要作用。
演變歷史
”臨朐全羊宴”已有百年的歷史,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五井全羊席”發展而來的,而“五井全羊席”的創始人,則要追溯到“五井張家店”的老闆—張梅五先生。
張梅五(1896----1977),名作福,字梅五,臨朐縣五井東村人,他世代以廚為業,靠著為鄉村鄰里的喜白公事做宴席,賺取點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直到1924年秋後,經親朋好友籌集了點資金在五井集市開了一家飯館,取名“五井張家店”。
五井地處沂山余脈北麓的臨朐西南部山區,當地農民多年就有放養黑山羊的習慣。但是,受當時人們生活水準和營養觀念的限制,黑山羊的上述特點和優勢並不被人們所認識,所以它沒有像肥豬、肥綿羊那樣受到青睞,因此在吃法上也無多少花樣,只是傳統的“肥、瘦、下貨一鍋燴”。在此之前,單獨成菜的只有羊血和羊肝,使張梅五受到了啟迪,想到了將羊體分割部位單獨成菜上席的辦法,初步嘗試後,令他大喜過望,這種做法受到了廣大食客的普遍歡迎,也逐步形成宴席----全羊席。
“全羊席”選用三年以上生長的羯黑山羊(經過閹割的公羊)為主料,宰殺前只飲水,不餵食,使其空腹,從羊血開始按宰殺的順序,割到哪個部位,即以哪個部位的全部或部分,分別施以烹、炒、煎、炸、燒、蒸、悶、熗、拌等不同的烹飪方法,加入酸、甜、辣、鹹等各種不同佐料,分別製成各種各樣的成品菜。最後再加上一盆各部混燉的全羊湯,組成眾口皆碑的“全羊席”。
“全羊席”選用三年以上生長的羯黑山羊(經過閹割的公羊)為主料,宰殺前只飲水,不餵食,使其空腹,從羊血開始按宰殺的順序,割到哪個部位,即以哪個部位的全部或部分,分別施以烹、炒、煎、炸、燒、蒸、悶、熗、拌等不同的烹飪方法,加入酸、甜、辣、鹹等各種不同佐料,分別製成各種各樣的成品菜。最後再加上一盆各部混燉的全羊湯,組成眾口皆碑的“全羊席”。
當時,筵席的規格,每桌限座八位客人。上菜用碟和碗盛裝,席口分為:“八.八席”(八碟、八碗);“十二.八席”(十二碟、八碗);“十六.八席”(十六碟、八碗)等數種,“全羊席”沿用了這些習慣與規格。
“全羊席”首創之後,很快得到了廣大食客的青睞,五井周邊趕集的人們,都以能吃過“張家店”的“全羊席”而引以為榮,“五井張家店”也因此而聞名了,張梅五則被冠以“河西第一勺”(彌河以西)的美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時在“張家店”幫廚的高乃治先生居家鄉里,又在五井煤礦食堂重新操起了“全羊席”舊業,以食賓朋。
“全羊席”首創之後,很快得到了廣大食客的青睞,五井周邊趕集的人們,都以能吃過“張家店”的“全羊席”而引以為榮,“五井張家店”也因此而聞名了,張梅五則被冠以“河西第一勺”(彌河以西)的美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時在“張家店”幫廚的高乃治先生居家鄉里,又在五井煤礦食堂重新操起了“全羊席”舊業,以食賓朋。
高乃治(1914----1991),五井鎮五井西村人,憑著當年為張梅五先生幫廚的經歷,及其掌握的“全羊席”作法,延續和發展著滿足社會的需求,從1979年到1984年,他曾數十次接受邀請,到當時的勝利煤礦、五井供銷社飯店和臨朐縣招待所等地,為一些特殊顧客和來客製作“全羊席”。
1985年春,山東省供銷社下發了“開發地方名吃,活躍農村經濟”的有關檔案,時在五井供銷社飯店擔任廚師的王光成師傅認識到:“全羊席”就是一個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地方風味名吃,憑著他潛心好學勤奮努力的超人廚藝品質,見書就讀,舉師便問,他20多年如一日研究,整理、完善,將傳統的“全羊席”逐步發展到了“全羊宴”,由“五井全羊席”到“臨朐全羊宴”的歷史性的改變。
1985年春,山東省供銷社下發了“開發地方名吃,活躍農村經濟”的有關檔案,時在五井供銷社飯店擔任廚師的王光成師傅認識到:“全羊席”就是一個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地方風味名吃,憑著他潛心好學勤奮努力的超人廚藝品質,見書就讀,舉師便問,他20多年如一日研究,整理、完善,將傳統的“全羊席”逐步發展到了“全羊宴”,由“五井全羊席”到“臨朐全羊宴”的歷史性的改變。
主原料
臨朐是山區縣,各類飼草資源比較豐富。五井、寺頭、沂山等鄉鎮的農民有養黑山羊的習慣。這種黑山羊,名為“沂蒙黑山羊”,是全國的優良品種,山東省最好的羊品種。這種羊特別愛運動,雅稱“黑麒麟”或“墨麒麟”,俗稱“山羊猴子”,極善登高攀岩。山區生態環境優美,山好水好空氣好。可以說,農民養的羊吃的是優質飼草,春夏季節吃的多是鮮嫩草梢,其中有不少中草藥,喝的是清澈乾淨的山間溪流和山泉之水,呼吸的是“天然氧”,穿行在山風中,沐浴在日光下。因此,黑山羊肉質鮮嫩,脂肪含量低,營養豐富,並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養胃驅寒、強陰壯陽的滋補功能。
使用方法
“臨朐全羊”,是在宮廷“全羊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清代,臨朐城裡有一家菜莊,名“德順樓”,烹調羊肉馳名齊魯。因舊時臨朐屬青州,曾有“青州游,莫過德順樓”之說。後經歷代廚師不斷發掘創新,無論是從菜品特點,還是烹調技藝方面,“臨朐全羊”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如今,“臨朐全羊”主要有三種吃法:“全羊湯”、“手扒羊肉”和“全羊宴”。
“全羊湯”,俗稱“大鍋羊肉”。選用臨朐青石山上三年以上的羯(經過閹割的公羊)黑山羊為主料。宰殺前只飲水,不餵食,使其空腹。宰殺後,將整身肉分割為6—8塊,頭、蹄及整身肉先入鍋,內臟肉復上,加適量山泉水和鹽,水燒開後放肉,水沸時去沫,再用溫火煮2—3小時熟爛出鍋,剔除骨頭掛涼,然後將整身肉順絲切片,內臟肉橫絲切片,一併與原羊肉湯入鍋煮沸,再將適量蔥絲、香菜段、胡椒麵、香油、味素放湯盆中倒入鍋內,“全羊湯”即成。這種用全只羊的各部位肉,包括頭、蹄、肝、肺、心、腸、血一起合做成的“全羊湯”,就象用各種酒兌成的風味獨特的雞尾酒一樣,因羊的各部位肉都有獨特風味,合做一起,恰到好處地產生了一種獨有的美味,吃起來肥而不膩、醇厚鮮美。再加上臨朐傳統的羊肉烹調手法、肉與水的比例、加料、煮法、原汁老湯等方面的一整套特有技術,於是,這“全羊湯”便愈加芳香四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