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救(臨時救)

臨時救(臨時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時救(學名: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是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莖下部匍匐,節上生根,上部及分枝上升,長6-50厘米,分枝纖細,有時僅頂端具葉。葉對生,莖端的2對間距短,近密聚。花2-4朵集生莖端和枝端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在花序下方的1對葉腋有時具單生之花。蒴果球形,直徑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布於印度(錫金)、不丹、緬甸、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以及陝西、甘肅南部和台灣省。生於水溝邊、田塍上和山坡林緣、草地等濕潤處,垂直分布上限可達海拔2100米。

全草入藥,治風寒頭痛、咽喉腫痛、腎炎水腫、腎結石、小兒疳積、疔瘡、毒蛇咬傷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莖下部匍匐,節上生根,上部及分枝上升,長6-50厘米,圓柱形,密被多細胞捲曲柔毛;分枝纖細,有時僅頂端具葉。葉對生,莖端的2對間距短,近密聚,葉片卵形、闊卵形以至近圓形,近等大,長(0.7)1.4-3(4.5)厘米,寬(0.6)1.3-2.2(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近圓形或截形,稀略呈心形,上面綠色,下面較淡,有時沿中肋和側脈染紫紅色,兩面多少被具節糙伏毛,稀近於無毛,近邊緣有暗紅色或有時變為黑色的腺點,側脈2-4對,在下面稍隆起,網脈纖細,不明顯;葉柄比葉片短2-3倍,具草質狹邊緣。
花2-4朵集生莖端和枝端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在花序下方的1對葉腋有時具單生之花;花梗極短或長至2毫米;花萼長5-8.5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寬約1.5毫米,背面被疏柔毛;花冠黃色,內面基部紫紅色,長9-11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2-3毫米,5裂(偶有6裂的),裂片卵狀橢圓形至長圓形,寬3-6.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散生暗紅色或變黑色的腺點;花絲下部合生成高約2.5毫米的筒,分離部分長2.5-4.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粉粒近長球形(30-36)× (26.5-29)微米,表面具網狀紋飾;子房被毛,花柱長5-7毫米。蒴果球形,直徑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

主要變種

廣東臨時救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var. kwangtungensis Hand.-Mazz.):莖直立,高20-50厘米,基部直徑可達2.5毫米。葉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1.2-2.2厘米,基部楔狀漸狹;葉柄基部(至少莖下部者)多少擴展成耳狀。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和湖南南部。生於林下和溪邊濕潤處。

產地生境

分布於印度(錫金)、不丹、緬甸、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以及陝西、甘肅南部和台灣省。生於水溝邊、田塍上和山坡林緣、草地等濕潤處,垂直分布上限可達海拔2100米。能耐寒、耐旱和耐濕,以比較肥沃、疏忪、濕洲的夾沙土較好,可在邊泊隙地生長。
臨時救臨時救

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廸。在春、秋、冬季都可分株,以2-3月栽種較好。挖取老株,按生根情況分成單株,每株都要有根,並帶點泥土。土地欽細整平,按行窩距各23.3-26.6厘米窩,深6.6-10厘米,每萵栽苗2-3株,蓋土壓緊,再蓋細土,使苗頂露出地面2-3節,栽後施清淡人畜糞水。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栽種當年的4-5月和冬季收穫後,都要中耕除草和迫肥一次。以後在每年2-3月和兩次收穫後,都要中除和追肥一次。春夏可施人畜糞水,冬季可施腐熟堆肥或火灰。平時若有雜草,要及時扯去。連續收穫三年後,因根蔸衰老,要翻蔸另栽。
收穫加工:臨時救除隨時可采鮮草做藥外,在栽種當年10-11月,可以收穫一次,以後在第二、三年的5-6月和10-11月,都可收穫一次。收時,齊地面割下,打淨雜草,曬或炕乾即成。臨時救用篾包包裝貯運,放通風乾燥處,防受潮發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治風寒頭痛、咽喉腫痛、腎炎水腫、腎結石、小兒疳積、疔瘡、毒蛇咬傷等。中國浙江民間至今仍沿用“臨時救”一名。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土醫以治跌損,雲傷重垂斃,灌之可活,故名”。
臨時救臨時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