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文獻論述,
形態特徵
莖下部匍匐,節上生根,上部及分枝上升,長6-50厘米,圓柱形,密被多細胞捲曲柔毛;分枝纖細,有時僅頂端具葉。葉對生,莖端的2對間距短,近密聚晚燥淋,葉片卵形、闊卵形以至近圓鴉乃翻嫌形,近等大,長 (0.7) 1.4-3 (4.5) 厘米,寬 (0.6) 1.3-2.2 (3) 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近圓形或截形,稀略呈心形,上面綠色,下面較淡,有時沿中肋和側脈染紫紅色,兩面多少被具節糙伏毛,稀近於無毛,近邊緣有暗紅色或有時變為斷台黑色的腺點,側脈2-4對,在下面稍隆起,網脈纖細,不明顯;葉柄比葉片短2-3倍,具草質狹邊緣。花2-4朵集生莖端和枝端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在花序下方的1對葉腋有時具單生之花;花梗極短或長至2毫米;花萼長5-8.5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寬約翻求危1.5毫米,背面被疏柔毛;花冠黃色,內面基部紫紅色,長9-11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2-3毫米,5裂(偶有6裂的),裂片卵狀橢圓形至長圓形,寬3-6.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散生暗紅色或變黑色的腺點;花絲下部合生成高約2.5毫米的筒,分離部分長2.5-4.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粉粒近長球形[(30-36) × (26.5-29)微米〕,表面具網狀紋飾;子房被毛,花柱長5-7毫米。蒴果球形,直徑3-4毫米。花期寒組紙陵5-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垂直分布上限可達海拔2100米水溝邊、田塍上和山坡林緣、草地等濕潤處。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以及陝西、甘肅南部和台灣省。分布於錫金、不丹、緬甸、越南。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治風寒放勸謎頭痛、咽喉腫痛、腎炎水腫、腎結石、小兒疳積、疔瘡和精捆、毒蛇咬傷等。浙江民間至今仍沿用“臨時救”一名。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土醫以治跌損,雲傷重垂斃,灌之可活,故名”。
文獻論述
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土醫以治跌損,雲傷重垂斃,灌之可活,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