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逢鄭遐之之雲夢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借用李商隱的這一聯詩來歸納這首詩的主題倒有點“削足適履”的味道。熟悉唐詩的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贈衛八處士》、盧綸的《送李端》、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的影子,不同程度地輻射在這首詩里。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川逢鄭遐之之雲夢
天涯十載無窮恨,老淚燈前語罷垂。
明發又為千里別①,相思應盡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開晚,雲夢蒹葭鳥去遲②。
世亂音書到何日,關河一望不勝悲。

作品注釋

①明發,明早出發。
②蒹葭,蘆荻。

作品簡析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便是首聯的出處。“明日巴山道”,“風塵何所期”,便是頷聯的出處。“路出寒山外,人歸暮雪時”也很切合頸聯的意境。而“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則頗合尾聯的情致。神韻派的祖師爺──嚴羽,想達到“說不出來”的境界,不料卻全被一一說了出來。看來,批評家千萬不要輕易涉足創作,嚴羽自己說過:“詩有別起,非關理也”。他論詩著重“透徹玲瓏”和“瀟灑”,而自己的作品卻粘皮帶骨,常常有模仿的痕跡。

作者簡介

嚴羽
南宋詩評家。字儀卿,一字丹邱,自號滄浪逋客,邵武人,生卒年不詳。他是位理論家,極力反對蘇軾黃庭堅以來的詩體和當時流行的江湖派,嚴格的把盛唐詩和晚唐詩區分,用“禪道”來說詩,排斥“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開了所謂“神韻派”,那就是以“不說出來”為方法,想達到“說不出來”的境界。有《滄浪吟》、《滄浪詩話》。《滄浪詩話》在明清兩代起了極大的影響,被推為宋代最好的詩話,像詩集一樣,有人箋注,甚至講戲曲和八股文的人,也宣揚或套用他書里的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