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寺村

臨川寺村

臨川寺,漢射熊館舊址。建於漢建元初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好自擊熊,在長楊宮建射熊館。漢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後廢,形成村莊,故名射熊堡。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因射熊堡北濱渭水,西傍耿峪河,兩面臨水,地處河川,又是當時的集貿市場,故更名臨川鎮。因鎮內有青石雕羊,亦名青羊鎮(又名青陽鎮)。明萬曆廿四年(公元1596年)因水患,集市遷往尚村,臨川鎮因北臨古寺,故又更名臨川寺。耿峪河橋北的橋北(村)建於同期。

一九八四年建臨川寺村,現轄臨川寺、橋北兩個自然村,有農戶1021戶,人口4719人,土地5899畝。周至縣地名委員會 1993年10月1日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川寺(村)
  • 外文名稱:LinChuanSi
  • 別名:射熊堡、青羊鎮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尚村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403
  • 面積:5899畝
  • 人口:萬人多
  • 方言:關中方言
  • 氣候條件:西北
  • 著名景點:鴻恩寺、青羊石雕、忠烈祠堂、臨川藝苑戲樓、耿峪河柿子林帶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西安火車站
  • 車牌代碼:陝A-9****
村情介紹,歷史沿革,歷史事件,

村情介紹

臨川寺村地處關中腹部、終南山下,北依渭水、南臨嵋塢嶺,與興平僅一河之隔,和戶縣連畔種地。舊時,曾為集鎮,城池俱全,商賈興旺。歷史上,該村從來都是縣東的大村之一,遠近聞名。

歷史沿革

臨川寺村古為青羊鎮,城堅池固,繁盛異常。民間傳言:“臨川寺,真繁華,商賈雲集人人夸。二十條丁字街,三十六座小寺廟。七大家、八小家,二十四家銀貨家。青羊澗,商賈巷。中南門,管得嚴……管家橋,風聲緊,秤錘漂在水浮頭(水上面)。白馬河的菱白進北京,知府花園在南關……石人石馬比人高。管家墳,不算小,方圓五畝還嫌少。

歷史事件

1.【清末臨川寺村回漢仇殺】同治元年二年正月初三日,回匪破臨川寺,焚殺甚慘(詳見建置)。黑河以東,惟甘溝、豆村二堡幸獲保全,余俱大受蹂躪,未如臨川寺之甚耳。南集堡鄉約劉廛等,富膽略,偵知回匪不可以力勝,遂湊灰面買毒藥和之,分裝小口袋,俾壯丁偽為負糧逃難狀,回逆數十人突來,均棄袋,入城固守。賊搶面袋返駐尚村鎮,被藥面毒死,其屍載七、八車。自從外縣‘回亂'發生以後,本縣東路鄉團就到縣城來洗回回,把南關的回男都殺光了,留了三個回回婦女跪在街頭哭著,求人救命,並說:‘能救我們活著,願為配偶。'真慘極了!但當時到處有傳帖要大家到戶縣截堵‘回寇',誰敢收留回婦?結果,這些婦女都被鄉團戕殺了。”關於同治二年正月初三日回軍破臨川寺事件,從臨川寺來的劉振元先生亦有正確的報導。他說:“周至的東鄉,原無回民。只在近年來從外縣有少數回戶遷到尚村鎮和祖庵鎮內。臨川寺在尚村鎮的東北,距離縣城五十多里。相傳舊有漢民一千五百戶,是當時東鄉的一個大堡。村裡的教師爺和會打拳的有五六百人。同治元年,村人奉縣官命令,組織團練,聯合鄰村組織了兩個大團,輪流在縣東境澇店把守,恐戶縣回回來襲。同治二年正月,從東路戶縣尚村鎮來了成千成萬的回回馬隊步隊,說是由涇、三原退下來的。大股隊伍從臨川寺的南邊路過,向西前進。過臨川寺的城堡時,回軍也深知這村裡的教師爺眾多,不願生事。因此,平平穩穩路過村廓,那時村里人還和回兵打招呼,村里人說:‘你走你的,各不相犯。'村裡有個惡少年多插一句:‘怕找不到豬娃頭嗎?'意思是說找回回的頭。大家知道,回回是諱言豬的,所以有些回兵就不讓啦。後來漢人老者出面調停,回兵也就息怒走了。可是回回正將過畢時,城上發出一炮,於是回回兵眾麇集起來。有幾個回兵爬城,團丁用叉子把他們戳死了;另有幾個回兵入城,也被團丁戕殺了。於是群情大怒,一齊進城,把整個堡子踏平。當時,還有附近村民到村里避難,至此也被殃及。不算村外來的難民,只本村住戶經此次屠殺而致絕戶的就有一千二百多家。事後又統計村里留下來的漢民只二、三百家。每逢冬至日,村里各家和村外的被難家屬,共設案焚香蠟,懸死者的姓名單於壁間,叩頭祭祀。四城以外,都有義地,埋葬當年死者的骨骸。近幾十年來,冬至的祭祀日慢慢變成了集市,附近十幾縣的農民、商民都來此上集,買賣各種貨物自黑河以東,所有村落當年回兵都曾到過。只有豆村和甘溝未被攻破。未曾被破的原因,是甘溝的城堡堅固,北面有河,周圍還有深的城壕。豆村人多,有九百多戶,防守得好。”
2.【洪恩寺】位於陝西省周至縣尚村鎮臨川寺村臨川中學內,西鄰耿峪河,東、北皆鄰青羊路,南接村民住宅,南北約200米,東西約100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洪恩寺始建於唐,為當時渭河東岸的大型寺廟之一,建築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後在清末回民起義時被毀。在寺址內共發現有蓮花座1件,柱礎石2件。蓮花座位於校園內排水溝南側,倒扣於地面,青石質,可見高0.5米,底徑1米;整體可分為三部分,頂部為仰蓮紋,中部、下部為八棱形,中部各面均單線陰刻團花紋,下部各面線刻麒麟、花草紋。在露出地表的部分有陰刻楷書文字,內容當為信徒捐資。整個蓮花座形體較大,頗具唐代風格。距佛座東北方約3米處散落柱礎石兩件,砂岩質,上部為圓鼓形,底座為方形。
3.【臨川寺冬至會】屬於尚村鎮臨川寺村,相傳,同治年間,臨川寺村遭大難,皇帝《旌表節義詞》,村建祖祠名“忠烈祠”年年祭祀。五進五間,左右均有廂房。冬至前四日起會,會期共10天。主要是祭祀、商品貿易、念經、唱戲等,由臨川寺村年年主辦。
4.【臨川寺暴動】
1929年11月,國民黨的團丁、警察在周至臨川寺和興平的馬家灘一帶催糧要款,吊打鄉民,激起眾怒。在臨川寺周七的帶領下,大家一呼而起,追打團丁、警察,砸了終南鄉公所,接著攻克周至縣城,偽縣長楊增潤驚恐萬狀,帶著武裝警察向眉縣方向逃跑,路經槐芽鎮時,被陳奇武部包圍繳了械,活捉了楊增潤。饑民們打進周至縣城後,又攻打戶縣縣城。
5.【臨川寺村洪災】
2011年9月17日以來陝西省周至縣臨川寺村也遭遇了罕見的大暴雨,連日來的降雨使臨川寺村的大半個村子都成了汪洋,近千戶村民不得不被迫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