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屯郡

臨屯郡,是中國西漢漢武帝公元前109年滅衛氏朝鮮之後,次年在其地設立的一個郡,與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合稱漢四郡,臨屯郡設於臨屯國故地,單單大嶺以東樂浪東部都尉的轄地,大約在今韓國東北。臨屯郡的主體民族為穢人。而則昭帝始元五年所進行的郡縣調整,就是把所有穢人的分布區都劃入樂浪郡,也就把臨屯郡併入了樂浪郡。屬幽州刺史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屯郡
  • 類別:地名
  • 隸屬:幽州刺史部
  • 國家:中國
  • 設定時期:西漢
  • 下轄:領十五縣
  • 現今位置:韓國東部,朝鮮東南部
  • 郡治:東暆縣
  • 主體民族:穢人
不同時期,概況,

不同時期

秦王朝統一全國後,其中東北3郡,未轄吉林。西漢時期,東北除原設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外,又增設蒼海樂浪玄菟真番、臨屯5郡,后蒼海郡併入臨屯郡,臨屯郡併入樂浪郡,真番郡併入玄菟郡。今吉林省東部和南部的長白、圖們、敦化、和龍、汪清、龍井、琿春、延吉攝像師去等市縣,先後屬蒼海郡、臨屯郡、樂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縣則先後屬真番郡、玄菟郡。這是吉林地區進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與此同時和稍後一段時間,吉林的中西部地區屬夫余國轄境,東部和東南部分別屬挹婁、勿吉、高句麗所有。至唐朝時,唐滅高句麗,吉林的東部和東南部屬唐安東都護府轄境。其後,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區又屬渤海國所有。此外,今吉林西北部地區屬唐室韋都護府。
臨屯郡歷史地圖臨屯郡歷史地圖
遼朝建立以後,吉林大部地區成為契丹和東丹國的轄區。東丹國被廢后,遼朝開始在東北設立道、州、縣等,分級管理。吉林境內主要有東京道和上京道,東京道在今吉林中部和東南部;上京道在今吉林西部。此外,對吉林東北部的女真各部實行屬國制,分別設各部大王府進行管理。
金朝滅掉遼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採用路府制,在其轄境共設5京14路總管府。其中管轄吉林地區的有5路,即上京路、北京路、東京路、鹹平路、海蘭江路。金代所建行政區劃已基本覆蓋今吉林省全境。
元朝統一全國後,對地方的管理實行行省制,在全國設立11個行省185路,吉林地區為遼陽行省開元路、北達達路、中書省泰寧路及中央樞密院直領的鹹平府轄區。
明代對東北的管理,採取了有別於中原地區的都司、衛、所制度。吉林地區大部均屬奴爾乾都指揮使司轄區,只有西部的洮南一帶屬大寧都司的泰寧衛。

概況

臨屯郡即臨屯部所居之地,民族以濊人為主。治東暆縣。領十五縣,今可考者有六縣:
縣名
守尉治所
縣治所在地
異名
備註
東暆縣
郡治
韓國江原道境內
產鰅魚。
不而縣
都尉治所
朝鮮江原道安邊郡
不耐
不耐濊所居之地
蠶台縣
韓國江原道束草市
華麗縣
邪頭昧縣
原為邪頭國,產𩾃魚、魵魚。
前莫縣
朝鮮江原道高城郡西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