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人口民族,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旅遊景點,文物古蹟,自然風景,特色產品,所獲榮譽,
建制沿革
唐
南詔時築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隸屬於通海都督府。宋
大理國時期屬秀山郡阿白部。元時設
建水州,明代稱臨安府。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臨安鎮一直為治府所在。
1950年至1957年,屬建水縣第五區,轄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
1958年至1961年,臨安鎮為城關人民公社。
1962年,東壩與陳官各分立為東壩、陳官人民公社。
2003年,撤銷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設立臨安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臨安鎮轄下轄19個村、8個社區和1個農場。政府駐地臨安鎮鎮街。
類別 | 名稱 |
---|
村 | |
社區 | 東正路社區、南正街社區、卷洞街社區、太史巷社區、建新街社區、永寧街社區、燃燈寺社區、西門社區 |
農場 | 清水塘農場 |
資料來源: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臨安鎮海拔在1290到2515米之間,東南高、地勢險峻,西北低、地勢平緩。
氣候
臨安鎮年平均氣溫18.9℃,年均降雨量968毫米,無霜期為324天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有天然溫室之稱。
水文
臨安鎮屬
珠江流域,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0.56億立方米/年,水能資源0.212萬千瓦/秒,主要河流有瀘江河、象沖河、黑龍潭水系,其中,黑龍潭水發源於狗街村,流經狗街、新寨、陳官、東村等近七個村,境內河長近20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臨安鎮總人口15.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96萬人。
2010年,臨安鎮有戶籍人口145954人。其中男性72352人,占49.6%,女性73602人,占50.4%;農業人口92795人,占63.6%,非農業人口53159人,占36.4%。
2009年,臨安鎮總人口14.9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43萬人。
民族
2010年,臨安鎮居住漢、彝、回、哈尼等23個民族,共35693人,占全鎮人口的24.5%。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臨安鎮有農用地23210.4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6.16%;建設用地3270.2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32%;其他土地8599.7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51%。農用地中,耕地8292.6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64%;園地1232.4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1%;林地12303.6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07%;其他農用地1381.7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94%。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2851.3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13%;交通水利用地358.6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2%;其他建設用地60.3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17%。其他土地中,水域143.0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1%;自然保留地8456.6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11%。
類別 | 面積(畝) |
---|
耕地 | 65515 |
園地 | 60075.9 |
交通用地 | 1952 |
水域 | 2029 |
林地 | 254270.25 |
未利用土地 | 231076.1 |
城鎮及工礦用地 | 29337 |
資料: |
森林資源
截至2007年,臨安鎮有林地16951.35公頃,其中,用材林4754.9公頃,防護林633.7公頃,特種用途林38.3公頃,經濟林87.6公頃。有疏林地2054.5公頃,灌木林地145公頃,宜林荒山6094.6畝,森林面積9701.8公頃。截止目前,退耕還林5100畝,造林綠化9616畝。
礦產資源
臨安鎮轄區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羅卜甸銅礦、青山煤礦,有紫土礦、粘土、石場。
水資源
截至2007年,臨安鎮有小(一)型水庫2個,團結水庫設計庫容244萬立方米、合作水庫設計庫容200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4個,大凹塘水庫庫容20萬立方米,明節河水庫庫容12萬立方米,火石山水庫庫容25萬立方米;馬軍三塘水庫庫容35萬立方米,其餘有小壩塘18座(總庫容60-70萬立方米)。泵站37座,配套機電井44眼,大小龍潭30多個。
經濟
概述
2012年,臨安鎮國民總產值為14.5122億元。
2010年,臨安鎮財政收入1.4981億元,地方財政支出0.493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79元。
2009年,臨安鎮國民總產值為7.9862億元。
第一產業
2012年,臨安鎮第一產業總產值為3.2511億元。
2010年,臨安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3.726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79元。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7207畝,糧食總產量27602噸,全鎮糧食實現自給有餘。全鎮累計水果種植面積15600畝,投產面積1012畝,總產量16604噸,總產值0.3745億元,蔬菜種植面積(含複種)35749畝,比2009年增長4.6%,產量53471噸,比2009年增長0.4%,總產值0.4300億元。生豬存欄83807頭,比2004年增加35697頭增長了74%;出欄肥豬150893頭,比2004年增加了55525頭,增長了58%。家禽存欄581110羽,比2004年增加了277644羽,增長了91%;出欄家禽1470332羽,比2004年增加了734212羽,增長99.7%。畜牧業產值1.87億元,比2004年增加了0.81億元,增長了75%(年均增長16%)。
2009年,臨安鎮第一產業產值2.7828億元。
第二產業
2012年,臨安鎮第二產業總產值為5.9954億元。
2010年,臨安鎮工農業總產值6.2345億元,比2009年增長11.8%,其中工業總產值3.5476億元。鄉鎮企業完成營業總收入20.3141億元,比2004年增長54%;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5456億元;比2004年增長45%;從業人員24046人,比2004年增長3298人;全鎮現有企業產數6632戶,比2004年增長2054戶。
2009年,臨安鎮第二產業總產值為2.7500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臨安鎮第三產業總產值為5.2657億元。
2010年,臨安鎮財政收入1.4981億元,地方財政支出0.4937億元,第三產業收入3.1158億元。
2009年,臨安鎮第三產業總產值為2.4534億元。
交通
截止2007年底,臨安鎮共修建村鎮道路89.223公里、總投資1642.4萬元,其中水泥路面修建83條、長49.023公里、投資1386.3萬元,彈石路修建5條、長20.5公里、投資197萬元,沙石路修建11條、長19.7公里、投資59.1萬元,形成了農村連線城市,城市輻射農村的村鎮路網,改善村鎮交通狀況。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截止2007年底,臨安鎮有綜合市場7個,其中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2個;專業市場10個,其中農產品專業市場2個,新建鄉村衛生所19個,面積1043平方米,投資34萬元建成農村公廁28個,公廁面積達710平方米,投資48萬元新建垃圾房2座,安裝路燈330盞。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臨安鎮共設有鎮辦中學兩所,在校學生達6370人,共有村小、完小30所,在校學生達12813人。新建國小校舍面積達21751平方米,總投資896萬元,新建老年活動室40多個,活動室面積達15924平方米,投資150多萬元建立黨員活動室8個,活動室面積達1758平方米,投資70多萬元。
醫療衛生
2010年,臨安鎮轄區內有中心衛生院級以上醫療機構8家,鎮屬中心衛生院1所。總投入95萬元,完成19個村級衛生所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5680人,參合率達81.56%。組織保潔隊伍400多人,在校師生82670人次,整治大街小巷衛生,清理衛生死角40餘個。組織東風車 、農用車、拖拉機、裝載機等機動車97輛,排出垃圾570餘噸。
2006年,臨安鎮出生人口1246人,出生率8.5‰,自然增長率3.5‰。
旅遊景點
滇南建水,舊稱
臨安,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的國家
歷史文化名城,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之稱。據明萬曆年間成書的《滇略》記載;“臨安之繁華富庶甲於滇中”。民諺中有“金臨安、銀大理”的說法。 建水古城為
唐南詔時期(公元810年前後)所築。建水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蹟。建於元代的有建水文廟,
明代的有建水東城門朝陽樓,有建於
清代的雙龍橋,均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燃燈寺、東林寺、玉皇閣等,有大型民居建築群朱家花園、張家花園。這裡有金碧壯麗的全國第一文廟,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雄鎮東南的朝陽樓、與朝陽樓遙望相呼應的玉皇閣崇文塔、雲南省罕見的宋元建築指林寺、規模宏大的學政考棚、滇南大觀園朱家花園。城外與朝陽樓餘暉相映的小桂湖、位於城西南4公里處舉世無雙的文筆塔、巍然聳立在離城東10公里的閻洞頂上的天柱塔、城東南10公里處的莊子河村西建造獨特的天緣橋,組成一道的靚麗旅遊景點。
文物古蹟
臨安古城始建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城內古蹟薈萃,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多,在雲南首屆一指。臨安古城素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
位於建水城文廟北街的
建水文廟,建於元
泰安二年(公元1325年)。其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文廟。占地114畝。總體布局採用中軸對稱宮殿式,仿
曲阜孔廟的建築風格建造。主要建築有相對稱的一正殿二廡二堂二閣三祠八坊,有明清時代的雕刻二十餘塊,是研究滇南史的寶貴資料。
建水東門朝陽樓,是雲南省規模宏偉、保存完好的古城樓之一。建於明
洪武22年(公元1389年)。樓上有“雄鎮東南”四個大字。城樓三層,巍峨挺拔,氣勢雄偉。據《建水縣誌》載:朝陽樓“高百餘尺,勢凌霄漢。每當旭日東升,晨光遠映,望之如黃鶴、岳陽,登其上俯瞰城市,煙火萬家,風光無際”。
城西五公里的雙龍橋,又名十七孔橋。造型奇特:瀘江河和塌沖河匯合處,兩河相交像是雙龍,故名“雙龍橋”。建於清
乾隆年間,全長155米,寬3米,全部用平整的石塊鑲砌。橋上建蓋有三層飛檐式閣樓,樓高20米。橋兩端各有橋亭一座,與樓閣相互輝映,樓中有樓,檐外有檐,雕琢精美。遠望橋身,宛若長龍臥波,是中國造橋
建築史上珍貴的傑作。
建水城內建新街,有座規模宏大,建築精良的民居,名“
朱家花園”。原為
清代富紳朱家兄弟的家宅和
宗祠。占地二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是“縱三橫四”布局,為磚木結構的平房。被譽為“滇南大觀園”,名不虛傳。
建水城南平山頂,古稱南教場,曾是
朱德當年屯兵之處。建水城內紅井街15號曾寓,在1912年到1915年間曾是朱德舊居。
朱德1962年6月16日到
雲南視察時,專程重訪建水,曾賦詩曰:“夏日訪臨安,欣然改舊觀。昔年軍駐地,今日作良田。械鬥之風息,人民建樂園。邊陲如此固,鄰友亦同歡”。
自然風景
建水
燕子洞,被稱為“亞洲最大、最壯觀的
溶洞之一”。“洞幽燕奇,南天一絕”。位於臨安鎮城東二十公里的林木掩映的瀘江河峽谷中,古人有詩云:“到山不知門何處,洞口白雲自吞吐”。每年春夏之交,號稱“百萬雨燕”群集燕子洞。岩洞內外,群燕競飛,令人目眩。
東門外的小桂湖,面積7萬多平方米。明代在此取土築城,成了窪塘,積水成池。監督修城的一位將軍天天到池裡洗馬,後人就稱為“洗馬塘”。明代著名學者
楊慎貶謫來滇後,曾兩次居住在洗馬塘畔的福東寺里。楊慎曾在家鄉
四川新都的桂湖讀書,曾說:“此山水雙佳,頗與故居新都桂湖相仿”。因而得名“小桂湖”。
特色產品
產於城北1.5公里的碗窯村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其外型古樸典雅、工藝精湛、書畫獨特,具有耐酸、耐溫、透氣、防潮和保溫的特點。用汽鍋蒸肉類,香味濃郁,味道鮮美。用茶壺沏茶,久不變味,余香長存;用花瓶播花,經久不凋,用炊具藏食物隔夜不餿。1953年北京舉辦的全國民向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被列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與
江蘇宜興陶、
廣東石灣陶、
四川榮昌陶並駕齊名。
建水特有品種,酸中有甜,品味極佳,其果實球型,營養豐富具有開胃健胃作用市,有“九州之奇樹,天下之名果”的稱譽。
建水特有的水生蔬菜,主要產於洪廟村。栽培於水田之中,屬香莆科植物,食用部分為其匍匐莖長出的潔白嫩芽,長約20-30cm,狀似微型象芽,故又稱“象芽菜”。營養豐富,含多種胺基酸,色澤乳白,甜脆鮮嫩。吃法多樣,其味獨特,是一種上好的食用菜。有諺言:“雲南十八怪,餚中珍品象芽菜。”
每塊約4平方厘米,呈小扁正方形。主要產於城郊,以周氏燒豆腐味道最佳。相傳周氏從清光緒年間開始製作,選料認真,加工精細,豆腐潔白細嫩,火烘黃而不黑。如今臨安燒豆腐遍及滇南城鄉,走向省城。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