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回族磚雕

臨夏回族磚雕,建築裝飾工藝。元末明初出現於甘肅河州(今臨夏)回族屯居地區、風格獨特的磚雕工藝技術。在甘、寧、青地區久負盛名。多套用於清真寺、拱北(伊斯蘭教聖徒之墓)和住宅等建築物的影壁、障壁、門樓、券門、墀頭、脊飾及山花之上,製作技術極嚴。從燒制、打磨、格方、落樣、雕刻到安裝,每道工序都要投入大量勞動力。製作上又有“捏活”與“刻活”之分。“捏活”是先將加工配製的粘土,用手或模具製成各種圖畫或圖案,然後入窯燒制而成;“刻活”是在磚上,以刀刻製成各種浮雕圖案或畫幅。題材受伊斯蘭教影響,常以石榴、葡萄、牡丹、蘭花等花草或山水畫為主。後受漢族文化影響,也加進寓意福祿壽喜一類的圖畫。在細部裝飾上,多飾以回族人喜愛的卷草、蓮花、牡丹之組合,藝術處理有獨到之處。今甘肅臨夏文化館、大拱北清真寺、畢家場清真寺、紅園和東公館,寧夏同心縣城清真大寺等,保存有大批磚雕,堪稱傑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